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難題及措施的傳播學
時間:2022-03-15 03:12:0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難題及措施的傳播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即是一種傳播過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傳遞的過程。從傳播學的視角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研究.細分到傳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有助于正確分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有助于改進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播學要素
在一定的傳播環境之中,傳播過程主要由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對象四個要素構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現實中的一種傳播現象,同樣具有傳播過程中的各要素,以及作為傳播活動的傳播目的。
(一)傳播主體——教育者。
傳播主體即傳播者。傳播者處于信息傳播鏈條的第一個環節.是傳播活動的發起人.也是傳播內容的發出者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活動來說,傳播者就是教育者,是指那些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發出、傳播過程中起著控制、選擇、加工、傳導作用,發揮著教育功能的人或組織。他們是信息的者、傳遞者,直接控制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流向。
(二)傳播內容——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傳播內容主要包括符合不同時期的我國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傳播內容是整個傳播過程的“橋梁”,只有信息傳播出去,受教育者接收到,實現了信息共享,傳播雙方的各自要求獲得了滿足,傳播過程才有意義、有效果。
(三)傳播媒介——校園媒體。
傳播媒介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電話、計算機及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等與傳播技術有關的媒體;二是指從事信息的采集、選擇、加工、制作和傳輸的組織或機構,如報社、電臺和電視臺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媒介即校園媒體。校園媒體是學校與師生之間,以及學校與社會之間傳播和交流信息的物質工具,包括校園宣傳欄、校報、校園廣播電臺、校內有線電視、校園網、校園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的媒體。
(四)傳播對象——受教育者
傳播對象即傳播內容的接受者,也就是受教育者,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來說,主要是指在校大學生。根據傳播學的個體差異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就是要了解不同群體、不同性別、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大學生的差異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傳播對象也并非完全被動地接受信息,他們對傳播者信息的接收、理解,對傳播媒介的選擇都是有主動性的。受傳者還可以通過反饋活動來影響傳播者。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要素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者專業特長單一.缺乏傳播主體意識
目前在高校一線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是輔導員他們來自各學科、各專業,有的雖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但卻沒有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經驗.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則沒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盡管有些人在實際工作中有了一些積累,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的指導,往往不能形成思想體系和高水平的理論成果,這樣的現狀影響了傳播主體的傳播職能。除此之外,很多教育者沒有意識到自身作為傳播主體的重要地位,忽視修養和形象塑造,不具備應有的威信,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育內容片面,忽視受眾需求。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常出現輕生活世界,重政治規范的傳播內容;輕個體需要,重具有社會價值的傳播內容;輕現實教育,重理想教育等現象。傳播內容大多是報道學校的各類會議、領導活動、講話等,缺少來自基層群眾的內容,沒有來自學生的聲音。傳播內容抽象、單調,不能獲得受眾內心的認同。很多高校不敢或不愿直接“面對”學生。對于大學生關心的感情、娛樂、就業、心理咨詢或一些較為敏感的社會熱點問題往往采取回避的態度,不注意疏通和引導。
(三)校園媒體資源利用率低,更新速度緩慢。
由于各校園媒體常分屬不同機構管理.各媒體運行方式也有所不同,校園傳媒運行中媒體問相對獨立、各自為戰的現象比較突出,媒體間缺乏統籌,信息的選擇和編排缺乏統一安排,影響了傳播效果.進而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另外,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校園媒體資源更新速度跟不上受教育者使用媒體的水平,對接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四)受教育者固有觀念強.缺乏媒介意識。
傳統的“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刻板印象,產生反感、抵觸情緒。學生進入高校后,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接受產生障礙。他們在接受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往往表現消極怠慢。另外,當代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大多還處于自發狀,對媒介信息的甄別與判斷、思辨和梳理等能力明顯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校園媒體信息傳播的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方法
(一)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質.樹立良好形象。
目前.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的主體是政治輔導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的隊伍建設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加強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建設,即要對他們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教育、能力教育、人格教育及相關技能的教育。這種教育應該是上至國家教委,下至各大專院校,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有計劃的、系統的、經常性的。通過這些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者的自身素養和業務水平.使他們領會各個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所要傳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其要求,能夠運用傳播媒介.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活動。
(二)找準教育內容定位,完成系統優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內容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只有緊跟時代,才能體現出它的效用。在傳播內容的定位上,應該是既有適應社會和人類發展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是實現超前引領性與現實規范性的統一。傳播內容不僅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等。還要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個體的現實性要求,注意到個體之間的差異,做到將原則性與特殊性相結合。
(三)整合已有校園媒體,合理利用新媒體。
校園媒體的互動整合不是簡單地組合和拼裝.而是建立在穩固合作關系上的一種互補,是一種相互促進的協作關系.它使媒體資源用途多樣化湘得益彰。手機短信、飛信靈活性大,可以傳遞動態消息;網絡傳播速度快,不受容量限制,可以第一時間對校園的重大新聞進行全方位報道:校報??湫暂^強,可以用來對時效性不強的信息進行深度報道。教育者要學會利用新媒體這一平臺,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教育信息,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獲取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
(四)提高受教育者媒介素養,培養意見領袖
高校通過校園媒體向學生傳遞媒介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利用媒介時合理表達情感、態度和想法,學會有效利用媒介來完善和發展自身。另外,在人際傳播中,人們對信息的反應和態度是不同的,其中有一部分人表現活躍,他們通過與人分享信息或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周圍的人產生影響,傳播學中稱這部分人為“意見領袖”。校園傳媒在傳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過程中,也應當有意識地培養“意見領袖”。“意見領袖”一般具有較強的政治素質和堅定的政治立場,關心事態發展,有人格魅力,有親和力.有廣泛的交際面,與大學生受眾群聯系密切,有一定的威信。這些“意見領袖”引導正確的輿論和思想.可以收到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的效果。
- 上一篇:副書記在黨員代表大會講話
- 下一篇:司法局政務網站管理自查匯報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