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紅色文化傳播策略
時間:2022-09-23 09:05:47
導語:特色小鎮紅色文化傳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于后期孕育誕生,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在現代社會得以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融入特色小鎮建設不僅有助于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導特色小鎮文化特色和價值觀念建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范圍內,紅色文化小鎮的建設得到廣泛實踐,但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紅色文化如何有效融入特色小鎮建設成為一個挑戰。
1.紅色文化融入特色小鎮建設的價值
1.1助力特色小鎮政治文明一體價值觀建設
任何一種共同體都需要持有共同的政治文明價值觀才可以凝聚群體力量。豪格指出群體凝聚力可以促進成員的個人狀態和生產力,增強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1]。特色小鎮有別于傳統區位空間,是因產業聚集而形成的新的生產力優化空間。因此,相較于歷史悠久的傳統村鎮,特色小鎮往往缺乏悠久的歷史延續和文脈傳承,小鎮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多由職業相關取代了傳統的親屬關系,缺乏共同的生活記憶與情感維系,難以產生歸屬感和凝聚力。紅色文化是革命烈士忠貞報國的見證,紅色精神鑄造了革命烈士不屈的意志,也是當代人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黨的報告指出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文化和傳統文化關系的一致性,紅色文化融入特色小鎮建設,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實踐,發揮紅色文化強大的凝聚力推動特色小鎮健康快速發展,是黨的執政力、先進性、廉潔性等方針政策扎根本土的有效途徑和有利保障,也是新時代特色小鎮政治文化一體價值觀建設的堅實堡壘。通過紅色文化塑造特色小鎮具有創新特質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度,發揮精神上的砥礪作用,使特色小鎮成員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共同開創特色小鎮發展的新局面。
1.2為特色小鎮文化創新提供活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特色小鎮發展也離不開創新,需要注重小鎮獨特性的塑造,在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中探求差異化發展要素,助力產業創新驅動特色小鎮的發展。紅色文化經過大范圍、長時間的發展,其區域性和獨特性是特色小鎮謀求創新發展的支撐點和突破口。革命斗爭在不同地域開展,并且歷時較長,人文歷史和風土習俗塑造了區域紅色文化的獨特性,不同時期的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特定的時代價值和歷史文脈,包含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物質資源是特色小鎮的風貌塑造和內涵提升的立足點,為特色小鎮產業開發和產品創造提供不竭源泉,紅色文化資源成為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動力因”[2]。
1.3推進特色小鎮經濟穩步增長
特色小鎮是社會生產力優化分配、經濟轉型升級的創業創新平臺,經濟穩步增長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基礎,對特色小鎮健康快速發展起重要的作用。隨著特色小鎮建設的不斷推進,紅色文化對特色小鎮經濟建設的促進作用也日漸凸顯。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斗爭中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指導下形成的,其不畏艱辛、積極進取的革命精神和解放生產力、實事求是的科學理念是特色小鎮經濟發展的精神力量和科學指導。目前,仍有部分革命老區風貌較為原始,經濟也較為落后,但紅色文化的薪火相傳賦予了其特殊的社會意義和情感寄托,可以以此為紐帶引進人才、資金和技術,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品牌和產業是特色小鎮擴大影響力的基礎,特色小鎮應把握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塑造紅色文化品牌,建設紅色文化產業。紅色文化資源可以為特色小鎮產品生產提供原始素材,推動小鎮紅色旅游的規?;l展,并借此形成紅色品牌效應,融合多種產業創收,帶動特色小鎮經濟蓬勃發展。
2.特色小鎮建設中紅色文化傳播存在的問題
2.1紅色文化價值邊緣化
紅色文化是革命歷史留下的珍貴精神財富,對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但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紅色文化卻有邊緣化的趨勢,主要體現在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較為陳舊,傳播形式也較為單一,沒有適應新時代的文化傳播方式。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新時代的信息傳播路徑和信息接受方式產生了重要的轉變,特色小鎮中的紅色文化內容沒有適應新時代的傳播特點進行優化提升,也缺乏對紅色文化內涵與新媒體特性的深入剖析。我國多數特色小鎮多發力于紅色文化的政治教育意義,通過對特色小鎮紅色遺址、歷史、人物、事跡的展覽和認識,傳播紅色文化的精神價值,達到教育目的。但多數尚未從經濟學的視角對游客到訪動機、消費評價和未來需求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紅色文化的后續產業研發深度不足,無法為特色小鎮的經濟提供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層配置,紅色文化的應用價值也因此逐漸被邊緣化。
2.2紅色文化過度商業化
紅色文化的傳播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但紅色文化的過度商業化和消費化問題在很多特色小鎮建設中開始顯現,主要源于沒有合理的對紅色文化所賦予的精神動能進行深入挖掘和理解,使得紅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與經濟發展之間短期不可調和,這也是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與商業邏輯在發展融合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紅色文化過度商業化和消費化現象為特色小鎮的建設帶來了很多消極的影響,阻礙了紅色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發揮價值引導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影響特色小鎮成員群體凝聚力的形成和長期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對經濟指標的盲目追求也導致紅色文化過度商業化,把特色小鎮的經濟指標作為唯一的建設考核任務,過度開發紅色文化的經濟效益,甚至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紅色文化的真實性,對“紅色經典”進行主觀篡改,導致出現紅色經典庸俗化、套路化、歪曲化等問題,嚴重違背了紅色文化融入特色小鎮發展的初衷。
2.3紅色文化內容同質化
不同地區因其革命事件、地理位置、人文風情的差異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紅色文化,但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不斷出現紅色文化內容同質化現象,不少紅色文化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忽略區域文化、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差異,照搬照抄成功小鎮的紅色文化內涵,導致特色小鎮精神建設與產業輸出與實際情況相背離,或者是抄襲紅色文化產品創意,導致不同區域、不同背景下的紅色文化小鎮的建設理念和產品輸出雷同。究其原因,特色小鎮建設中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大量的人力與時間的投入,需要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首先,紅色文化內涵深厚,需要專門的研究團隊進行深入的整理與挖掘,凝練其特性并作為特色小鎮建設的理念依據,但很多特色小鎮還沒有認識到特色的重要性而忽視自主創新的過程;其次,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目前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政策保護體系,還缺乏對紅色文化產品原創性的保護,使得部分區域為減少原創生產的資金投入,直接抄襲優秀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
2.4紅色文化融入路徑單一化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極大轉變了文化的傳播方式,新媒體的發展增加了傳播的渠道,使傳播形式呈多元化趨勢發展,文化傳播路徑更加寬廣。借助新媒體,可以使紅色文化資源的受眾人群、影響力及知名度大幅提升。然而目前特色小鎮的紅色文化的傳播途徑卻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紅色文化融入特色小鎮的實現路徑仍較為單一??倳浿赋觯骸耙鸭t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盵3]互聯網時代,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要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就需要牢牢抓住信息技術傳播這一途徑持續穩步發展。目前紅色文化融入路徑單一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特色小鎮規劃缺乏對紅色文化資源發展模式的深入探索,對紅色文化內涵整合和傳承方式的探索研究力度不足。二是缺乏對傳播對象需求的深入掌握。
3.紅色文化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傳播策略研究
3.1優化紅色文化內容品質,增強社會認同力
隨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文化產品的內涵日新月異,產品形式也層出不窮,用戶需求更是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當前紅色文化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紅色文化內容的內涵創新和質量優化。紅色文化的內容融入是特色小鎮文化建設的核心,其質量優劣是融入特色小鎮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倳浿赋?,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4]。紅色文化產業發展同樣也轉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提高紅色文化質量。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增強紅色文化傳播力的關鍵是優化紅色文化的內容品質,重點需要從紅色文化的真實性、時代性和差異性三個方面進行提升。一是要保證紅色文化內容的真實性,因為真實性代表了特色小鎮形象的可靠性。在紅色文化的融入中應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史料,準確解讀英雄事跡,避免因追逐宣傳效果而杜撰夸大事實,脫離實際情況。二是注重特色小鎮紅色文化精神的與時俱進,做好紅色文化精神的現代詮釋與解讀,并關注時下熱點,將紅色文化精神與時事政治相結合,引起受眾的共鳴,提升社會的認同感。三是紅色文化產業的差異性是滿足受眾個性化需求的關鍵。在特色小鎮規劃之初就需挖掘和明確所屬地區紅色文化特有的價值,形成紅色文化的差異化發展定位,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3.2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提升吸引力
文化的傳播形式影響受眾接收信息的意愿,多樣的傳播形式有利于拓展受眾接受的路徑。傳統傳播形式下的紅色文化多以理性威嚴的方式向受眾展示紅色文化,在塑造形成高大形象的同時未能給受眾帶來深入其境的感受,甚至產生距離感。因此,特色小鎮的建設應注重策劃紅色文化的傳播形式,通過傳播形式的創新吸引不同終端的用戶。特色小鎮中對紅色文化的傳播可以從活動體驗、網絡演講、產品展示三個方面進行創新。首先,在活動體驗方面,紅色文化小鎮應發掘當地經典紅色事跡,通過專業團隊的梳理凝練和現代解讀,結合現代科技強化受眾的五感體驗,如利用3D影片或者VR體驗等,打造體驗式、沉浸式的活動,吸引受眾參與其中,并在活動中體會和感受身臨其境的英勇事跡。其次,在網絡演講方面,互聯網時代造就了直播講解和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傳播形式,相較于傳統的文字、圖片、影像等展示形式,通過人的直播講解可以使受眾更快接受信息內容,微信公眾號等日更形式也增加了紅色文化內容與受眾之間的鏈接。最后,在產品展示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播,通過受眾的體驗消費可以更好地進行紅色文化信息輸出,在加強和創新產品展示形式和效果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學習優秀文創產品的創作思路,豐富紅色文化產品的內涵,提升紅色文化產品的品質。
3.3更新紅色文化的傳播媒介,強化影響力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信息的路徑發生了巨大轉變,新媒體的發展催生了微博、抖音等網絡公共交流平臺。一直以來報紙、電視等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媒介,然而隨著信息科技的更新迭代動漫、游戲、直播、自媒體等新興傳播媒介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傳播路徑。紅色文化的傳播媒介也應該與時俱進,通過新興的傳播媒介展現和弘揚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特色小鎮對于傳播紅色文化媒介的更新可以分為兩步走:一是保持和提升傳統媒介的主導地位。傳統媒介包括報紙、廣播、電視等,仍受到傳統媒介受眾的廣泛關注,并且是引領主流思想的關鍵。因此,要大力鞏固傳統媒介的主導地位,同時提升內容品質。二是開拓互聯網領域的傳播,強化官方網站的更新建設和新媒體傳播應用的推廣普及。目前我國手機上網用戶已達13億之多,用戶主要關注于網站和手機應用等方面,特色小鎮應加強官方網站的個性化、交互式和功能性建設,并依托手機應用平臺全面展示特色小鎮的紅色文化內涵與特色活動。同時進一步創新和拓展傳播媒介,通過游戲、動畫等多元化的方式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影響力與傳播力。
3.4整合紅色文化傳播主體,實現聯動發力
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泛,具有特定的歷史價值,但在各個地域的開發利用存在差異,發展并不均衡。各個地域在文化精神、傳播方式和展現形式上都有獨特的優勢與不足,也都形成了各自的傳播主體。各個傳播主體各自為政,傳播力也參差不齊,不利于紅色文化的整體傳播和傳播效果。整合紅色文化傳播主體就是要立足于各個傳播主體的現狀,由政府牽頭以整體性思維統籌各個傳播主體,打破不同地區和部門的界限,形成多方參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紅色文化傳播復合體系。特色小鎮借助政府及主管部門統籌建設的紅色文化資源平臺,一方面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進一步挖掘和凝練紅色文化特色,加強相互間人才、資源、信息、技術等資源的流動與共享,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身紅色文化的品牌建設和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通過加強與平臺和其他傳播主體的互動,實現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及受眾資源的多方共享和優勢互補,促進各個紅色文化傳播主體的網絡聯動和雙向互動,從而形成強大的紅色文化傳播合力,促進特色小鎮的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實現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和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的雙豐收。本文系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山東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策略研究”(編號:21CWYJ5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陳淑飛
- 上一篇:國產紀錄片傳播策略研究
- 下一篇:紅色文化傳播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