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與實踐

時間:2022-07-26 10:29:47

導語:互聯網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與實踐

摘要:互聯網時代,數字媒體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更改變了技術人才培養方式。基于此,重點關注了關于互聯網的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工作,分析了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內涵與作用,闡述了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建設目標、意義以及主要方向,然后對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路徑進行了論述,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帶來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數字媒體工作室;教學模式;建設目標

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在此環節,數字媒體工作室成為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方式,對提升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十分有利。為進一步發揮數字媒體工作室的應用價值,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明確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建設目標和實踐路徑。

1工作室教學模式概述

工作室是一種由單人或多人建立的工作組織,可以被看成微型公司。在20世紀初期,工作室教學模式悄然興起,其源頭就是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應用可推進藝術教育與工藝技術培養的有機結合,能夠基于工作室開展藝術技能培養。如今,工作室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校實踐教學的主要方法,具有極高的開放性和實踐性,能夠為培養實用型人才提供輔助。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工作室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并讓工作室成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載體。

2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建設要點

實現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是工作室教學模式的主要作用?;ヂ摼W時代,數字媒體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社交媒體與視頻網站已然成為了數字媒體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之下,數字媒體專業表現出了極強的交叉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市場需求息息相關,所以數字媒體人才培養與就業也往往需要以市場為導向。

2.1建設目標

建設數字媒體工作室的根本目標是為數字媒體專業學生打造實踐訓練基地。因此,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輔助實踐與理論教學和提升數字媒體專業教學質量都是建數字媒體工作室時需要達成的目標。在實踐中,數字媒體工作室應該充當校園與社會的連接平臺,為學生們提供一展所長的機會,也為他們提升職業能力提供輔助。

2.2建設意義

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該學科的市場導向性和實踐性極強,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出現和應用完全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聯合,能夠為數字媒體專業師生提供實踐教學機會,幫助他們真正學會應用所學技術。同時,數字媒體工作室大多屬于校企聯合產物,高校師生可在參與數字媒體工作室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企業的用人需求、市場動態和職業技能要求,為開展針對性學習和訓練奠定基礎。此外,建設數字媒體工作室還能夠為進一步優化數字媒體專業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提供幫助。

3關于互聯網的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路徑

對于數字媒體專業師生而言,建設關于互聯網的數字媒體工作室,能夠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輔助。而為了切實發揮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實用價值,工作人員也應該明確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建設路徑。

3.1豐富運作模式

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建設和運作模式,與工作室的實際應用需求息息相關。目前,數字媒體工作室主要用于開展實踐教學、擴展訓練、對外宣傳,也有部分數字媒體工作室會參與市場和企業競爭。為提高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質量,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根據實際建設需求規劃運作模式,保證數字媒體工作室的應用價值得以發揮。3.1.1創新型工作室創新型數字媒體工作室主要服務于校內師生,其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展示優秀作品。此類型數字媒體工作室可以為學生構建實踐教學環境,提供深入學習機會,幫助他們進行經驗交流和團結協作。通常來說,高校內的數字傳媒專業教師與學生是創新型數字媒體工作室的主要建設者,搭建這一平臺可以為校內的優秀數字傳媒作品提供展示空間,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新靈感和實驗精神,為拓展學生思路、提升學生能力提供幫助。3.1.2研究型工作室研究型數字媒體工作室大多由專業負責人帶頭建設,他們會將工作室打造成課題研究項目組,以工作室為單位開展各級課題研究,為促進數字媒體技術發展提供輔助。因此,在建設此類型數字媒體工作室時,專業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和組織學生共同參與課題研究,進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提升。數字媒體專業學生在參與數字媒體工作室時,可選定喜愛的研究方向,從而為切實發揮專長、鍛煉能力奠定基礎。3.1.3實踐型工作室在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環節,實踐型工作室最為常見。此類型工作室的主要建設目的是為數字媒體專業學生提供接觸社會企業和數字媒體項目的機會,能夠幫助他們鍛煉實踐技能、獲得就業機會,甚至可以讓學生在上學期間通過工作室獲得收入?,F階段,實踐型數字媒體工作室的組織結構框架相對完整,是校內外業務相連的重要平臺。比如,由專業教師與能力突出的學生組成實踐型數字媒體工作室,通過外聯部門與校外企業取得聯系,獲取實習或承接項目的機會,從而為學生提供積攢經驗的渠道。

3.2落實校企共建思想

產教融合為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出現提供了前提,所以要有效建設數字媒體工作室就必須深切落實校企共建思想,讓工作室能夠具備實用性和競爭力。在此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基于校企聯合模式建設數字媒體工作室,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與工作項目制定。3.2.1教師隊伍建設雖然數字媒體工作室的使用,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力,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專業教師仍然是數字媒體工作室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數字媒體工作室需要建立優質教師團隊,為學生把控方向、提供指導,而這一團隊既需要經驗豐富的社會人才,這需要專業理論和教學能力優秀的專業教師。所以,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者應該積極構建復合型教師隊伍,同時吸納社會與校園內的優質人才擴充教師團隊,提高數字媒體工作室的整體專業水平,讓工作室具備參與教學和企業項目的能力。3.2.2工作項目制定數字媒體工作室具有實踐功能,所以它也可以被當做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應用。若基于這一角度建設數字媒體工作室,就必須合理制定工作室項目,并積極構建科學的運作模式。比如,建立以任務驅動為目標的數字媒體工作室項目制定方式。在此環節,數字媒體工作室應該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基于項目實施來提升工作室的人才能力,打響工作室的知名度、提升工作室的競爭力。第一,科研項目。數字媒體工作室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自己研究的科研項目,或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科研項目的子課題研究,從而基于研究項目實現人才培養。第二,大賽項目。數字媒體工作者常常會通過參與比賽來提高知名度、累積實踐經驗和鍛煉創新性思維。所以,國內或國際大賽項目也應該成為數字媒體工作室的項目選定目標。數字媒體工作室可通過參與比賽,來實現以賽促教,進而幫助學生拓展眼界、豐富知識、鍛煉技巧和提升信心。同時,參與大賽項目還有助于促進數字媒體工作室的長遠發展,能夠實現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優化運行。第三,企業項目。對于數字媒體工作室而言,企業項目大多為校企合作項目。數字媒體企業與數字媒體工作室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特定項目,既可以節約企業的項目開展時間和成本,又能豐富學生的實戰經驗、為數字媒體工作室收獲運營資金。因此,企業項目的制定和開展,能實現數字媒體工作室和企業的雙贏。在實踐中,數字媒體工作室內的外聯人員應該選定部分社會企業進行長期合作。比如,與企業合作開展網頁前端設計、手機軟件界面美工設計、UI設計等項目,為學生們提供實踐和就業機會,也讓企業獲得挖掘人才、節約成本的機會。第四,創業項目。數字媒體工作室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創業,為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提供幫助。此時,學生可以基于數字媒體工作室,選定創業方向和創業項目,借助自身的專業能力、實踐經驗獲得實踐成果和實際作品。

3.3拓展資金渠道

數字媒體工作室的運行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單純依靠學校撥付的項目資金往往難以維系。因此,在建設數字媒體工作室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積極拓展資金來源,構建多元資金渠道,為數字媒體工作室的順利運行提供保障。數字媒體工作室必須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與人員組成,從而為合理計算工作室運營成本以及創收渠道提供輔助。比如,某數字媒體工作室主要以參與數字影像項目為主,工作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微電影創作、動畫短片創作、數字影像拍攝剪輯、影視廣告制作以及企業事業宣傳片創意制作等,則該數字媒體工作室的主要創收渠道為與專業電影導演、攝影師、剪輯師、三維動畫師等人或企業合作,參與數字影像項目獲得報酬。當然,數字媒體工作室也可以通過參加專業比賽來獲得獎金,從而豐富工作室運行資金庫。此外,數字媒體工作室也應該積極獲取社會力量的幫助,從民間藝術組織當中獲取資源和資金,為工作室有效運行打好堅實基礎。

4結論

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出現,為網絡時代背景之下的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也為切實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奠定了基礎。構建關于互聯網的數字媒體工作室時,應積極推進產教融合與工學結合,明確數字工作室的建設目標,為推進數字媒體工作室的可持續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倪丹,王碩,韓明陽.應用型院?!肮ぷ魇抑啤苯虒W模式研究——以數字媒體技術為例[J].福建茶葉,2019,41(9):136-137.

[2]張枝.產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校企工作室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建設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3):203-204.

[3]袁全.以工作室為平臺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2017級數字媒體藝術國際班為例[J].綠色科技,2019(21):267-268.

[4]江紅偉,吳兆明.“校企共建”數字媒體工作室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8):275-277.

[5]馮麗露,趙慧勤,康耀龍.新工科背景下工作室制實踐能力培養機制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學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24):7-9.

作者:鮑福臻 單位:閩南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