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改實踐綜述

時間:2022-06-03 03:32:00

導語: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改實踐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改實踐綜述

自教育部2001年始要求高等學校開展雙語教學以來,據資料顯示[1],我國高校已經在各學科門類中普遍實施了雙語教學實踐。筆者所在的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新聞系從2005年開始,相繼開設了《英美報刊選讀》、《外國媒介集團研究》這兩門雙語課程,進行了較為靈活的新聞傳播學科雙語教學改革探究。迄今為止,這些課程的教學,筆者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因此,本文希望結合一線教學實踐,通過調查與訪談,對新聞傳播學科的雙語教學改革創新,提出幾點淺見。首先,筆者以座談會的形式多次召集小規模的學生訪談,以了解目前雙語教學實施的大致情況。同時,筆者在訪談基礎上,設計了問卷調查表,向筆者所在學院新聞系07、08、09屆共208名本科生發放調查問卷,收回問卷198份,其中有效問卷192份。調查內容涵蓋兩方面內容:一是雙語教學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二是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本文即是調查與訪談結果及其思考。

一、雙語教學現狀及問題調查

1.現狀調查

雙語教學,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對學習效果比較滿意,認為對自己有一定幫助。不少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國際視野,了解西方主流媒體最新的發展動態,掌握本專業的前沿理論和專業知識,還可以學習英文術語,培養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訪談和調查中,筆者發現:

(1)雙語教學引起了超過六成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示“很感興趣”的58人占30.2%,“比較感興趣”的71人,占37.0%,表示“一般”的50人,占26.0%,表示“不感興趣”的10人,占5.2%,“很不感興趣”的3人,占1.5%。

(2)在回答“雙語教學對你的幫助”這一問題時,101人占52.6%的學生選擇了“提高英語水平”;38人占19.7%的學生選擇了“掌握學術前沿知識”,34人占17.7%的學生選擇了“建立國際視野”,19人占9.8%的學生選擇“激發對專業知識的學習熱情”。

(3)從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新穎性、適度性和案例教學效果四個指標考量,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效果是總體滿意的,尤其是對案例教學的效果,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回答“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學生,在這四個指標上分別對應的人數比例為59%、48%、72%、79%。調查結果說明,學生對雙語教學普遍比較歡迎,這是一項方向正確的教學改革嘗試。

2.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優秀雙語教材缺乏。調查發現,教材是阻礙學生對雙語課程產生興趣的重要原因。在回答“對原版教材的滿意度”這個問題上,29%的學生認為“合適”,25%學生認為“基本合適”,46%認為“不合適”。進一步訪談中,不少學生反映,外文教材與我國學生實際不符。許多原版教材內容過于龐雜;語言過于生僻,沒有結合我國高校學生實際英語水平;另外在意識形態方面,很難選擇合適的原版教材。

(2)學生英語水平有限?!皩W生的英語水平是形成雙語教學語言環境的基礎,專業知識基礎也是制約雙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對“雙語學習中最大的困難”這一問題的回答,52.6%的人選擇了“英語口語差,難以參加口頭表達和討論”,達101人。9.3%的人選擇“聽力差,聽不懂課程內容”,達18人。5.2%的人選擇“教材閱讀能力差,對教材把握不準”,達10人。20.8%的人選擇“專業知識基礎不扎實”,達40人。11.9%的人選擇“對英語反感沒興趣”。由此可見,由于地理和經濟條件的不同,學生入校時英語水平存在天然差異,加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重視讀寫而對聽力和口語訓練太少,是造成大多數學生雙語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教學中,筆者發現,課堂上踴躍發言的往往只是口語表達比較好的幾個學生。小組討論時,如果小組中沒有一個英語成績比較好的組員,則課堂討論經常出現冷場的尷尬。

(3)學生對雙語師資滿意度不高。調查中,學生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滿意度”和“英文水平滿意度”兩項指標,分別只有11%和10%的學生表示“滿意”,42%和50%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調查顯示,無論是英語水平還是專業素養,學生對雙語教師都有著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4)雙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還有待調整提高。在回答“教學的哪方面最應當加強”這個問題時,對“加大信息傳輸量”、“加強課堂講解”、“補充課后英語閱讀資料”、“制作完備的雙語多媒體教案”這四個選擇項,學生的選擇比例分別是8.9%、32.6%、34.7%、23.7%。在回答“雙語教學的中英文使用比例”這個問題時,對“各占一半”、“英語越多越好”、“最好使用純英文教學”、“分階段進行,各階段比例不同”這四個選擇項,學生的選擇比例分別占到11%、13%、39%、37%。顯示出學生對雙語教學究竟該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沒有明確認識,片面地將雙語教學理解為最好是純英語教學,透露出部分學生學習雙語課程時的功利心態。

二、雙語教學對策分析和建議

1.教材的本土化改革

一方面引進和使用具有代表性和先進性的原版教材,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彌補原版教材的不足。講授內容采用原版教材,并在網絡教學平臺上上傳多媒體教案,補充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提供幾本漢語版本的參考書,也不失為加深對專業知識理解的辦法之一。同時,教師最好配備一本漢譯本,作為教學參考書,以保證英語較差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比如,筆者講授《英美報刊選讀》課程時利用網絡采用雙語分析解讀《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西方主流媒體的最新最熱的報道案例,鼓勵學生用英語評論、模仿和寫作,強化了學生的雙語業務實踐能力?!锻鈬浇榧瘓F研究》用第一手英文資料介紹西方進入現代傳媒產業階段以來發展出的甘尼特、迪斯尼等世界級媒體巨頭,采用雙語教學,使學生更多地接觸西方媒體在傳媒經濟學、媒介經營管理學、廣告學等較之中國有優勢的媒介發展研究領域。

2.師資培養途徑多樣化

師資是保證雙語教學的關鍵。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外語水平,對一名合格的雙語教師缺一不可。這就對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畢竟,在中國這個非英語國家中,符合雙語教學條件的教師在普通高校中只是少數。如何培養雙語師資?綜觀各高校關于雙語教學的實施辦法以及意見,無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開放的、動態的教師用人機制,加強校際、院際教師互聘、交流,聘請外籍教師、專家;在本?,F有教師中,選拔具有出國進修學習經歷的專業教師,通過審核后開設雙語課程,或者選拔英語基礎較好的中青年教師,進行英語培訓等等。其中,華南理工大學已形成比較成熟的雙語師資培養制度。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在計算教學工作量、教材建設立項、評優評獎等方面,均有激勵和鼓勵政策。與激勵制度同時制定的還有考核制度,比如雙語課程主講教師申報制度、任期教學評估制度等。比如,筆者所在的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自2011年建立校級雙語師資團隊之后,由分管教學的校領導主抓該項工作,形成了以校領導為核心,校教務處、科研處、國際交流處協同合作的雙語教學師資管理團隊。每年選派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出國進修學習。筆者認為,從事雙語教學,對教師本人的專業基礎知識、英語水平等都有較高要求;況且,從事雙語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都需要教師在沒有成熟經驗基礎上慢慢探索。因此,建立成熟的師資培養制度,是當下解決雙語教師匱乏的必要舉措。

3.采用小班制階段式教學

學生英語水平層次不齊,可以通過小班授課來解決這一矛盾??筛鶕W生英語水平高低,設置不同的班級,區別授課,安排不同的教學難度。一方面,小班制教學可以為更多同學提供參與討論的機會,避免前文所述的幾名英語較好的同學包攬所有課堂討論的現象;另一方面,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學難度,讓學生的雙語學習呈現一個層級遞進,從“漢語為主”到“英語為主”再到“全英語”,有利于推進學生的接受度。對教師來說,層級遞進的“階段式雙語教學”可以分為“三階段、三水準”[3]。在第一階段,部分章節雙語教學,其它章節中文教學。以筆者所授的《英美報刊選讀》為例,每次課前,筆者會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當堂的生詞和專業術語。課中,采用英漢對照陳述的板書。用英語講授課堂組織用語、導言、結束語及學生熟悉的專業內容。鼓勵學生提問及回答用英語。重難點內容,也可以采用大量漢語板書和講授;第二階段,可以在全部章節采用雙語教學。板書用全英文。教學中增加英語口授比例,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交替使用,可以各占到50%左右。甚至可以要求學生完成50%的英文版作業。以筆者所授的《媒介集團研究》為例,課前,筆者主要采用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搜集第一手的英文資料,課中,用中英文進行課堂討論,教師結合學生討論,用中英文結合進行總結分析。第三階段的第三水準為全部章節雙語教學,板書全英文,英語口授力求70%以上。目的是營造類似沉浸式雙語教學環境,讓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來思考、分析、解答專業問題。

隨著高校雙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高(2005)1號文件提出“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質量,繼續擴大雙語教學課程的數量”,雙語教學已經成為衡量高校辦學質量、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評估指標。然而,現階段新聞傳播學科的雙語教學仍然處于摸索階段,本文通過對學生進行的調查與座談反饋可能十分地不全面,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隨著雙語教學不斷發現問題,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不斷改革創新,最終將雙語教學推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