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所折射的文化特點論文
時間:2022-09-30 05:44:00
導語:新聞傳播所折射的文化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新聞按其本質來說,就是捕捉熱點地區的熱點事件和人物.以這些事件和人物動員社會的力量來推動整個社會發展與進步。而新聞傳播的特征主要體現為它的紀實性、事實性、真實性和主體性。因而筆者從這四方面特征入手.探討新聞傳播所顯示出的文化特征。
一、新聞信息的紀實性及其文化特征
紀實性是新聞信息基本的傳播特征它是衡量信息是新聞還是舊聞的惟一尺度,也是新聞的價值所在從一定意義上講,新聞信息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運動的狀態以及這種方式或狀態的及時的表述新聞的紀實性有多層涵義其一,它要求新聞所傳遞的信息新穎、及時,能夠引起受眾的關切和興趣.對受眾產生吸引力。
其二,紀實性意味著新聞傳播價值是由時間法則決定的。新聞的時間法則要求傳者努力縮短信息流通時間,將新聞報道和的時間規定在離事實發生或發現的“最近點”,以適應信息社會快節奏文化的需要。
其三,從新聞的宣傳價值,從體現一定時代、一定社會集團利益的新聞文化觀看來,新聞的紀實性還標志著報道時間~—更準確地說,應是新聞面世時間——恰到好處地適應了社會的需要人們把新聞的這種“紀實性”稱之為“時直性”。新聞的時宜性往往表現為某一具有特殊意義(或稱文化意義的時間,客觀事實只有適應這一時間的事態變動,才能成為新聞,或成為更具傳播價值的新聞。
二、新聞信息的事實性及其文化特征
如果說紀實性是新聞的時間特性的話,事實性則更多地體現為新聞的空間特性新聞不僅要快速反映新聞對象在時間中的運動狀態.還要反映它在空間結構上的存在狀態。新聞對象在空間結構上的存在狀態即以人的實踐活動為中介的事實的發展和變動。
需要注意的是.新聞所報道的事實都具有~定時空環境,時空含量是事實的映像。同樣的事實,很可能由于時空條件的不同.而帶來截然不同的社會效應這便是新聞事實的相對性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教授麥爾文.曼徹爾說“新聞顯然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隨著地理、人口和時間而變化一個世紀以來,80%的美國人以農業為主.所以農業新聞是重要的今天,只有不到百分之八的人1:3干農業.那么在農業區以外.只有當農業的結果影響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時候,農業新聞才是重要的。”在我們這個由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過渡的國家,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及其文化特征
新聞學學者劉建明認為:“新聞中每個事實必須完全符合客觀實際而一系列報道又能如實地反映客觀世界的整體,叫新聞的真實性?!毙侣剬陀^事實的報道是否真實,實際上往往取決于報道主體的認識水平和觀察角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個文化觀念問題就事實而言,真實性應該像一個擦得通明透亮的三棱鏡,能夠讓受眾通過它的折射一覽無余地看到事實的真相。然而,生活在一定文化價值體系中的報道主體,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讓“三棱鏡”蒙上某種階級或集團的色彩,使它游離于客觀范疇之外.而呈現出形形色色的文化特征。所以說,新聞的真實性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它的客觀性,或日“非文化形”另一面是它的主觀性.或日“文化形”。那就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新聞真實性包含有主觀因素,顯示出文化特征。因為新聞的真實與否畢竟是通過人的認知和反映來實現的。
四、新聞信息的主體性及其文化特征
所謂主體性,是指傳播主體在選擇事實、傳達信息時自覺或不自覺地流露出的個人的意志、情感和認識結構新聞信息的主體性自始至終影響和左右著其他特征(如紀實性、事實性、真實性等)的發揮。
為了證實新聞主體性特征及其文化形的存在,我們從《長江日報》l995年3月10日刊載的《記者販菜記》為例。在這篇報道里,新聞的主體性特征及其顯示的文化形式十分突出。它的主體性特征不僅在于記者樸實無華、生動感人地記敘了一次販菜營銷的經過.更在于記者采用中國人信服現身說法”的文化手段,實地參與,親自體驗,實實在在地揭示出市場萊價差率過高的原因。《記者販菜記》所帶來的這一連串的社會反響正是傳播主體體察受眾文化心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文化創造力的結果。在傳播全過程中,傳播主體依據自身對客觀事實的體驗、判斷和選擇,將信息用最值得人們信賴、最符合市民文化心理的方式公之于眾.受眾則依據文字符號傳達出的客體信息與主體信息融為一體的復合信息。依據自身的外部信息的綜合分析解讀出遠遠超過符合運載量的顯性的和潛在的信息我們把這些“信息之外的信息”視為新聞主體性發揮到極點。主觀與客觀高度統一所產生的文化效應。公務員之家
將新聞作品作為客體信息與主體信息的復合物來解讀是合乎新聞傳播實際,也是合乎認識發生論的揭示規律的。傳播主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有時是參與)、選擇和反應,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出某種心理指向,顯示出傳播者認識事物、思考問題和評價社會的已經定型了的思維程式。說到底,它是民族或社會集團長期的文化環境、實踐行為在某個具體的人(傳播主體),在某一具體事物(新聞作品)中的折射,是民族或社會集團相對穩固的觀念文化在心理內層的積淀演化使然。
參考文獻
【l】《大眾傳播-5大眾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潘知常、林瑋.
【2】《當代媒介文化》新華出版社,于德山.
【3】《新聞文化學》新華出版社,劉智.
【4】《客觀新聞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劉建明.
- 上一篇:奧運經濟的新產業引發經濟發展論文
- 下一篇:犯罪新聞報道的雙重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