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對策分析

時間:2022-12-04 11:43:44

導語: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對策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對社會保障檔案管理過程的簡單了解,闡述了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對農民工的重要意義,針對其中存在的檔案管理措施不嚴謹、檔案數量不穩定等問題,提出提高檔案管理現代化水平、提升檔案數量和質量等有效措施,推進我國檔案管理工作呈上升趨勢發展。

關鍵詞: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農民工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但是從目前狀況看,其社會保障水平仍處于不成熟階段,因此,必須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建設,逐步建立健全相應的社會保障檔案,同時還要提高其管理質量和水平,為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奠定有效基礎。

1加強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對農民工的重要意義

社會保障的實質指的是,以國家法律規章制度為依據,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活困難的公民給予物質幫助,從而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對于農民工來說,其文化水平和素質涵養普遍偏低,且沒有什么專業性技術,因此只能選擇技術含量低、對勞動力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從而導致收入來源存在著較強的不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完善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檔案,加強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工作,能在原有基礎上,滿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時,全面提高農民工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2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2.1檔案管理措施有待加強。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方法比較單一,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覆蓋面也不是特別廣泛,比如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建立與管理制度還不是很完善,且只是在部分區域進行推行,在此基礎上,社會保障只注重在農民工的就業、健康方面,從而忽略了其余重點需求檔案建設,比如養老保險檔案、醫療保險檔案等,政府也沒有對相應檔案管理給予高度重視,設立相關部門較少,且沒有履行相應職責,嚴重缺乏長效機制和聯動機制,與此同時,檔案管理措施也沒有與科學技術進行高效結合,缺乏科學性、可行性和規律性,應豐富檔案管理形式,實行社保檔案電子化管理,構建新型管理模式,而且還在社保檔案的綜合服務與利用上,嚴重缺乏可行性操作方法和手段,因此,對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的發展產生一定阻礙。2.2檔案數量存在不穩定性。國家正逐步加強農民工社會保障的構建與發展,為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鼓勵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對農民工社會保險意識也有一定程度的加深,但是,由于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人數大幅度上升,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數量也急劇上漲,原有的檔案管理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部門企業還存在雇傭不規范現象,而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徹底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統籌流轉,導致大部分農民工無法享受與城鎮居民同樣的社會保障福利,而且農民工的工作性質存在極大的流動性,因此,造成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數量不穩定現象,對整體社保檔案數量與工作質量的管理產生一定影響[1]。2.3管理制度體系還未完善。在實施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過程中,雖然制定了相關檔案管理制度,構建了基礎的管理體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原有的制度體系已經處于社會發展的落后階段,不能滿足現代農民工的實際需求,且運用的手段和辦法具有單一性、系統性,或者引用借鑒業務性較強的其他機構檔案管理條例,沒有專門為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檔案管理制度和體系,同時還缺乏相應的管理辦法,在其內部社會保障領域中,也沒有構建相關體系或制定有效手段,因此,嚴重阻礙了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的發展,不利于全面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

3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的具體舉措

3.1提高檔案管理現代化水平。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存在工作量大、涉及面廣等特點,因此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復雜性和困難性。傳統的檔案管理方法則是通過人工操作的方式,對紙質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分類、保存等管理流程,因此工作人員需求量較多,給其帶來的工作壓力較大,在此基礎上,不僅降低了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致使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缺乏嚴格性、準確性以及科學性,不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2]。想要切實提高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現代化水平,必須轉變傳統的檔案管理工作方式,吸收借鑒先進的檔案管理辦法,從根本上提高檔案管理質量和效率。在大數據背景下,進一步實現社會保障檔案管理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應用高科技手段實現提高檔案整理和檢索速度。由于農民工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且流動性較大,因此對社會保障的了解不夠全面和具體,了解人數也較少,導致退保、續保情況頻繁發生,因此需要構建新型農民工社保檔案管理新平臺,以農民工具有實效性的身份信息為基礎,建立科學高效的檔案信息處理系統,以便實現檔案及數據信息一體化、電子化、網絡化管理,同時為農民工和企業雙方提供需求查詢服務,加強二者之間的溝通協作關系,有利于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3.2提升檔案數量和構建質量。城市建設離不開農民工身體力行的支持,因此其已經成為城市化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因此,必須要根據農民工實際特點以及需求,建立健全符合其發展規律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此同時還要構建完善的農民工檔案管理體系,提高了農民工社會保障權益,滿足其在社會發展中的實際需求,為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增添動力支持。想要真正意義上轉變農民工發展模式,擴展現代化檔案管理機制的應用范圍,則必須實現對城鄉發展的統籌規劃,促使農民工享有和城鎮居民同樣的社會保障權利和待遇,才能切實提高農民工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從而對檔案的數量和質量起到一定保障作用,從根本上提升檔案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為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提供支持和幫助。例如:四川省開展保障農民工的精準服務工作,目前為止已經初步建立了3500多萬農村勞動力個人檔案。為了確保檔案管理的質量,構建了基本信息數據庫,同時建立了完善的農民工檔案管理體系,其中包括了農民工的姓名、年齡、就業和失業情況、社會保障參保情況等信息,為農民工提供精準的就業、培訓等服務提供了有效基礎,進一步提升了檔案內容質量的有效性。3.3完善檔案管理制度體系。想要切實提高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必須以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主要依據,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并根據農民工自身的特點制定出符合整體社會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從而滿足檔案管理機制的各方條件,加強檔案管理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檔案管理制度體系。首先,必須加強不同區域之間、信息系統之間的有效傳遞,確保農民工的檔案信息在不丟失情況下,進行跨區域轉接;其次,建立社會保障檔案的轉接,以及城鄉居民跨身份轉換機制。通過電子化管理機制和手段,進一步實現社會保障檔案的可調取性,為農民工流動性大提供有效保障;再次,為滿足農民工社會保障合法權益需求,針對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策略,并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調整,按照種類和層次對農民工社保檔案進行有效構建,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嚴格管理;最后,實現農民工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具體機制的多元化、嚴格化,比如建立農民工工傷、醫療保險制度等,在此基礎上實現多元化運作模式,嚴格按照具體標準進行檔案管理工作[3]。

4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保障檔案管理能對農民工的檔案信息起到一定保障作用,且檔案管理的質量和水平對其能產生直接影響,因此,為了保證農民工的根本效益,需要加強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內部秩序,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農民工特點的檔案管理方法,進一步實現社會效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明尉.勞動和社會保障檔案管理工作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0(01):84+86.

[2]劉俊凡.新形勢下農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檔案管理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223.

[3]郭祥軍.推進社會保障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9(08):61.

作者:石慧 單位:烏蘭察布市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