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

時間:2022-08-13 10:43:22

導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

[摘要]近年來,新媒體產業蓬勃發展,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量有了極大提升。目前,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以下問題:人才培養以傳統的教學講授為主;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生產實踐脫節;教師大多從高職院校到高職院校,行業從業經驗太少甚至沒有;實訓設備建設不完善、更新滯后等問題。因此對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革新,推動成立專業工作室,加強師資團隊建設極具必要性,只有通過多方面努力,以工作室制度為推手,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企業滿意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工作室制;教學模式

近年來,新興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這讓當代的傳媒形態發生了重大的變革,新媒體層出不窮,成為了整個媒體產業的引領者,個別傳統媒體行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數字內容產業已經成為本世紀知識經濟產業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球數字媒體相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例如短視頻制作,自媒體平臺運營,虛擬現實應用以及全景漫游等產業都隨著網絡的普及以及媒體技術的更新而欣欣向榮。隨著行業的蓬勃發展,數字媒體相關人才的需求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行業對于特定方向,如攝影攝像、影視剪輯、影視后期特技制作以及虛擬現實等方向的人才都有極大的需求。為應對社會需要,對接行業需求,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推行工作室制度,為企業提供具備專業技能以及綜合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

1.“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的來源及意義

工作室制最早源于包豪斯學院,當時這一教學模式的核心理論依據是“藝術與技術的統一”,通過“作坊”來完成教學工作。在作坊中,設立大師、熟練工人以及學徒的分級標準,學生們通過項目制作進行學習,與教師或者有過項目制作經驗的人一起完成學習任務。他們的教學成果直接以項目成果的方式展現,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經濟效益。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硬件設備的提升與更新,推行工作室制教模式有了更為優越的條件。在工作室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引入企業項目,為專業工作室賦予企業特性,可以很好地形成“教學、實踐、生產、研究”四位一體的現代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都可以得到極大提升,同時也強化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高職院校通過建立工作室,能有效地促進教與學,為專業學習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1.1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與創新性

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習氛圍差,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已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學生在經過高中緊張的學習后,驟然進入到大學相對比較寬松的學習環境,部分學生一時無法適應,順利調整過渡,會產生一種懈怠思想:好不容易考上大學了,是該休息休息了。個人缺乏目標,沒有動力,課堂與手機為伴,寢室與電腦為伍,唯一的課外休閑場所就是食堂,這種現象已經在部分大學成為常態。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專業千篇一律,專業技能泛而不精,缺乏完成大型項目的經驗與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工作能力、創新性都不強,在就業上比較被動。而工作室制度,一方面,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實踐技能,通過工作室選拔、項目制作以及各級各類比賽,都會讓學生為自己設置學習目標,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完成工作室項目中,學生能強化自己專業技能,發揮個人特長,創新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團隊工作也為學生的個人價值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實現場所,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1.2促進專業教學革新,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中,專業教師主要承擔教學以及科研工作,大部分教師從高校到高校,缺乏企業從業經歷,項目制作經驗過少甚至沒有,因此在推行工作室制度的過程中會出現專業技術能力缺失,項目管理經驗不足等情況。因此工作室制度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走出學校,走進企業,親臨生產一線,對項目的制作、、推廣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同時親身參與項目制作,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另一方面結合社會實踐、行業實際,教師們可以反思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效果,對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做出一定的調整,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就業。

1.3促進產教融合,提升育人質量

在推進工作室制度的過程中,邀請企業參與進來,設計教學項目,同時模擬企業真實工作情境,從團隊構建、項目制作流程、項目的推廣與等方面完全以企業的模式實施管理工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就業前已完全具備在企業工作的能力,就業后也能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融入企業的工作氛圍。在工作室中進行實踐學習,每一屆學生都能完成很多優秀的作品。一方面,這些作品可以將優先購買權以及版權轉讓給合作企業,以深化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學生可以依托工作室自主創業,將制作的內容向社會,擴展公司業務范圍,同時也能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工作室即公司,各年級學生在里面互相學習、交流,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

2.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專業教學泛而不精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通常包含藝術與技術兩個方面。其中技術主要涉及計算機領域,例如編程方向,而藝術主要包含了平面、建模、動畫攝影攝像等方向。技術方向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藝術方向則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審美基礎??偠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多而雜,大多院校設置教學計劃時均會受到專業教師以及院校背景的影響,通常偏理工科學院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時偏重計算機方向,而綜合類或者藝術類學院開設課程時又會加大藝術類課程的比例,這導致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科定位比較模糊。因此,多數高職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計劃開設的課程較多,涉及的面較廣,教學泛而不精,同時大多課程為課堂講授或者機房操作,缺乏項目實踐環節。

2.2教學內容與行業實際存在差距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仍舊比較傳統,主要以課堂講授以及上機操作為主。教師們以教材作為教學的中心,學生作為授課主體,課堂中教師選取教材案例進行講解與操作,按部就班,缺乏新意,而學生們則被動接受,在課堂上只是照搬老師操作,缺乏自主性與創新性。數字媒體產業變更很快,技術更新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但是大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沒有變化或者變化很少,這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忽略了社會需要和行業實際。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專業技術水準達不到行業要求,甚至就業面試時對于當前行業實際一問三不知,陷入十分被動的就業局面。

2.3教學內容統一,忽視學生個性

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們往往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教什么,二是學生想學什么,學得怎么樣。通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都以教材中的案例作為教學內容,開展教學,無論學生學的快慢,教學的內容是統一的。大多數院校一個專業班級一般學生數為40-50人左右,但是每門課授課教師只有一名,同時完成理論以及實踐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最多出現的問題如下:一是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學習進度會有差距,一般遵循“181”模式,即10%同學進度較快,80%進度保持一致,還有10%同學進度較慢;二是學生學習進度不同導致學習興趣的降低乃至喪失,進度較快的同學在完成了學習任務的情況下會降低繼續學習動力,進度較慢的同學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進而喪失學習興趣;三是學生個人興趣愛好不同,想從事的領域也不一樣,學生應當有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模塊,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將來擇業、就業做好準備,而當前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會讓這些學生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得不到良好發展的機會。

2.4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推行工作室制度,工作室指導教師基本是專業教師,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師資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專業教師多年從事教學工作,企業從業以及項目制作經驗都偏少或者沒有;二是企業專兼職教師指導時間次數比較有限,只能在教學上起到補充作用;三是從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的教師一般來源于技術與藝術兩個方向,專業大多為計算機類、藝術類方向,在進行項目指導時既是優勢也是弊端。技術方向教師偏重技術,卻忽項目制作的藝術性,而藝術類教師對專業技術方向又了解不深,在虛擬現實、全景以及編程等方面指導困難。

3.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構建

目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工作室制主要做法:一是以專業技術過硬教師為指導,同時邀請企業工程師參與,引入企業項目,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項目的制作;二是從大一起,結合專業課教師意見,開展工作室同學錄用考試,選取部分優秀學生為工作室成員并展開課外培訓,在大二一年中參與項目制作以及各級各類比賽。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與特長自愿加入不同的工作室,并由學生自定負責人,負責人一邊負責各自團隊的工作進展和制作的具體事務,一邊直接與指導教師以及企業工程師溝通。參照企業工作的團隊構架,可以保證項目制作過程中的工作效率,同時也是項目按量按質完成的關鍵保障。

3.1以學生為主體

人才的培養不能離開產業的支持、行業的需求,必須根據社會實踐經常性地調整人才培養方式與目標。工作室制度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實踐與生產結合起來,通過選拔部分優秀學生進入工作室,引入企業項目,開展教學與生產工作。在工作室學生選拔培養的過程中有以下三點需要注意:一是根據工作室方向對學生進行選拔,選拔過程中要注意不同方向項目制作中需要哪些技能突出的學生,擇優錄用,為以后制作項目進行分組奠定基礎;二是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以及職業素養參差不齊,要根據項目實時調整優化學生分組;三是著力培養學生負責人與技術骨干,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參照企業模式培養工作室學生負責人主要負責項目的對接,管理與溝通工作以及技術骨干同學主要負責項目的制作以及相關技術實現。工作室以學生為主體,也給予了學生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與擅長的專業模塊,選擇加入不同方向的工作室,同時選拔也讓學生更有動力去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

3.2以教師為主導

工作室制度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主要負責項目的引入、指導、學生的管理,以及項目的申請與研究等工作。因此在工作室制度推行的過程中,一是我們需要與企業相互利用優勢資源,共同培養優秀職教師資。專業要積極推進教師企業掛職鍛煉,組織教師走出學校,進入全國知名企業參加專業培訓和學習,讓專業教師在企業要親臨生產現場,熟悉數字媒體項目的制作與流程,并且親自實踐,參與到企業項目的制作中,通過項目制作整合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掛職鍛煉結束后外出學習的教師回校后要向教研室教師專題匯報,對其他教師起引領作用;二是積極聯系企業深化合作,以項目制作成果的優先購買權以及版權轉讓為條件,積極從企業引進專業技術水平高、有豐富項目制作經驗、符合從教基本要求的企業技術人員加入到工作室師資隊伍中來,從而帶動工作室指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三是在項目指導過程中,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師要一起開展指導工作,在提升項目技術性的同時也保證項目的藝術審美;四是依托專業工作室,教師應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并通過這個平臺展開學習討論,促進共同發展。

3.3以企業為紐帶

企業在工作室制度中主要起到紐帶作用,幫助象牙塔里的專業教師、學生與社會生產實踐產生聯系,認識了解行業的需求與企業項目的制作流程。企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決定了工作室的教學導向以及制作的項目質量。一方面,引入的企業項目應當遵循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以及課程教學實際,例如教學軟硬件條件,同時專業教師一定要通過社會調研等方式在對企業崗位需求以及行業實際進行分析后,以模擬職業環境為基礎,結合企業兼職教師意見對項目進行優化設計。另一方面,企業技術人員要參與到工作室項目中,根據真實項目需求成立項目組,設置工作崗位,以實際企業標準實施和控制整個項目,徹底實現項目制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工作中實現職業角色與學習角色的結合。再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與合作企業交流,著力打造校企交流平臺,按照行業以及課程的質量標準,并結合項目制作需要,對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共同進行研討,共享資源,學習使用企業的技術資料庫,同時建立自身的課程資料庫以及案例庫,在就業創業以及師資培訓上深入推進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實踐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為更好地指導工作室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3.4促進工作室對外交流在推進工作室制度的過程中不能固守自己的方寸之地,要多與本專業工作室、本校其他專業工作室以及兄弟院校工作室展開交流研討。每個工作室、每個專業、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工作室不是僅僅靠一個專業就能辦好的,也需要學習其他工作室、其他專業的建設經驗。同時我們也可以考慮跨專業、跨校成立聯合工作室,促進學生的培養,通過教學經驗、實踐項目、企業渠道的整合工作,對工作室制度進行優化。

3.5“工作室制”運行效果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自2014年起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中試行工作室制度,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確定了清晰的目標,并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一是依托學校規劃建設,聯合企業資助,將專業教師發展、學生培養與工作室掛鉤,在影視編輯與虛擬現實等方面極具特色,目前已完成多個優秀的項目,涉及平面、影視以及虛擬現實方向。目前主要成立數字媒體影視編輯工作室以及虛擬現實工作室。二是依托工作室,專業教師已成功申報安徽省質量工程示范實驗實訓、安徽省創新行動計劃骨干專業、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示范項目、教育部2018年度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項目等多項省部級國家項目,并通過項目支持進一步推動了工作室的發展進步。三是構建立體化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推動創新人才培養。自2014年起,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在省部級各項賽事中均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例如: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安徽省計算機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安徽媒體設計創新賽一等獎、安徽省職業技能大賽二等獎等多個獎項。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創新性,同時推動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專業文化。

4.結語

成立專業工作室,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支持、企業資助完善學校教學條件,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水準,在促進產教融合、提高就業率及強化學生核心競爭力、提供多元的就業方式等方面,有顯著的推進作用。對學生而言,在工作室中通過提升自己和協助他人來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得以增強,個人與集體得以共同成長。對教師而言,通過工作室制度強化了教學能力、專業技術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對企業而言,通過工作室制度培養的學生團隊工作意識強,專業技術能力過硬,能迅速適應企業工作環境,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解決了企業招聘應屆生難的問題,同時推進工作室制度提升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為整個社會充實優秀行業人才儲備作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曾筱.西華大學環藝專業“工學結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職教論壇,2016(11):60-63.

[2]方志鑫,蔡莉白.工作室制度——創新性人才的搖籃[J].教育教學論壇,2012(36):23-24.

[3]丁倩,劉艷.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6(30):8644-8645.

[4]邱建英.基于工作室項目制的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5):116-118.

[5]袁全.以工作室為平臺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以2017級數字媒體藝術國際班為例[J].綠色科技,2019(21):267-268.

[6]熊偉,邱矗.基于“雙師工作室”模式下動畫及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0):183.

作者:王璐 單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