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教學模式在社會保障概論的應用

時間:2022-06-16 03:01:51

導語:BOPPPS教學模式在社會保障概論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BOPPPS教學模式在社會保障概論的應用

摘要: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作者嘗試在“社會保障概論”課程講授過程中引入boppps有效教學模式。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趨勢下,轉變教師的角色和行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圍繞導入、教學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6個模塊元素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活躍度,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

關鍵詞:BOPPPS模式;社會保障概論應用

一、引言

在肺炎疫情背景下,學校積極貫徹“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的工作方針,這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在線授課過程中受到了挑戰。部分教師在思想認知、教學資源儲備、教學手段與方法等方面略顯不足[1],并且部分學生不具備網絡學習的環境和條件。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扮演主角,很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整體教學質量并不理想[2],因此,為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這一重要議題就呈現在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已成為大勢所趨,需要重視教師角色和行為的轉變,不斷推動教學思路的創新。搭建跨越時空限制的教學平臺是破解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問題的有效舉措。比如將在線開放課程(MOOC)運用到“社會保障概論”課程教學設計中,創建適合高校“新文科”建設的協同育人機制[3]。筆者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社會保障概論”課程的26名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圍繞教學效果展開了討論,發現首次依托超星網絡教學平臺,采取錄屏形式講授知識點的單一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他們呼吁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從評教結果看,任課教師掌握的教學技巧還不夠,學生的思維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也有學者發現,與傳統課堂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方法相比,BOPPPS教學模式結合基于案例學習教學方法更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可,其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4]。恰好2020年6月下旬,筆者參加了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發展與教學評估中心組織的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武漢輕工業大學張勝全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向研修班成員詳細介紹了BOPPPS有效教學結構,尤其是如何開展BOPPPS教學課程設計。筆者在為期3天的反復實踐操作與教學反饋交流中深受啟發,決定將BOPPPS有效教學模式運用到“社會保障概論”課程講授中,做到“學以致用”,提升教學效果。

二、BOPPPS教學模式的內涵

BOPPPS模式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ISW(InstructionalSkillsWorkshop)教學技能工作坊,主要用于培訓教師教學技能,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它多采取以教學實踐為主的方式,通過集中強化訓練來提高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該模式已被北美、中美、南美、亞非歐30多個國家引進,為全球上百所高校和培訓機構的教育工作者所接納[5]。國內一些學校和培訓機構也在開展BOPPPS有效教學培訓工作坊,近年來運用這一模式的教學人員明顯增多。BOPPPS有效教學結構由6個模塊元素構成,具體包括:(1)導入:通常是開場白,用于提醒學生注意,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其建立學習動機。(2)教學目標:明確課堂可評估的目標,最好是可測量的目標,能用語言或文字清晰地表達出來。(3)前測:檢測學生相關知識儲備的能力,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的深度。(4)參與式學習:開展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分享的意愿。(5)后測:檢查教學目標的完成度,驗收學習成果。(6)總結:復習知識點,預告下節課的教學內容。這些模塊元素之間環環緊扣,其中導入、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5個元素都是圍繞教學目標的設定而展開,彼此之間的吻合度與教學效果直接相關。從已有的研究來看,BOPPPS模式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師生互動的實效性[6],提升教學的效果和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7]。

三、BOPPPS教學模式在“社會保障概論”課程中的應用

“社會保障概論”是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社會保障專業的基礎課程,注重理論與實務層面的結合。該課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公共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專業選修課,2個學分,32個學時,主要參考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武漢大學鄧大松教授和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等編寫的《社會保障概論》。全書分緒論、社會保障概述、社會保障的產生與發展、社會保障模式、社會保障的法治與管理、社會保障水平、生存發展風險與保障、健康風險與保障、職業風險與保障和老殘風險與保障等10個章節,涉及社會風險、社會救助、慈善公益、養老金、醫療保險、失業、社會福利等多個知識點[8]。從BOPPPS的應用層次來看,教學設計可以是1章內容,也可以是1節內容或1個知識點。為了更清晰地展示BOPPPS教學模式在“社會保障概論”課程中的應用,筆者節選了2個學時,嘗試用100分鐘講授住房公積金制度這個知識點[9](見表1)。表1中,導入模塊用時8分鐘,教師將時事政治引入到課堂中,能增加學生的關注點。教學目標模塊用時2分鐘,教師明確指出學生通過課堂知識的學習,能對住房公積金政策的去存有一個判斷。這一部分盡可能簡短,敘述學生從課堂中能學習到什么,便于后面進行測驗。前測模塊用時15分鐘,教師通過隨堂作業和提問討論兩種方法來了解學生對住房公積金政策的認知程度。參與式學習模塊所用時間占到總時間的1/2,通過師生合作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國家制定住房公積金政策的背景與意圖,以及它背后的理論支撐。借助已有案例,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分析住房公積金政策運行的效果。后測模塊用時15分鐘,教師通過辯論賽和角色扮演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對住房公積金政策的走向形成自己的觀點。比如讓堅持保留和堅持取消觀點的學生分組匯總個人意見,或者讓學生扮演國家、城鎮職工和企業家等角色來發表各自的觀點??偨Y模塊用時10分鐘,教師先隨機抽取學生進行簡短口頭評論,然后告知學生目前住房公積金改革的具體方案有哪些。

四、結論

總的來說,BOPPPS有效教學模式的6大元素在“社會保障概論”課程教學設計中能夠得到較好的應用。任課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包括超星網絡、MOOC、雨課堂、騰訊會議、微助教等智慧平臺,合理分配課堂時間,確保學生高度參與并積極交流反饋,有助于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有效思維,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提升教學的整體成效,朝著建設“金課”的目標邁進。但有一點也需要注意,目前BOPPPS教學模式多適用于理工、醫學類等專業課程,板塊化知識點的講授,教學目標的設定都具體并且可評估??陀^性試題居多,且每個問題都有標準答案,不需要進行價值判斷。而它在文科類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可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知識理解的開放性、多元化,主觀性試題較多,普遍具有價值判斷的導向,教學目標與其他幾個元素的吻合度很難得到保證,教學效果未必能夠達到最好的狀態。因此,教學策略的運用應該靈活,堅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

參考文獻:

[1]鄭宏,謝作栩,王婧.后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7).

[2]張祥沛.現代教學手段對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影響[J].電化教育研究,2000(4).

[3]王銘玉.高?!靶挛目啤苯ㄔO:概念與行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3-21.

[4]沈昕,楊慧敏,文學明,等.BOPPPS教學模式結合基于案例學習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5).

[5]張建勛,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11).

[6]殷旭輝.BOPPPS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以“原理”課的一個知識點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9).

[7]王軍偉,劉明月,何長征,等.“BOPPPS+PBL”教學模式在《設施園藝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9(34).

[8]鄧大松,楊燕綏.社會保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9.

[9]牛明,朱小玉.住房公積金制度何去何從:存廢之爭、定位重思與改革方向[J].社會保障評論,2019(2)

作者:賀莉 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