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研究
時間:2022-05-31 02:49:31
導語: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的共建共享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可以實現京津冀三地人才與各類要素的自由流動,確保三地的民眾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服務。本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必要性,總結了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協調發展;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這為京津冀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京津冀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是實現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京津冀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可以促進不同地區之間人才與要素的自由流動,打破不同區域的公共政策壁壘,確保每位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服務。
一、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京津冀城市群內社會保障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北京、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基礎雄厚,財政收入較多,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對周邊省份形成巨大的虹吸效應。河北作為毗鄰京津的省份,長期以來一直是奉獻和犧牲的角色,各種資源和要素源源不斷地輸入京津,無形中拉大了河北與京津的差距。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實現京津冀經濟、社會、人才、民生各領域的協同發展,這樣才能打造一個現代化的世界級城市群,為我國其他城市群的良性發展樹立典范。社會保障制度的共建共享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必須要關注的一個重要環節。京津冀社會保障共建共享是指建立覆蓋京津冀城市群所有民眾的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職業的人群。各地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打破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存在的藩籬,使各公民在社會保障項目、標準、待遇、管理體系、經費等方面共建共享,實現京津冀城鎮群社會保障的一體化發展。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存在的困境
(一)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京津冀三地各自為政、地區分割嚴重。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社會保障部門各自為政,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社會保障領域出現地區分割的現象。主要表現如下:第一,三地的社會保險繳費標準各不相同。不僅存在各統籌地區社平工資水平的差異,繳費政策也不盡相同。就養老保險而言,京津以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河北則是以全省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這就導致同一收入水平的人在京津冀不同地區的繳費金額可能有所不同。第二,三地的征繳機構不同。一直以來,北京、天津的社會保險費是社保機構在征繳,而河北是地稅在征繳。雖然國家出臺了政策要求2019年起社保統一歸稅務部門征繳,但是從政策出臺到落實還需要一段時間。第三,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和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報銷結算方面存在很多的政策不統一,各地區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機制不健全,導致社保機構辦事效率低,百姓要多跑很多冤枉路。第四,由于京津冀三地經濟基礎和財政收入的差異,三地在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支出差距很大,同時三地依據的政策不同、經費來源不同、待遇不同。(二)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不能與本地區戶籍居民一視同仁。雖然國家出臺了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相關管理辦法,我們目前的社會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戶籍的限制約束。大部分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由于本身沒有固定的單位,收入不穩定,自身無法承擔高額的社會保險費,只能回戶籍所在地參加社保,這就大大造成了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在就業地區就醫、生活等方面的不便。如:北京市醫療保險只針對北京城鎮職工參保人員或者有北京戶籍的居民。外地戶籍人員子女想要在北京受義務教育必須參加北京市社會保險。這就導致外來務工人員無法融入就業地區,沒有獲得感、幸福感。此外,有一部分城市外來務工人員,他們有能力在就業地區繳納社會保險,但是他們的就業流動性大,經常變動工作地點,甚至跨省區流動。這種情況下,社會保險要求如果一個人想在就業地區領取養老保險,那么必須在本地區繳費10年以上,否則只能回戶籍所在地領取養老保險,這種政策規定對這些人來說很不公平。
三、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對策
(一)做好京津冀社會保障頂層制度設計,建立社會保障協同發展的機制。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的推進,各地也認識到頂層制度設計的重要性,因此,京津冀地區在產業、交通、環保、旅游等方面率先出臺了協同發展的機制,促進了三地在經濟、社會、交通方面的協同發展。但是,京津冀社會保障協同發展機制還未建立。首先,國家應該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努力在繳費基數、費率、待遇水平、經費來源等方面實現統一。其次,應成立京津冀地區社會保障專家和政府骨干人員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小組,通過民意調查和理論研究盡快制定社會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方案,為三地社會保障部門提供一個戰略指導。再次,各地區各經辦部門應該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京津冀三地社會保障信息的共享,提高辦事效率,使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公平透明,簡化社會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流程,為人才流動提供便利條件。最后,應該建立京津對河北省的橫向經濟補償機制,以平衡地區利益,縮小河北與京津的社會保障水平差距。(二)提高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水平。城市的高樓大廈、廣場、馬路多是由外來務工人員修建的,城市的發展凝聚著外來務工人員的心血,他們的青春與汗水都留在了城市,政府也應該為這部分城市的貢獻者提供應有的保障。首先,政府部門應督促每一個企業都要為外來務工人員繳納相應的社會保險,保障其合法權益。在原居住地已經參加社保的,做好跨省流動人員的社會保險關系政策銜接工作,避免社保關系轉移導致個人待遇受損。同時,政府部門應該進行社會保障知識的宣傳教育,讓每位公民都意識到社會保障制度的優越性,積極主動地參保,享受社會保險福利。
參考文獻:
[1]馬珍珍,尤龍.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協作機制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9(04):45-47.
[2]鄭功成.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消除社會保障服務的政策壁壘[J].中國人大,2017,(15):42-43.
作者:梁曉萌 單位: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上一篇:農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檔案管理探討
- 下一篇:酒店管理基本方法及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