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影響淺議論文
時間:2022-01-04 03:20:00
導語: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影響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傳播具有強大的社會控制功能,它不僅為社會控制提供相關信息,而且為社會控制順利實施提供保障。但信息傳播障礙會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有時甚至造成社會泥亂等失控現象。文章分析了如何發揮信息傳播片社會控制的有利作用的可行措施。
關健詞:信息傳播社會控制大眾傳媒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信息是物質載體和精神內容的統一,是符號和意義的統一。傳播學通常把信息傳播分為人內傳播(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體內部進行信息處理的活動,也稱自我傳播)、人際傳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播活動)、群體傳播(自然發生的一般非組織性群體所從事的信息傳播,包括群體外傳播和群體內傳播)、組織傳播(組織所從事的信息傳播,包括組織外傳播和組織內傳播)和大眾傳播(指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在現實生活中,這5種類別的傳播總是同時存在和相互交織在一起。社會控制是指社會組織體系通過社會規范指導和約束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行為,調節和制約各種社會關系的過程。信息傳播的高度發展,把整個世界變成地球村。信息傳播不僅拓展了人們了解社會的空間,也拓展了國家社會控制的深度和廣度。
1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影響
1.1信息傳播是社會的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勘中把人與人相互之間的聯系稱為交往,并把交往放到與生產同等的范疇來看待,認為交往是實現生產和分工的保障。馬克思、恩格斯把生產分為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因而交往就分為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認為當物質生產達到一定程度,精神生產和精神交往的發展狀況如何將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馬克思所說的精神交往正是人類信息傳播,他的論述最終被高度發達的信息產業所證實。信息已經成為繼物質、能源之后制約社會發展的又一個主要因素和資源。
可見,在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一個人、組織、國家所進行的任何活動都必須在通過信息傳播的途徑對外部環境進行必要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出活動的計劃和決策,而計劃和決策也只能以信息傳播方式進行傳達才能實施。因此,有學者把人類的信息傳播稱為社會的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傳播學者郭慶光認為,社會發展是建立在系統正常運轉的基礎之上的,社會信息系統與社會政治系統、經濟系統和文化系統重合、交織在一起,它的運行除了受到其他系統的影響和制約之外,其本身的運行狀況如何也對其他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發生重大的影響,如果傳播系統出現傳播障礙和傳播隔閡,會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1.2信息傳播不僅為社會控制提供相關信息,而且為社會控制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國家通過主權、法律、紀律和規章、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輿論等手段進行社會控制,對每一種手段的運用,各個國家有所不同,它們在制定每一種控制措施之前,是基于對環境一定程度的已知的前提下進行的,而不是盲目的。而這種對環境的已知狀態,是信息傳播作用的結果。實施社會控制,要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須進行廣開言路,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這是一個獲取信息的傳播過程。
國家通過各種政令、法律、規章制度進行社會控制,而這些政令、法律、規章制度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植入人們的思想之中,更不可能直接就內化為人們的行為。國家必須將之轉化為一定的介質(比如語言、文字),通過一定的渠道(比如報紙、電視、廣播、書籍等)出來,并通過各種培訓、教育或說明、解釋,使人們理解,逐漸采納。而其他社會控制手段(如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實際上是以信息傳播的方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具有時代特點的思想觀念或禮儀。而作為控制手段的社會輿論,其本身就是信息傳播的結果。
1.3信息傳播具有社會控制功能
信息傳播不僅為社會控制提供必要的相關信息,并為社會控制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信息傳播本身就具備社會控制的功能,主要由以下2種方式表現出來。
1.3.1社會輿論
社會輿論是指多數社會成員對某些人或事的議論和評價,其可能是客觀的判斷,也可能是捕風捉影的傳言,但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相關社會成員的聲譽,具有較強的社會控制力量。以大眾傳播為主的信息傳播可以專業化、高效率、全方位地反映社會公眾的意見,形成社會輿論,并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控制;而新聞媒介作為輿淪信息的“把關人”,控制著輿論信息在社會生活中的流量和流向,而傳播什么、重點在何處、強調到何種程度、對信息作何種解釋等一系列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把關人”決定的叫。某件小事一旦進人媒介傳播渠道,就有可能形成社會焦點,引發社會關注,形成社會輿論。
信息傳播,尤其是大眾傳媒的新聞傳播,不僅向公眾傳播社會規范和公共道德,而且通過將偏離社會規范和公共道德的行為公之于眾,能夠喚起普遍的社會譴責,將違反者置于強大的社會壓力之下,從而起到強制遵守社會規范的作用。因此,以大眾傳播為主的信息傳播具有形成社會輿論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強大功能。
1.3.2社會流行
信息傳播具有創造流行的功能。通過大眾傳媒對傳播信息進行有目的的取舍,就可以創造流行,形成社會潮流,從而影響社會風氣,而其影響不亞于社會規范的強制性。和社會輿論的形成一樣,某一事件一旦以大量復制的方式進人傳播渠道,當某類信息達到一定的規模,就被人們認定為是社會的一種普遍性事件,便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反應,從而這種原先不具普遍性事件也就成為時代的特色和潮流,社會流行因此而形成。
信息傳播創造社會流行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廣告的方式來實現的。廣告作為一種廣泛有效的傳播手段和宣傳方式,對人們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精神狀態等方面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商業廣告作為消費新潮流的引導者,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使人們的消費觀念、經濟意識、審美觀念、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廣告不僅傳播一種商品,也傳播一種觀念、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消費范式。廣告的廣泛性和無孔不人的特點使這種觀念和消費范式很快成為大眾跟隨和模仿的對象,從而形成了社會流行,影響社會風氣,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但影響人的觀念意識,還可以直接對人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強制作用。
1.4信息傳播系統發生障礙會造成社會失控
信息傳播系統的暢通與否對社會的長治久安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政通人和,就是首先要做到信息傳播系統的暢通,政令下達和民意上傳才暢通。如果傳播系統出現傳播障礙和傳播隔閡,就會造成社會成員的認識、判斷、決策和行動發生混亂,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妥善地解決,必會影響社會的正常發展,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社會混亂和國家解體。信息傳播系統不暢通,必然使信息以扭曲的方式—謠言或傳言進行傳播,這在更大程度上造成人心恐慌、社會混亂,而社會的混亂又反過來給謠言或傳言提供土壤,形成惡性循環。如,秦朝的“焚書坑儒”不僅人為地給社會信息系統設置了傳播障礙,而且禁錮思想,摧殘學術文化的發展,激起人民的普遍反抗?!胺贂尤濉钡慕Y果是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清朝“文字獄”等事件,也使人心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慌,不利于社會的穩定。
2如何發揮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正面作用
信息傳播是雙刃劍,其可以傳播有利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內容,也可以傳播不利于社會穩定和發展的信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發揮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有利作用顯得格外重要。
2.1以把握社會控制的適度原則為出發點
衡量社會控制的適度原則主要有:一是社會穩定和發展原則。社會控制的目的不是造成社會的僵化和喪失活力,而是要保持社會的良勝運行,即為社會的健康發展創造安全而又寬松的條件。二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原則。社會是以人為主體的,而每一個個體的人的自由發展和幸福應該成為社會的最終價值目標,社會控制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秩序和安全的確保來促進人的自由和幸福,因此不應以“好管理”為前提而限制人的自由??傊?,發揮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正面作用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社會控制的適度原則。
2.2尊重媒體的獨立性,使社會信息傳播系統暢通
尊重媒體的獨立性,這是公開化原則的特定要求,是對公開化原則和民眾知情權的支持。在現代社會,媒體已經成為民眾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媒體與民眾的知情權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媒體應該因民眾而生存,而民眾則應因媒體而知情。對民眾知情權的尊重就要求媒體必須客觀、真實地反映與民眾密切相關的事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一個基本條件,即媒體必須在報道h具有獨立性,對公眾和社會負責。事實證明,一些地方官員以維護穩定為借口而封閉和屏蔽媒體報道,是害怕媒體與民眾監督的表現。
2.3加大對各傳播機構的指導和管理,發揮信息傳播的正面功能,防止信息傳播的負面效應
不能以保證信息傳播系統的暢通為由而不分主次、不加選擇地進行傳播,甚至傳播一些負面影響的內容。社會的高度發達,人們對客觀環境的認識越來越依賴信息傳播。美國新聞學者李普曼認為,信息傳播給人們所提供的有關客觀環境的信息,構成了一個信息環境,這種信息環境是對客觀環境的再現,但其并不能鏡子式的簡單再現,不是等同于客觀環境本身,而是一種具有某種選擇性、傾向性的擬態環境。事實上,人們恰恰是對這種擬態環境作出反應的。因此,如果這種擬態環境不能客觀地反映現實環境,甚至扭曲反映現實環境,則人們因此所作的反應將會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我們應該對各傳媒機構進行必要指導,加強管理,發揮信息傳播的正面功能,防止其負面影響。
2.4積極發揮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
社會輿論是社會控制系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它雖然不具有硬控制的作用,但它能與社會的政治力量、法律力量配合,共同發揮調節社會、規范人們行動的作用。某些時候,輿論甚至可以發揮政治、法律所不能發揮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精神力量和道義力量。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尤其重要,往往具有其他控制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結構禍合度不高,脆性較大,社會運行機制不穩定,社會控制顯得更為復雜,但也更為重要?!耙幏墩婵铡迸c“控制失靈”是這一時期最常見的社會控制失調現象,其他的社會控制手段(如立法、執法、行政等手段)一時難以迅速完成重新適應的過程,而輿論監督在這個時候卻能作出最迅速、最靈敏、最有效的反應。它注定承擔起填補“真空”的社會責任,并以揭露、批判、譴責,以及堅守、維護、弘揚為手段,完成社會控制的最新最迫切的任務,同時為其他控制手段的重新建設與完善提供足夠的指引和參照。
因此,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輿論監督作用,發揮信息傳播的軟性和預防性社會控制功能,這將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5加強立法,規范信息傳播產業市場
信息產業的高度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使各種傳播信息魚目混珠,各種迷信、淫穢甚至反動的信息流人社會,而目前我國有關這方面的立法卻嚴重滯后。因此,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和管理這一產業,不僅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6增加資金技術投入,特別要加快農村信息產業的發展步伐
目前,我國信息產業還處在不發達階段,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城鄉信息產業發展的極大不平衡性。絕大部分信息傳播的“硬件”和“軟件”都集中在城市居民,當城市居民享受網上沖浪的快感時,有些農民家庭還沒能收看電視。信息傳播的極大不平衡性,日益加大了城鄉之間的“知溝”或“信息溝”。在信息成為社會最主要的發展資源的時代,這種“信息溝”帶來的結果勢必是觀念和知識技術的巨大差距,結果在經濟上加劇了城鄉發展的極大不平衡性和嚴重的貧富差距,這對國家來說是一個引起社會混亂的巨大隱患,也是社會控制必須面對的事實。
3結語
我們正步人一個全新的信息社會,信息傳播產業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和生活習慣,信息傳播對社會控制的影響日益增大,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因此,我們應該正確使用這把雙刃劍,使之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 上一篇:國企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透析論文
- 下一篇:計算機及網絡應用三原則淺議論文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