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檢測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9 09:00:00
導語:乙型肝炎病毒檢測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乙肝病毒前S2抗原(pre-S2Ag)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方法:對188例標本采用ELISA法進行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fHBVM1及pre-S2Ag檢測,并對其中162例標本應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HBV-DNA。結果:162例血清標本同時檢測HBV-DNA和pre-S2Ag,兩者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78,P>0.05)。HBeAg(+)與HBeAb(+)組之間pre-S2Ag陽性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8.03,P<0.005)。HBeAg(+)組、HBclgM(+)組pre-S2Ag陽性率為100%,HBSAg(+)的肝癌組pre-S2Ag陽性率達95.0%,結果明顯高于HBV-DNA(-)組18.4%,P值均<0.005。結論:pre-S2Ag是反映病毒感染與復制的指標,與臨床病情活動有關,可作為療效和預后的觀察指標,能完善和補充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測。
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的流行區,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溶血性病毒,不僅人群感染率高。而且有些HBV感染可能由于外周耐受,T細胞反應低下、抗原呈遞抑制、選擇性免疫抑制、病毒基因表達下調或基因變異等導致T細胞識別障礙,容易轉為慢性感染。部分患者可演變為肝硬化甚至原發性肝癌。不同的HBV血清免疫標志物模式提示不同的臨床意義,HBV-DNA是判定HBV感染者病毒是否復制和當前有無傳染性的主要指標,了解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標志物間的關系對臨床診斷和治療很有價值。據估計無癥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達1.2億,乙肝患者3000多萬,其中15%~25%的患者將死于慢性肝病(肝癌、肝硬化),給人類健康帶來極大危害。為了能及時、準確地診斷,以指導治療及判斷預后,乙肝病毒的檢測指標日益增多。文獻資料顯示,pre-S2Ag在乙肝HBSAg(+)、HBeAg(+)、抗HBc(+)模式中陽性檢出率最高,抗HBSAg(+)、抗HBe(+)、抗HBe+模式中次之,其他模式較低。本文就pre-S2Ag陽性率與HBV-DNA、HBVM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旨在探討pre-S2Ag檢測的臨床意義,現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
搜集本院2006年3~12月門診和入院患者188例,其中同時檢測HBVM及HBV-DNA共162例:另外急性乙肝患者6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并臨床診斷為肝癌患者20例。
1.2g~試劑
HBVM、HBcIgM試劑由某有限公司提供;pre-S2Ag試劑由某市肝病試劑研究中心提供,以上均采用ELISA法檢測;HBV-DNA試劑購自某有限公司,結果以≥500拷貝/ml為陽性。以上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檢測儀器
意大利希亞克(SEAC)公司的全自動免疫分析儀一愛麗絲及HBV-DNA測定由我市人民醫院用國外羅氏公司的全自動熒光PCR擴增儀。
1.4統計學方法
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比較分別使用t檢驗和x2檢驗,所有數據用SPSS10.0forWindowS統計軟件包處理。
2.結果
2.1pre-S2Ag與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標志4h(HBVM)之間的結果比較
3.討論
慢性HBV感染常對部分肝細胞有長期持續性損傷,但損傷程度與HBV-DNA水平無明顯正相關,機體對HBV的免疫應答是造成肝組織破壞及肝功能異常的主要機制。pre-S2Ag是乙肝病毒外殼中蛋白的一部分,是HBSAg肽鏈N末端前附加的55個氨基酸序列,其暴露于HBV囊膜外層,也是病毒的表面抗原。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復制最靈敏、最精確的證據,是判斷患者有無傳染性最直接的指標。表2中,HBV-DNA與pre-S2Ag檢測結果采用配對資料x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78,P>0.05),與文獻報道相同。pre-S2Ag具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體(PHSA-R),能與PH—SA結合,由于肝細胞表面也有PHSA-R,HBV能通過血循環中存在的PHSA的介導,吸附到肝細胞表面,最后由胞飲作用進入肝細胞內,因此,病人血清檢出pre-S2Ag表示HBV在肝細胞中復制。
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HBeAg是經典的HBV復制及評估其傳染性的標志物。本組資料HBeAg(+)的標本中的pre-S2Ag陽性率為100%,同時HBclgM(+)的急性乙肝患者pre-S2Ag檢出率為100%,同樣表明pre-S2Ag的存在和病毒復制及臨床病情活動有關。表3中,HBeAg(+1組與HBeAbf+1組與pre-S2Ag檢出率比較(x2=28.03,P<0.005),說明兩組pre-S2Ag檢出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BeAb(+)組pre-S2Ag陽性率低于HBeAg(+)組,HBeAg向HBeAb轉換表示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變弱,表明pre-S2Ag轉陰是病情好轉、傳染性減弱的指標。隨著HBV-DNA(+)到HBV-DNA(-).HBeAg向HBeAb轉換的過程,其pre-S2Ag陽性標本吸光度(A值1均值由1.535→1.087→0.734逐漸降低(P<0.05),同時在肝癌組pre-S2Ag陽性標本A均值為1.362,HBcIgM(+)組pre-S2AS陽性標本A均值為1.305,兩疾病組proS2Ag陽性標本A均值也很高,表明高滴度的pre-S2Ag與病情活動有關,而低滴度的pre-S2Ag預示HBeAg的消失或病情好轉。
有資料表明,在HBV無癥狀攜帶者中。如果同時查出pre-S2Ag為陽性,說明病毒在體內還比較活躍,并沒有被清除,肝臟還有潛在的病理損傷可能,此類患者更易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本次實驗中HBSAg(+)的肝癌患者組,其pre-S2Ag陽性率達95%,與文獻報道相符。在HBV-DNA(-)的標本中,pre-S2Ag陽性率為18.4%,主要原因是pre-S2Ag不僅存在于病毒顆粒表面,也出現在非傳染性的球形顆粒表面,具有調節對S蛋白的免疫應答反應及控制病毒裝配等功能。也可能在病情好轉、傳染性減弱時存在低滴度的pre-S2Ag,而HBV-DNA水平低而未能檢出。同時也發現HBSAg(-)的標本,pre-S2Ag有5.9%的陽性率,對此類似報道極少,可能由于S基因和前S基因盡管位于同一開放閱讀框內(ORF),但它們的啟動信號不同,彼此可以獨立表達,導致S蛋白和前S蛋白速率和含量不相同。
綜上所述,本次資料顯示,pre-S2Ag的表達是反映病毒感染與復制的指標,pre-S2Ag在反映病情活動和預后轉歸方面優于HBSAg。血清pre-S2抗原滴度的改變常先于疾病臨床過程和ALT的改變,并且其檢出率和血清水平均隨疾病的活動度增加而增加,且在不同的隨訪時間其陰轉率均高于HBSAg。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2抗原陰轉越早。預后越好,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跡象,反之,pre-S2持續陽性,將發展至慢性肝炎。有人認為,對于基層受實驗條件限制無法開展PCR的醫院,直接開展pre-S2Ag檢測來代替HBV-DNA,我們認為不妥,兩者檢測的內容不同,它們之間存在互補。pre-S2Ag可作為乙肝病毒標志物的補充,并完善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測。
- 上一篇:干部收入申報的實施意見
- 下一篇:縣機關效能監察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