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組織建設論文

時間:2022-07-24 04:04:00

導語:共青團組織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青團組織建設論文

摘要:共青團能否對廣大學生產生凝聚力、輻射力和導向力,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能否在大學生群體中堅持和弘揚的關鍵。新時期,要做好共青團的自身建設,就必須不斷創新,按照“學習型、服務型和育人型”的目標來建設團組織。在自身建設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基礎。在工作內容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保證。在工作手段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關鍵。在工作思路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源泉。

關鍵詞:共青團;組織建設;創新

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對當代大學生的滲透日益增強,對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成才觀都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團能否對廣大學生產生凝聚力、輻射力和導向力,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能否在大學生群體中堅持和弘揚的關鍵。

一抓隊伍,在自身建設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基礎

新時期,要做好共青團的自身建設,就必須不斷創新,按照“學習型、服務型和育人型”的目標來建設團組織。

首先,要加強團的專職干部隊伍建設。團的專職干部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團組織工作的成敗,因此,團的專職干部要加強學習,提高素質,認清形勢,緊跟時代步伐,保持清醒的頭腦,用敏銳的眼光審時度勢,積極團結廣大團員青年。

其次,要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學生組織是共青團開展工作可以依靠的一支有生力量,在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在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上,要重視選拔培訓。學生干部的選拔上要做到標準明確、程序規范。在學生干部的培訓上要體系化、多樣化和常規化,努力建立一支思想覺悟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學生干部隊伍。

最后,要加強團組織思想建設,轉變觀念,服務育人。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全面貫徹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素質教育不僅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共青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因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依靠第二課堂,而第二課堂恰恰是共青團活動的大舞臺。面對素質教育的挑戰,共青團組織就必須在觀念上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努力構建面向青年學生的全方位服務體系,滿足廣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抓特色,在工作內容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保證

團的活動內容是增強團組織吸引力的核心。高校團的工作既要圍繞黨和政府對團員青年總的要求去開展,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作用,又要針對工作主體—青年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和在一定時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而進行。這一特點要求高校團的活動內容要不斷豐富,要有創新。真正給大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發揮特長的機會,從而達到培養能力,樹立正確價值觀,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

一是團的活動內容要豐富。團組織的活動主題,體現了團組織的凝聚力和輻射力,代表了廣大青年學生的意愿,能夠振奮精神,喚起斗志,激發熱情和參與意識。因此,團的活動主題應主題鮮明,能把握黨所期望,社會所要求,廣大青年學生所期盼。

二是團的活動形式要多樣化、生動化和民主化。團組織在設計活動形式時,要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做到有的放矢,設計出的學生活動形式,盡可能滿足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和不同品味的學生的要求。從而通過團的活動增強團組織的群眾基礎,來提高團組織在在廣大學生中的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

三是活動形式盡量社會化。團的活動也可以根據特定主題的需要,和社會建立聯系,共同舉辦,拓寬活動領域,創新活動形式,使團員有新奇感,主動參與。通過與社會的聯系,廣大學生干部和團員可以盡早的接觸社會、適應社會,為以后走向社會培養實踐經驗。

四是團的活動內容科技含量要高。團的活動內容要緊緊圍繞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政治堅定,品德高尚和諸多能力這一宗旨,提高活動品位,增加活動內容科技含量。要通過活動使大學生內在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科研成果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直接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

三抓載體,在工作手段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關鍵

面對網絡時代紛繁復雜撲面而來的信息世界,我們不應束手無策,要在認識和利用網絡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團組織應精心打造一個或多個點擊率極高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網站,提供及時更新的校內新聞、教學生活、課外活動等信息,盡可能提供各類免費網絡資源,把教育、管理和服務功能有機結合,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針對性、實效性。

團組織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創辦為學生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服務體系,幫助學生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場,服務于經濟,使學生的自身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運用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活動載體,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快學生實現由“校園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進程。開展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素養。

四抓觀念,在工作思路上創新,是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的源泉

團組織要想不斷增強對大學生凝聚力、輻射力和引導力,必須不斷更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現代社會與現代青年學生的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工作新思路。圍繞學校育人為本這一中心工作,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為根本任務。高校共青團工作要以青提高年學生的素質為己任,確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形成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觀念,堅持把培育高素質、創新型的人才作為團組織的根本任務和首要職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注重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同時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強化資源意識,培養國際化視野,大膽借鑒國內外青年工作的先進經驗。要重視對現代青年學生身心特點的研究,注意從現代青年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出發開展共青團工作。要重視現代社會人才需求結構與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引導青年學生適應現代職業發展的要求,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參考文獻:

[1]肖秀珠,強化青年“三感”增強團組織凝聚力[J].建筑,2006,(14)

[2]陳卓武,張育廣.創新: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題[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02)

[3]盧愛華.談新時期共青團工作[J].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01)

[4]高楊文.加強高校團組織對大學生的輻射力和引導力[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4,(02)

[5]張玉杰.關于增強高校團組織活動吸引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02)

[6]徐子勇.強化高校團組織凝聚力之我見[J].麗水師范??茖W校學報,1995,(06)

[7]張永前,王芳.新時期如何做好高校共青團工作[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4(12)

[8]王培玲,胡先鋒.淺議高校團組織對大學生的輻射力和引導力[J].魅力中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