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電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26 09:17:00
導語:兒童電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兒童電視近年來已成為電視界的一大關鍵詞,本文分別分析了兒童電視出現的重要意義以及現實存在的尷尬問題,并就其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兒童電視兒童權利成人化與白癡化城市化與貴族化教化與娛樂化
兒童電視是指以兒童為收視對象和表現主體,內容和形式都具有鮮明兒童特色的電視節目或頻道,是當今為數不多幾類專以目標受眾來定位的節目或頻道之一。2003年中央電視臺為表率在全國掀起一陣兒童電視風潮,至今兒童電視頻道一下多達二十多個,兒童電視節目更是遍地開花。兒童電視的大量出現,對處于社會弱勢地位的兒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兒童電視現實意義
聯和國《兒童權利公約》指出,兒童系指十八周歲以下的任何人。這包括兩層意思:首先,兒童是人,與成人具有同等地位、享有同等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屬,更不是物品;其次,兒童是兒童(即十八周歲以下)而不是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預備,不能按照成人標準來對待。由此可見,兒童不僅擁有作為人的一般權利,還享有作為兒童的特殊權利,即“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相比過去而言,今天兒童“生存權”、“受保護權”得到很大保障,但由于話語權的缺失,其“發展權”與“參與權”難以落實,他們仍然是一個沒有得到應有尊重的多數——據調查,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3.67億,占總人口28%。①兒童電視的出現,有利于促使兒童“發展權”和“參與權”真正實現。
“發展權”是指兒童擁有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主要包括兒童的信息權、受教育權和娛樂權。兒童成長過程就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也是逐步成人化過程,電子時代的兒童需要借助電視來觀察、了解整個社會,但并不意味著電視要把所有東西向兒童一股腦兒全盤托出,而是該適時、適地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兒童電視不僅注重滿足兒童接受信息的權利,更是注重滿足兒童獲得有利于身心發展的信息權利,并最終讓兒童健康地走向成人世界。同時,兒童電視以兒童特有的方式提供有利于兒童的信息,便于兒童理解和接受,真正做到個性化?!秲和瘷嗬s》第31條明確規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的權利。②而卜衛更鮮明提出,“玩”是兒童的權利。③兒童電視的娛樂性原則、游戲性原則正是對兒童愛玩天性和娛樂權利的尊重,也是吸引兒童的最大原因和亮點?!犊鞓沸乔颉吩谘胍暟颂椎姆屈S金時段的播出當中,連續幾周位于八套收視率前列,之所以在兒童觀眾中引起如此巨大反響就在于它讓孩子們體驗了他們想做但沒做過,做過但沒做好,能做但不敢做的所有事情,并“用快樂表現快樂,幫助別人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體現了一種全新的少兒電視劇創作理念。”④
對于兒童的“參與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明確規定:“締約國應確保能夠形成自己看法的兒童有權對影響兒童一切事項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對兒童的意見應按照其年齡和成熟程度給適當的重視……”⑤換句話說,兒童不僅有表達的權利,還有自己聲音能夠保證被成人聽到的權利。但現實情況是無論在家中,還是社會;無論是生活,還是媒介,兒童一直是缺席的,所有的一切都由成人代言。成人們自以為是保護兒童的“善意”舉動其實是對“兒童是權利主體”這一事實的漠視,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對兒童“參與權”和“發表權”的侵犯。兒童電視的出現可以說為改變兒童這一被動局面帶來了希望的曙光,因為兒童電視真正把兒童視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擁有權利的主體。這不僅體現在兒童是節目收視對象,還反映在兒童是節目表現對象,更重要的是兒童成了節目表現主體。兒童電視給了兒童展現自己的空間和發表意見的平臺,而不再是過去那樣只是成人的棋子和傳聲筒。央視少兒頻道之所以越來越受到廣大兒童的喜愛就在于它首先真正把兒童當作有思想、有主張、有見解的人看待,其核心理念“尊重、支持、引導、快樂”的首位就是“尊重”即尊重兒童的權利,讓“兒童寫兒童、兒童拍兒童、兒童評兒童”,保證兒童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然而令人倍感遺憾的是,盡管今天兒童電視節目和頻道如此繁多,但真正能入兒童眼耳的為數實在有限,能入兒童腦心的更是屈指可數,筆者認為,我國兒童電視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電視,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存在許多死穴。
二兒童電視的尷尬死穴
(1)成人化與白癡化
兒童電視應以兒童為本位,堅持一切從兒童的角度出發,這不僅指兒童電視反映對象主要是兒童世界,更重要的是以兒童的視角去表現兒童世界,即以兒童的耳朵去聽、以兒童的眼睛去看、以兒童的心靈去體驗、以兒童的語言去表達、以兒童的思維去把握并最終能被兒童觀眾理解和接受。但現實中我們見到的兒童電視卻與此相差甚遠,不是把兒童表現得老氣橫秋就是把兒童想象成白癡低能,最終導致兒童觀眾并不買單。這種兩極化現象在央視少兒頻道也屢屢出現,其著名欄目《動感地帶》讓一些孩子覺得很假,就是因為節目中很多孩子一說話就是“為國家效力”之類的成人式口號,不說小孩子覺得裝腔作勢,就是大人聽了也覺得十分別扭。另一著名欄目《第二起跑線》有一期節目叫《體驗幼兒教師》,邀請了很多幼兒園小朋友參加。節目注意到小朋友好動的天性,任隨他們在地上走動、玩耍。但小朋友們的穿著卻令人倍感意外,很多小女孩不是穿修長牛仔褲就是穿超短裙,再搭配一雙尖尖皮鞋,一個個性感青春實在難以與他們這個年齡相提并論。兒童畢竟與成人不同,思想、言語和舉止不可能如成人那般成熟、老練和深沉,也沒有必要那樣。而在這期節目中,主持人為幼師專業學生設計的問題又顯得十分弱智,“幼兒常常由()控制?A情緒B理智C媽媽”。作為幼兒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樣基礎不過的問題顯然缺少技術含量。事實上兒童也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幼稚和簡單,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也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并能對某些事情和問題作出較合理的判斷與選擇。
(2)城市化和貴族化
兒童電視是專門為兒童量身打造的電視頻道和節目,兒童電視的公共服務性定位決定了它面對的應是所有兒童。但實際上由于廣告等種種原因,我們看到的兒童電視面向的只是城市兒童,展示的大多是漂亮的公園、眼花繚亂的超市和城市氣十足的孩子,占中國主體的農村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廣大農村孩子成了失語的群體,即使偶爾有所涉及也是城市兒童為主角去農村體驗生活,還帶有很大成分的獵奇色彩。就連一向以顧全大局為重的央視少兒頻道也沒有走出城市的勇氣,其所有欄目涉及農村生活、農村兒童的內容也是屈指可數。其《快樂體驗》欄目有期關于農村的內容也不過是城里孩子到農村同學家里體驗“做餑餑”,而且是北京郊區,離我國真正貧窮、落后的農村尚有很大距離。事實上,中國3.67億兒童中,城市兒童只占20%,而其余80%都在廣大農村,他們難以成為兒童電視的主體。即使是針對城市兒童的電視節目,主要也是一些家境較好的兒童,如《公德行動》情景劇中有位孩子的午餐費就高達100元。如此貴族化的兒童電視對城市民工孩子更是視而不見,被稱為“城市新生代”的他們相比其父母更是“尷尬一代”,既不被城市接受又不被農村認同。如此左右為難的處境注定他們比城市兒童承受更多心理壓力和創傷,更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但他們很難在本屬于他們的電視上看到他們熟悉的聲音和身影。兒童電視嫌貧愛富、重城市而輕農村的節目現狀將導致城鄉兒童本已存在的信息鴻溝進一步擴大,也會導致城鄉兒童之間的偏見和仇視心理形成和加劇,與我國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3)教化與娛樂錯位
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指出,“兒童之所以看電視,是因為電視對兒童有用”⑥,即兒童電視能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而兒童感性主導一切的特性決定情感需求的滿足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然后才是其他,這意味著兒童電視的原則應該是“娛樂至上”,而不是“教化第一”。走紅全球的BBC兒童節目“天線寶寶”就是一個最好佐證,其主創者指出,“‘天線寶寶’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而是希望孩子們在感受嬉笑玩鬧的樂趣中,培養起自信自尊和創造力”。⑦但我國兒童電視卻恰好相反——教化先行,每一個節目都是什么道理和知識,希望兒童都有所啟發和收獲,把兒童電視當成純粹的教化工具,就連央視少兒頻道的《東方兒童》也宣稱自己是一所“流動的學?!薄<词固岢霸⒔逃跇贰?,也不過是把“樂”當作“教”的手段,而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其實學校老師和家中父母已經給孩子講了過多的知識和道理,兒童電視沒有必要也來大肆渲染,這不是電視主要職責,也不是孩子看電視的主要理由。而一味的說教自然導致兒童節目內容單調和乏味,最終結果是兒童敬而遠之而去選擇成人娛樂節目。2003年一項關于“初中生最愛看的中央電視臺十大欄目”的調查顯示,只有“大風車”和“三星智力快車”榜上有名,其余都是成人欄目,而且這兩個欄目分別排在了第五和第十而并不是前列。調查進一步發現“節目內容單調”和“節目缺乏娛樂性”是少兒欄目并不為少兒觀眾情所獨鐘的兩個重要原因。⑧
[page_break]
三兒童電視改進之路
兒童地盤兒童做主
兒童電視之所以把兒童表現得很成人或是想象得很弱智,就在于兒童電視主要由成人主持和操刀,節目中的兒童一舉一動也是成人事先導演或幕后遙控。兒童電視要改變成人化和白癡化的現實,就必須徹底打破兒童電視成人辦這一格局,讓兒童親自掛帥,真正作到兒童地盤兒童做主。畢竟兒童想什么,兒童想要什么,只有兒童自己最清楚,兒童問題的專家該是兒童自己,而不是成人。成人總擔心兒童主持的節目太幼稚,不如成人那么老練和靈活,其實這正符合兒童真實一面,如果節目都如成人那么發揮自如,那已不是兒童節目。所以盡管央視少兒頻道節目《新聞袋袋褲》中的小主持人還顯得有點稚氣,但那畢竟是由兒童做主,體現兒童風格,兒童觀眾熟悉并能接受。只有兒童電視節目中主持人、記者、編輯盡量讓兒童自己擔當,兒童風格才能自然流露,不會出現兒童該成熟的地方卻很白癡、兒童該單純的時候卻很老道這種橫豎都讓兒童覺得別扭的“四不象”。當然這并不是說兒童電視成人不能絲毫參與,其實很多方面非成人不行,而是說把發言權、決定權真正交給兒童,而不是成人緊握手中。在節目中,成人究竟怎樣與兒童對話、交流,應該多問問兒童,尤其是兒童電視制片人(大都是成人)更應該多多請教兒童、真正認識兒童,這樣才能按照“兒童規律”為兒童電視謀片布局,調兵遣將,這樣兒童電視才能真正被兒童觀眾認同接受。
(二)城市與農村雙重奏
我國正在逐步城市化,但現實還是農村包圍著城市,5個兒童中有4個就來自農村。因此,兒童電視節目內容的設置應盡量向農村孩子傾斜,改變以往一貫堅持的城市化路線。不要老讓城市兒童占據電視熒屏,多請農村兒童到節目演播室中來談他們的夢想,展現他們的風采。另外,節目應該多深入農村、走近農村兒童,展現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態。尤其是針對留守兒童已成為農村主體這一現狀,兒童電視可以專門設置一檔節目——《留守時光》,反映這些留守孩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與爺爺姥姥們一起度過的孤單歷程,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也會得到家長、老師和社會的關注。但一定要改變以前把農村兒童純粹作為教育城市兒童的反面教材這一刻板習慣,同時還要避免過多以城市兒童的視角去體察、展現農村兒童,而多讓農村兒童來主動表現自己生活世界,這樣能有效消除城市視角產生的獵奇色彩,而且能讓城市兒童更加真實了解農村生活,也是對農村兒童的一種尊重。在表現城市兒童方面,兒童電視節目也要盡量向一般家庭兒童靠攏,午餐費能有100元的兒童畢竟不具有普遍性,這很容易誤導兒童尤其是農村兒童的世界觀。此外,兒童電視可以為城市中的農民工孩子安排一擋節目——《城市新生代》,讓這些孩子充當主角,再現他們的生活狀態,表現他們的夢想和渴望,讓城市兒童了解這個城市還有一群同齡人只是因為沒有城市戶籍而與他們的生活截然不同,這也有利于他們之間的溝通和偏見的消除。
(三)娛樂主打、教化靠后
英國學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龍比就在《電視與社會》一書中明確指出,電視主要是一種娛樂媒體,在電視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娛樂性⑨,而對于以兒童為收視對象的兒童電視更是如此。我國兒童電視要改變“沒有兒童觀眾”的尷尬局面,就一定要打破“教化為本”的陳舊思維模式,注重娛樂元素的積極運用,以娛樂兒童觀眾為首要目標和最終訴求??上驳氖茄胍暽賰侯l道意識到自身存在“教化過重而娛樂滯后”的弱點,各大欄目都盡量減弱教化色彩,盡量讓兒童從節目中得到快樂而不再只是受到教育。但各地方電視臺少兒頻道、少兒節目辦成少兒教化頻道、教化節目的現象仍然十分突出和嚴峻,嚴重影響了兒童的收視興趣,也是對兒童娛樂權利的漠視。但娛樂主打并不意味著讓所有節目都完全消除教化內容,畢竟知識的獲取和道理的懂得對兒童來說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更何況電視的遙控器最終掌握在家長的手中,兒童電視不得不照顧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情結。我國兒童電視不僅要讓兒童感到快樂,還要讓兒童學到一定知識和明白一定道理。但不能為了教化而娛樂,也不能純粹為了娛樂而娛樂。
四小結
兒童電視和兒童一樣都是弱勢群體,兒童電視若要“自強”起來,只有一切“以兒童為重、以兒童為主”,這是兒童電視走向成功所永遠無法避開的一道“坎”,也是使兒童走出弱勢困境的解救之道。
參考書目:
①《永遠的“知心姐姐”對媒體說》,《中國記者》,2004年8期,第19頁
②③⑤卜衛:《兒童的權利》,《少年兒童研究》,1998年4期,第25頁、23頁
④“快樂星球”網站:
⑥⑦陸曄黃艷琳:《重新認識“兒童”》,《現代傳播》,2005年2期,第33頁、32頁
⑧《中國廣播電視年鑒2004》,中國廣播電視年鑒社,第253頁
⑨(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龍比:《電視和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6頁
- 上一篇:整合營銷一致性論文
- 下一篇:事件營銷三種形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