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中腐敗狀況

時間:2022-10-28 11:27:00

導語:新聞傳播中腐敗狀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傳播中腐敗狀況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的新聞事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聞媒體快速發展,新聞從業人員大量增加,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對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促進改革開放,維護社會穩定,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為這些成績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那就是:新聞行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也日益突出,且有蔓延發展之勢,這不僅損害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聲譽,玷污了新聞界的社會形象,降低了新聞從業人員在讀者、觀眾中威信,也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新聞腐敗的本質

新聞腐敗的本質,所謂新聞腐敗是指一切與新聞的采訪、制作、傳播過程相關的非法的、不道德的權利交換行為、關系、過程,即一切非正當的新聞界腐敗現象。新聞腐敗的實質是新聞權的濫用,權力濫用的目的是謀取不正當的經濟、政治利益。所以,新聞腐敗實際上是社會腐敗在新聞領域的折射,是經濟、政治腐敗現象侵蝕新聞界的結果,或者說,是新聞界吸納社會腐敗的產物。

(二)新聞腐敗的表征

新聞腐敗有三大表征:版面、節目的腐??;新聞從業人員的腐敗和新聞管理制度的腐敗。

1、版面、節目的腐敗新聞采編、制作、傳播的終極目標是追求社會傳播效果。產生傳播效果的最后形式是報紙的版面、廣播電視的節目,因此,搞新聞腐敗,搞權、利交換最終要通過版面、節目才能達到目的。版面、節目腐敗最為突出的特征是"有償新聞"泛濫。"有償新聞"主要有三種類型:收費新聞、新聞式廣告和虛假新聞。所謂收費新聞,是指被金錢玷污了的新聞。從新聞的角度來看,它具有各項新聞要素,有一定的新聞價值。把它歸屬于"有償新聞",就在于"收費"。新聞機構或工作人員在采編、刊播新聞時,向新聞來源收了費,玷污了專業新聞的純潔性。收費新聞有的有突出的新聞價值,有的價值甚微。

2、新聞式廣告實質上是廣告,是廣告的內容以新聞的形式包裝、制作、編排、播發。如今,各種各樣的產品鑒定、商品展銷、工程剪彩等新聞活動,都專門列支有宣傳費用,準備了記者的紅包。還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媒體(或與有關職能部門聯合)大搞所謂的評獎、評優活動,大玩貓膩,有錢就能上榜,且錢多名頭大,對這種不得不花錢去買榮譽的評獎、評優,不少企業“有苦難言”。

3、新聞管理的腐敗

經營管理行為腐敗指兩者:一是經營管理者把新聞機構、新聞活動作為自身謀利、發財的工具和腐化墮落的財源;二是指這類經營管理者對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腐敗管理。即以自身的腐敗行為為“榜樣”,導引、放縱新聞從業人員參與、從事腐敗活動?!坝袃斝侣劇睘槭裁磳医恢?,且有泛濫之勢,應從管理腐敗上找原因。一次偶然機會,筆者得遇某公關公司一位主任,其名片業務欄內竟赫然印著“有償新聞”。該主任還掏出多家媒體老總的名片,并炫耀該公司與多家報紙、電臺、電視臺的“有償新聞”合作關系。這類現象說明了什么?說明新聞腐敗已不僅是極個別現象。它已經很深地侵入了新聞機構的管理。部分新聞機構的經營改革實際上已步入歧途。

二、產生新聞腐敗的原因

眾媒體是現代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是重要的公共部門,傳媒業是否發達,是否健康,是社會發展和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應該說是對媒體高度的評價。作為重要的公共部門,媒體面對現實社會所做的種種報道,所發出的種種聲音,都應當在最大程度上、盡最大可能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系社會的公共價值觀。人們常說,媒體是社會的良知,正義的化身,也是推進社會公正的重要力量。正因為媒體具有如此崇高的“社會地位”,人們就更有理由要求媒體真正能夠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充分體現社會的良知,彰顯社會的正義,切實推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一)社會原因

如果我們從新聞媒體的自身特征、外部環境影響、社會制約機制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的話,可以發現,由于我國目前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社會正處于深刻的轉型和變革之中,媒體作為一種有限的資源,其版面、時段等,已遠遠滿足不了來自政治、經濟、社會諸多方面的宣傳需求,這就在無形中使新聞媒體成了一種稀缺的社會資源。圍繞這一稀缺資源的分配,產生了激烈的供求矛盾。一些單位或個人為得到這種資源,就開始與新聞從業人員進行交易,用金錢或物質來換取新聞傳播權,從而產生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

(二)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一方面,由于新聞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幾乎掌握了全部的“話語特權”,新聞媒體可以對其他行業和個人,甚至黨政領導的腐敗現象和不良作風進行曝光和批評,而讀者、觀眾對新聞媒體的腐敗現象雖有強烈不滿卻往往無法對等地予以曝光和批評;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新聞法》遲遲沒有出臺,對亦“官”亦“商”——兩者身份兼具的新聞從業人員的腐敗行為沒有適宜的懲治條例,或者說無法可依。

三、如何克服新聞腐敗

(一)整頓新聞從業隊伍

近年來,隨著新聞傳播業的高速發展,新聞從業人員的隊伍也急速膨脹。有小部分人在社會腐敗思潮的影響下,把新聞傳播事業當作一種謀取不正當利益,實現暴富的手段,在急于先富起來的情緒躁動之下,干了許多與新聞工作者身份不相稱的,極不光彩的事情,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當然,在這支隊伍中,亦有少數資深新聞工作者,在社會轉軌變型期,經受不住腐敗的侵蝕,背棄操守,與腐敗分子同流合污,在新聞傳播界大搞腐敗,敗壞黨的新聞傳播事業。鑒于以上情況已不是個別,因此有必要進行整頓,社會影響極壞者應清除出新聞隊伍,性質特別惡劣,觸及刑律者應移交司法機關懲辦。

(二)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強化對媒體的監督和制約

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實施對新聞業的全方位監督,使媒體自身時時處于社會公眾的嚴格監督之下。要設置專門機制,受理涉及新聞媒體和新聞從業人員的投訴書信、投訴電話,受理公眾的有關舉報和來訪。對其中的典型案例,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公布處理結果。開辟專門渠道,公開披露公眾監督新聞媒體和新聞從業人員的言論。主流媒體要成為社會實施對新聞業和新聞從業人員監督的陣地。塑造良好的新聞職業道德,首先必須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自律。

(三)加速法制建設,頒布有關懲治新聞腐敗的相關條例。

改革必須在法制的軌道上進行。要明確新聞改革與腐敗的分界線,必須要立法。在新聞法尚未出臺前,建議中央、人大、政府組織法學界、新聞界專家就新聞腐敗的法治問題進行研究,制定有關懲處新聞腐敗的相關條例。這樣,一則可以規范新聞傳播機構及從業人員的行為;二則能為新聞法的盡早制訂奠定更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