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報道宣傳藝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5 08:48:00
導語:熱點報道宣傳藝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縱觀近幾年的熱點報道,無論在質與量上,都比以往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與改進,但是,與不斷發展與深化改革開放的形勢要求相比,距離仍明顯存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工作者都反映熱點報道難搞,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但是,關注社會熱點是記者的“天職”,如何既能遵循新聞規律,又能最有效地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使熱點報道上下兩頭都滿意,這就必須講究新聞宣傳藝術。
講求宣傳藝術,其實就是要求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找到新聞規律和時代要求的結合點,注重宣傳效果,提高引導水平。講求宣傳藝術的關鍵是“點”的選擇和“度”的把握。搞熱點報道,特別是反映問題的熱點報道更是如此。
“點”的選擇
熱點很多,報道熱點一定要審時度勢,冷靜觀察,準確抓住時代的脈搏。熱點報道“點”的選擇要把握好兩個原則:
其一是新聞事業的歷史使命。同志說:“黨的新聞事業與黨休戚與共,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币卫斡涀⌒侣勈聵I是為黨和人民服務的,要本著民族大義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去抓取“熱點”。
其二是正確的輿論導向。同志說:“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痹趫蟮罒狳c時,只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才能促進社會的穩定和進步,才能弘揚時代的主旋律。
把握好這兩個原則,我們就會知道哪些問題應該大聲疾呼,哪些問題應該點到即止,哪些問題需要委婉闡釋、逐步解決,哪些問題則須毫不妥協,力促“快刀斬亂麻”。
具體到業務上,熱點報道“點”的選擇其實就是要把握住內容的針對性和時機的針對性。忽視內容的針對性,會使讀者產生“想知道的,你不說;不想知道的,你老說”的不滿情緒,以為媒介在糊弄讀者。忽視時機的針對性,則會干擾實際工作,還會使讀者對宣傳的動機產生懷疑。只要把握好這二者,即使是一些被視為“龍潭虎穴”的題材,也可有所作為。
1995年1月16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和《新聞縱橫》節目播出的《非法藥市情理不容》便是一篇適時而作、切中要害的熱點報道。在1994年9月30日,國務院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下大力氣加強藥品管理工作,整頓藥品生產經營秩序,為黨和人民負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胡國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掌握了沈陽南王藥市這一線索,敏銳地覺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即趕赴藥市現場,就地取材,隨后就一些諸如攤位證、藥品種類、歸屬廠家等疑點緊追不放,采訪了遼寧醫藥局、衛生廳、藥品生產廠家的有關人員,一層層揭開了南王非法藥市的“廬山真面目”。報道引起了遼寧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報道的第四篇播出時,南王非法藥市的清理整頓工作已告結束。這組報道不僅打擊了南王這樣一個年藥品成交額達幾億元的非法藥市,而且對全國的藥市清理整頓工作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熱點報道“點”的選擇主要來自下面幾方面:一是來自對中央政策、國家形勢的準確把握;二是來自對上級部門一定時期宣傳重點的深入體會;三是來自對社會生活的敏銳觀察。
[page_break]
“度”的把握
“度”這個包含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東西,近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強調?!岸取笔琴|和量的統一,也是情和理的統一。而熱點報道則應該是深度、角度和運用技巧適度的統一。熱點報道在把握“度”時應注意:
(1)增加深度。深度是熱點報道的優勢和特色之一,要通過報道的典型事實發掘其帶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要能從宏觀和微觀的結合與分析中揭示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趨勢。
要增加深度,主要是解決以片面性代替唯物辯證法的問題。分析問題要堅持“兩點論”,既要看到所報道事實的一個方面,也要看到另一個方面;既從整體上把握事實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又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而避免思想上的片面性和絕對化,對問題作出深入、中肯的分析。
(2)選準角度。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睆牟煌慕嵌瓤磫栴},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樣。有些題材雖然已被報道過多次,但只要換個角度,便能“老樹開新花”,這也是一種藝術。
1995年1月11日中國青年報登載了記者劉學紅的一篇題為《中國學生:想象力哪兒去了?》的報道,反映我國基礎教育弊端的題材,似乎已屬老生常談,但這篇報道卻使不很新鮮的題材有了新意。它的成功之處,在于記者沒有泛泛地空談問題,而是獨辟蹊徑,通過中國學生參加顯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國際“未來家庭娛樂產品概念設計大賽”卻榜上無名這樣一些具體的、典型的事件,并配以國內外學生參賽作品的對比,以小見大,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透視出目前我國教育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僅有很強的說服力,同時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和震撼。這篇報道在中國青年報的《教育導刊》上發表后,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許多人對此發表看法,《教育導刊》連續刊登讀者的反應,形成了一個頗有聲勢的報道戰役。
(3)運用技巧要適度。技巧就是巧妙的技術,熱點報道的技巧是靈活多變的,而且是在新聞實踐中不斷創新的,它是新聞宣傳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技巧表現在語言、情感、報道樣式等幾個主要方面,運用時都應注意適度。
熱點報道的語言是極有講究的,并非“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也并非“濃妝淡抹總相宜”。因為熱點報道受人關注,容易引起社會爭議,因此在語言上要收縱有度,留有余地。首先措辭要謹慎、準確,避免失實,其次要注意平衡,不要“過”,也避免“不及”。對于爭議性報道和批評性報道,尤需客觀公正,有時要磨掉棱角,收斂鋒芒;有時則需“穿靴戴帽”,適度言好。須知“良藥苦口”固然“利于病”,但倘若包上糖衣,則更易為病人接受。同樣是“治病救人”,這就是“用藥”的藝術。
熱點報道的情感處理直接決定報道的語言和語氣。對于一篇報道是“熱加工”,還是“冷處理”,由其內容決定,但要防止幾個傾向。第一是要克服“為民請命”的情緒;第二要克服情感宣泄的態度;第三要克服盲目批評的思想。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成功的熱點報道所顯示的情感應該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合一。記者要從整個宣傳報道的指導性出發,不要盲目煽情,追求轟動效應;也避免“冷若冰霜”、“面無表情”,這樣會失去熱點報道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熱點報道的樣式是多種多樣的。近年來,結論式報道愈來愈讓位于開放式報道模式,訓導式報道也多為引導式報道模式所代替。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記者不便拍板定論,可采取討論的方式或是公開調查的方式,將結論留給受眾去獨立完成。
“點”的選擇和“度”的把握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要求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用全面、發展、聯系的觀點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了這門藝術,既可以保證新聞工作者游刃有余地處理各種熱點報道,使新聞事業更好地服從、服務于大局,又能保護媒介自身在多元復雜的利害沖突中不受傷害。
- 上一篇:法律中重婚思考論文
- 下一篇:優秀學術著作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