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重視輿論反響公正

時間:2022-06-30 02:44:35

導語:新聞媒體重視輿論反響公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媒體重視輿論反響公正

客觀與公正不僅是新聞界公認的報道原則,而且也是新聞媒體良知的底線。新聞媒體輿論的客觀是指按照事物本來面目去反映,摒除個人主觀性,并且不受他人意見所影響;新聞媒體輿論的公正是指在報道和評論事件時必須保持公平、正直、平等的態度,沒有偏失。當前,新聞媒體所反映和引導的輿論應以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客觀公正地反映人民心聲。因此,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新聞媒體需注重輿論反映的客觀公正。

一、新聞媒體需處理好引導輿論與反映輿論之間的關系

從某種角度上講,我們可將輿論的來源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領導層及決策層的決定、意愿、法規和政策,屬于引導輿論;而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廣大群眾的要求、心理、呼聲以及情緒,屬于反映輿論。新聞媒體想要客觀公正的反映輿論,就必須將引導輿論與反映輿論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按照表現形式可將輿論分為自在型和自為型兩種。自在型輿論主要是指公眾對當前社會上的一些重要問題的口頭評論,這種形式常表現在街頭巷議,屬于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雛形,其具體特征為廣泛性、公開性、差異性以及可塑性等。這類輿論既真實生動又模糊粗糙,不僅帶有流變性,而且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時常還會伴隨著某種盲目與偏激,缺乏應有的理性。自在型輿論好比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而自為型輿論相對而言,較為成熟、穩固、理性程度較高,并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科學性。具體表現為上級領導決策層通過對公眾正確意見集中后而提出的主張。作為新聞媒體應尊重自在型輿論,并積極傳播其中正確的輿論,但在這一過程中,不可復制、照搬,而是要進行導航,并用自為型輿論統一社會公眾的思想認識,以此來將我黨的意志與群眾的意愿統一起來。

二、新聞媒體需把握輿論引導的時機和方法

站在傳播心理學的立場上看,先入為主是受眾在接受信息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規律,這也是新聞媒體追求時效性的原因之一。所以輿論引導也必須重視時效性,并盡可能做到先入為主。當某些重大事件剛剛發生時,新聞媒體應先于公眾對該事件的社會影響給予準確和全面的認識,尤其是要清楚的認識到事件當中可能存在的社會矛盾,然后及時將自己的判斷傳播出去。為此,新聞媒體在引導輿論時,應盡量做到傳播與事態發展同步,這樣有利于在事件發展的各個關鍵環節中均能體現到媒體的存在。而這種存在應體現出新聞媒體的價值,并不是隨波逐流的言詞,或是自己認為正確權威的觀點。應當是用事實說話,用最詳實的報道,傳達出媒體對整個事件的意見傾向,這樣既可以影響輿情,可更能體現出輿論反映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三、新聞媒體需堅持客觀公正的媒介評價

批評在社會意義上的體現主要是反思及揭示,為了使新聞媒體能夠真正做到在輿論反映上的客觀公正,應加強對其的批評。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其需要理論的指正和專家的批評??梢哉f媒體批評是對法律監督及政府監管的有效補充,它在一些行政及法律無法企及的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偟膩碚f媒體批評就是給政府以適當的補充、給受眾以理性、給媒體本身以壓力。現如今,新聞媒體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而新聞記者在寫新聞時,雖然講求的是一個時效性,但也必須把握好新聞的度,不要為了獲取效益,而隨意妄為。如商業炒作、盲目跟風、聳人聽聞等現象均屬于新聞失度的表現,這種做法是可以提高煤體的眼球效應,但卻違背了客觀公正的原則。為此,必須加強對新聞媒體的批評,通過理論的指正、專家的批評和受眾的忠告,給媒體提供一種較為理性的思考,這樣有利于輿論反映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四、新聞媒體需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新聞輿論監督主要是指在我國相關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利用新聞媒體傳播具有一定傾向性的看法和意見,以此來對公共政策以及社會權利等進行監督和評價。在某種意義上講,輿論監督就是人民群眾的監督,即社會公眾通過各種媒介提出建議、反映呼聲、抨擊錯誤、揭露丑惡。輿論監督的作用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能夠有效地防止社會不良現象的發生。如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丑惡行為,可以利用新聞媒體進行譴責和揭露,這樣可以給予人們一定的警示,促進人們自我約束,進而端正思想和行為方式;其二,新聞輿論監督能夠有效地緩解社會中的一些矛盾,并對社會關系進行整合,從而增強社會的親和力、凝聚力以及吸附力;其三,能夠使人們發現并服從真理,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其四,新聞輿論監督在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落實執行上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各類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均需要利用傳媒向社會予以公布,從而使公眾對此能夠及時了解、掌握和執行。為使新聞媒體在輿論反映上能夠做到客觀公正,必須充分地發揮出輿論監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