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業與企業文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3 06:24:00
導語:電視業與企業文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論述了企業文化的定義、來源,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電視企業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中國特色企業電視文化的要點,使我們對電視企業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關鍵詞]企業文化雙重功能以人為本群體共識軟性管理一、關于企業文化1.什么是文化要談企業文化,首先應了解什么是文化?!掇o海》對文化的釋義:“從廣義上講,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蔽幕且环N社會現象,它以物質為基礎,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而發展,隨著新社會制度的產生而改變。作為意識形態的狹義的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反過來又會給社會的政治經濟以巨大的作用和影響。2.什么是企業文化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它在整個企業組織中產生著深刻影響,影響著每位員工和企業的每件事。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為本企業職工所普遍認可的精神意識和制度規范的總和。精神意識包括職工思想狀態、價值觀念、精神面貌、經營哲學等。制度規范包括規章制度、行為準則、職業道德規范、管理方式等?!?.企業文化的產生企業文化的實踐起源于日本,它的研究產生于美國。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日本由一個千瘡百孔的戰敗國迅速崛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這一現實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和號稱“金元帝國”的美國的震驚。為了搞清日本企業迅猛崛起的奧妙,80年代初美國派一批專家學者到日本考察。經過專家學者細心的考察研究,發現日本企業家在企業管理中不但注重管理方面的硬技術,而且十分重視創建企業的文化氛圍,把企業當做一個文化實體來管理。他們將日本企業與美國企業做了比較和分析論證,隨之在1981年——1982年連續出版了4部關于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專著,提出了企業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企業文化的理論基礎。此后,經過企業界的不斷探索、實踐和專家學者的總結概括,一種影響企業經營活動和行為準則的新的文化——企業文化形成了。4.中國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看來抽象,但并不神秘。所有企業都需要管理,管理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因而不能認為美國、日本有企業文化,中國無企業文化。實際上過去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提出的“孟泰精神”、“鐵人精神”就是中國早期的企業文化現象。只不過我們沒有從理論的高度進行系統的概括和總結,而習慣于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法替代罷了。由于企業文化理論是美國學者在總結日本企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而日本的“東方管理模式”又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因而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企業文化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企業文化中強調的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以群體共識的企業精神為核心,以群體創新為目標的價值觀,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因而當企業文化理論引入中國后,很快得到我國企業界和理論界的認同和理解,并掀起一股企業文化熱?,F在我國企業界崇揚和學習的“邯鋼經驗”、“海爾精神”等就是中國優秀企業文化的代表。二、電視業呼喚企業文化1.電視業已成為具有雙重功能的信息產業隨著人類向第3個千年紀元跨越,大家會發現我國電視業已經和正在發生許多令人矚目的重大變化:新崛起的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之間的競爭,上星臺之間的空中大戰,電視業與其他傳播媒體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電視在傳播范圍上已由國內向國外拓展,由封閉型向開放型發展;在技術載體上,隨著模擬技術向數字技術的跨越,電視正在加強與因特網、多媒體之間的競爭與結合;在管理上,電視從業人員由過去的行政管理和用人制度的終身制、大鍋飯,正在向用人招聘制、合同制發展;在節目經費、設備使用上,由不講效益,無償使用,向經費承包、有償使用發展……所有這些都與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有關,說明我國電視業已不再是單純的上層建筑部門,已開始向自負盈虧的信息產業發展。由中央電視臺組織編寫的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研究成果的專著《中國電視論綱》,比較系統地闡明了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中國電視業的性質、任務和功能,展示了中國電視邁向21世紀的發展戰略和總體目標。在談到中國電視業的政治屬性時,《論綱》指出了中國電視業發展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和方針:無產階級黨性原則;真實性原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尊重知識,人才興臺的方針;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等等?!墩摼V》在序言中還鮮明地提出了辦好電視必須堅持的8個意識,即喉舌意識、群眾意識、改革意識、競爭意識、屏幕意識、精品意識、理論意識和人才意識??傊?,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針,這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的最基本的要求?!吨袊娨曊摼V》又同時談到,中國電視業在世紀之交正經歷著一次最深刻的根本性變革。長期被界定為上層建筑的電視業正在變為國家重要的第三產業——國務院已把電視列為第三產業中的信息產業。由于電視業是高消耗、重裝備的特殊的產業部門,因而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特別考慮在經濟上的投入和產出。如果電視業不走市場經濟的路子,電視業的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產業經營已成為電視業發展生死攸關的事情。專家們指出,中國電視具有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的兩重性,與之相適應,也具有喉舌功能和產業功能雙重功能,因此中國的電視企業文化必然具有中國特色。喉舌功能和產業功能,二者之間并不相悖和矛盾,只要在傳播內容上按照它的政治屬性和喉舌功能來把握,并不會阻礙和影響它的經營屬性和產業功能的發揮?!墩摼V》還談到,電視業不僅僅具有自身的一系列功能,而且還是許多新型資源的提供者,如電視頻道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節目資源、電視形象資源、人才資源、技術資源,以及無形而巨大的社會聲譽資源等,說明電視不僅服務于社會,而且能轉化為物質財富。由于電視業具有其他產業沒有的特征,它的延伸產業也呈現久遠的發展趨勢。如電視技術方面的延伸產業,電視傳輸網方面的延伸產業,節目生產方面的延伸產業,電視廣告方面的延伸產業等等。專家們認為:“廣播電視走向產業化、集團化的道路,已成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是信息社會發展的一種規律,是廣播電視產業自身發展的基本趨勢?!?.市場經濟呼喚電視企業文化市場如同戰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電視行業不能再像計劃經濟時代那樣靠吃皇糧,高枕無憂,而需要接受市場的選擇。目前我國電視業的競爭還剛剛開始,但不能不看到形勢的嚴峻。從電視屏幕上可以看出,各家上星臺都在施展自己的招術,首先在節目上實施品牌戰略。上星較早的山東電視臺、浙江電視臺在觀察中占據了一定席位,后來居上的湖南臺、廣東臺也不惜工本打扮自己的熒屏,爭奪被占領的地盤。上海臺、北京臺等實力雄厚的臺也加入了競爭行列。過去無人敢抗衡的中央電視臺也開始遇到了地方臺的競爭對手,被奪走了部分觀眾。為確保中國電視業領頭雁的地位,打進世界強臺行列,中央電視臺依據國家大臺的雄厚實力,在外延上不斷加強和拓展,在內涵上加強管理,實施人才興臺和精品戰略,近幾年取得了明顯進步。據1998年英國《國際電視業》雜志公布的世界電視業百強名單,中央電視臺以總收入4.95億美元進入世界百強行列,正在加快追趕世界強臺的步伐。為了爭奪收視觀眾,電視臺之間已實施了等價交易的原則,你不給我入網,我不讓你落地。這些問題不像過去打個電話就解決,而是需要運用經濟杠桿和市場法則來規范和處理。這說明,我們國家的電視業已開始進入產業化、集團化經營的新時期。在新的形勢下,電視臺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要在屏幕上為觀眾樹立良好的形象,即播出具有本臺特色的好節目,形成觀眾心目中的品牌和旗幟。其次要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包括節目收視服務和信息技術服務等,要像企業對產品實行“三包”那樣做出各種承諾和保證。第三是要有高的創收和良好的效益。第三條是前面兩條的必然結果,又為前兩條提供物質上的保證,三者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電視臺獨具特色的節目,良好的服務和高額利潤與效益的實現,需要一支勇于拼搏、樂于奉獻的高素質的電視工作者隊伍;需要形成一個使這支隊伍人盡其才的良好工作環境和文化氛圍;需要在全體員工中形成目標一致、意志統一的群體意識和企業精神。電視從業人員的素質和風貌,電視企業的制度規范和管理方式,就構成電視企業文化的內涵和核心。電視企業文化就是電視臺或電視集團公司經過長期積累形成的以電視從業人員為管理主體,以人的共識——共同的價值觀、道德觀為核心,以群體行為為基礎的管理科學。它是電視企業人員素質、精神面貌、觀念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的綜合體現。一個電視企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就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戰勝險阻,破浪向前。三、創建中國特色的電視企業文化1.繼承是基礎繼承是創新和發展的基礎,否則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對當地群眾的審美心理、審美要求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此,要創建中國特色的電視企業文化,必需從當地的實際出發,首先考慮當地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這個基礎。以山東省為例,山東是孔孟之鄉,齊魯之邦。山東文化就是源遠流長的齊魯文化。齊魯文化有什么特點呢?其主要特色是厚重、友善和務實。滄桑變遷,歲月流逝,山東受到外來文化的很大影響和洗禮,但沒有沖刷掉山東文化的這塊基石。所以當外地人一提到山東人時,往往會把勤勞、誠實、好客、仗義等字眼與山東人連在一起。因此,要創建山東的電視企業文化,首先要考慮齊魯文化這個基礎,在此基礎上辦出獨具山東特色的電視節目。2.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電視作為一個具有雙重功能的特殊行業,它在人、財、物等諸多要素的管理中,應當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和主導地位?!霸煳镏跋仍烊恕?。要研究用人之道,學會舉賢使用,尊重人才,關心人才,培養人才。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遠在周朝姜太公曾在《文韜》中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币蠼y治者辦一切事情必須依靠人民群眾。重“人和”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追蜃釉谌伺c人之間的關系上提出施“仁”,要“以德待人”、“和為貴”,孟子的主張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更指出:“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边@些重人愛人的人本思想為歷代統治者所利用,對當代企業文化建設也有著重要的借鑒和指導作用。要創建中國特色的電視企業文化,需要貫徹“人才興臺”的方針,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堅定理想和信念、勇于拼搏和奉獻的編輯記者隊伍,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志擔當這一重任、實現這一理想和目標的領導者,要遵照我們黨歷來信奉和倡導的重視人的思想工作的原則,研究尊重人、關心人、教育人的具體措施,培養每位員工對事業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除了以必要的規章制度進行硬性約束和管理外,大都要進行軟性管理,管理的目標應當放在提高職業的自律意識上,使每位職工對自己的單位產生依賴意識,把電視企業當做自己的家,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主人。日本的企業非常重視“人本”思想,他們善于“激勵”職工的工作熱情,使一般員工人才化、團隊化,他們的企業稱作“株式會社”,“株式會社”就是大家相互依賴共同生存的企業集團的意思。電視業是一個具有喉舌功能的信息產業。人本思想體現在宣傳上,就是要遵照同志提出的“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重視對人的感化引導和教育,使人們同心同德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拼搏奮斗、獻策出力。3.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和文化氛圍一個好的企業和文明單位,從外部環境、工作條件到職工的精神面貌都應當與眾不同。因此,電視企業文化的形成,除了重視人的因素外,還應當重視工作環境的優化和規章制度的建設。(1)創造優良的工作環境。工作環境主要指辦公室和機房設備條件、片庫資料室、娛樂休息室等后勤保障,以及對職工支付的工資、勞務報酬、社會保險等。其中設備條件是電視生產的重要因素,如同戰士手中的槍支一樣重要。當以人為本的企業哲學確立以后,工作環境就成為創建電視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良好的工作環境是領導關心愛護職工、保障職工權利的體現,另一方面,舒心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設備條件能激發全體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能生產出優秀的精神產品。因此,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是電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制定嚴密的規章制度。隨著電視業進入產業化、集團化經營的新時期,需要對電視業進行嚴細的市場管理,以便使大家增強經營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進取意識。由于電視業是一種生產精神產品的特殊行業,要形成電視業自己的企業文化,需要更加嚴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規范,在各部門、各個環節上都要力爭實行量化管理。但是在制定和執行各項工作制度時,從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看,更側重于軟性約束的作用,應當建立起領導和全體員工之間相互溝通的,能集思廣益、激發員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管理制度,使這些制度成為全體員工自覺維護行業和全臺利益與榮譽的手段。山東電視臺在搞好節目管理、財務管理、辦公室管理,并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又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層層建立責任制,簽訂責任書,并成立監督考評小組來保證文明創建活動具體內容的實施,這些做法就是在職工內部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自我約束的良好機制。這些管理制度的實施,為創建山東電視臺的企業文化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電視業是靠重裝備、高消耗和群體生產來完成工作任務的。個人的想法和打算只有變成領導和群體的意識才能真正實現。在電視臺內部編輯的記者之間,編輯記者和技術制作人員之間以及與后勤管理人員之間要達成共識和默契,節目生產才能做到優質高效。如果各生產部門之間、工作人員之間相互扯皮、相互猜疑,甚至拆臺,節目生產是絕對搞不好的。電視產品——電視節目要經過眾多環節才能送到觀眾面前。除了搞好電視臺內部的人際關系,還要搞好外部關系——電視臺與有關領導部門協作部門的關系,與友鄰兄弟臺的關系,與廣告公司、企業客戶的關系,與落地網站的關系等等,最后立足于與廣大觀眾的關系上。電視臺要在各種關系中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贏得信譽,才能形成電視企業文化的良好氛圍。4.形成群體共識的企業精神電視業的企業精神是電視臺全體職工的群體意識、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綜合體現和高度概括,是電視企業文化的內核。一種企業精神一旦形成,就會對廣大員工產生很強的凝聚力和巨大的鼓舞作用。(1)崇尚價值觀念價值觀是企業文化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一些“明星”企業之所以能成功,往往因為他們的員工能夠自覺地認同、信奉和履行本企業的價值觀念。不同的價值觀念形成不同的企業形象、不同的企業文化。信奉“金錢至上”價值觀,會把工資、獎金當作主要的管理手段,形成一切以有利于物的發展為標準的評價體系;而以人為本的思想,以奉獻為榮的價值觀念,會形成一切有利于人的自覺性發揮的評價體系和管理模式。電視臺作為一個生產精神產品的企業,應當倡導后者,積極推崇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遵紀守法,誠實待人;積極培養全體員工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勇于拼搏,爭創一流。這一觀念一旦形成,全體員工就會體現在自己的行為中,就會在為電視業總體目標的奮斗中產生一種充實感、成就感和榮譽感。(2)倡導群體意識電視業的生產方式同現代化企業的生產方式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重要的一點是重視群體意識,發揚團隊精神。強烈的集體觀念是電視企業文化形成的有效粘合劑。一個科組是一個基礎工作單位,一個欄目就是一個戰斗小分隊。一個部處是獨立戰斗的團旅,電視臺成為一個方面軍。一個欄目的質量優劣,收視率高低,取決于欄目制片人和全體人員的共同創意和敬業精神。為實現高的收視率,創名牌欄目,需要欄目群體經常組織策劃會、觀摩會、研究會,使欄目不斷標新立異、常辦常新。一個臺也是如此。要想使全臺人員有共同追求和目標,需要電視臺的領導者、決策者認真研究本臺的人文和自然環境,本臺人員的隊伍構成情況,本臺的生產優勢等等,然后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全臺的奮斗目標、頻道形象和定位等,只有經過與全體員工進行反復討論和論證后,才能形成全臺員工的意志。在全體人員認識一致的情況下,再進行分類的制度管理和行為規范。這些程序的進行往往是交叉的、反復進行的。群體意識的形成,也是長時間的。(3)表彰優秀人才電視臺要想取得成功,獨樹一幟,需要培養一批勇于拼搏、樂于奉獻,在業務上有見解和專長的高精尖人才。他們是電視企業文化的積極實踐者和建設者,他們的行為和奉獻對電視企業文化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因此,要對他們的成就、他們的行為、他們的人品,通過各種活動進行張揚和傳頌。電視臺每年都舉行各種總結會、表彰會、慶功會,目的就是通過這些電視文化的建設者和實踐者的示范作用,促進電視工作人員價值觀念的形成,推動電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優秀的電視企業文化是電視行業或電視臺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它像世界上許多有名氣的企業品牌商標一樣,在世人心目中產生著影響,產生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能有效地抵御各種風險。它在企業內部員工中發揮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和感召作用,形成了約束作用和規范作用,起到了凝聚作用和激勵作用,使電視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從而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效益和利潤,使電視企業形象光彩照人。注釋:《企業經營管理者知識更新教程》(F)P227,中國社會出版社
- 上一篇:網絡新聞傳播對新聞文化沖擊論文
- 下一篇:媒介功能與電視談話節目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