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有效成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4:46:00
導語:五味子有效成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五味子為我國傳統的中藥之一,具有多種藥用功效,該文對近些年來五味子多種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做一綜述,以利進一步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關鍵詞】五味子有效成分提取與分離
AdvancesontheExtractionandSeparationTechnologiesofEfficientComponentsin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
Abstract: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ison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Ithasbeenfoundtopossesssomebeneficialpharmacologicaleffects.Forfurtherresearchandapplication,thispaperreviewedthedevelopmentoftheextractionandseparationtechnologiesofefficientcomponentsin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
Keywords: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Efficientcomponents;Extractionandseparation
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為木蘭科多年生落葉植物,因果實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具有斂肺生津、益胃養心、收斂固澀、滋補、強壯等功效,是常用中藥之一[1]。五味子中含有木脂素、多糖和三萜酸等多種有效成分,其中木脂素類具有保肝、降酶、抗艾滋病等多種活性。本文對近些年來五味子及其莖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離方法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以利進一步的研究與開發利用。
1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
五味子中總木脂素的含量約為2%~8%,其成分大多具有聯苯環辛二烯母核,是一類低極性小分子化合物,如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等。近年來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超臨界CO2萃取法,超高壓提取法等。
1.1溶劑提取法是根據中藥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質,選用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常用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回流法及連續回流提取法等。袁海龍等[2]以五味子甲素的含量作為考察指標,采用均勻設計法優選出五味子的最佳提取工藝:乙醇濃度為90%,回流時間為1h,固液比為1∶5。王茹等[3]采用正交設計安排實驗,以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含量和出膏率為指標,優選出合理的提取工藝為:以生藥重量10倍的乙醇回流提取兩次,每次提取4h。李奉勤等[4]考察了溶劑濃度、溶劑用量、回流時間和pH值對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效果的影響,采用正交實驗法優選出五味子乙素的最佳提取條件:提取溶劑為85%乙醇、液固比為5∶1,pH值為5.5,回流時間為2h,五味子乙素含量為291.04mg/100g。
1.2超高壓提取法超高壓提取法(ultra-highpressureextractiontechnique,UHPE)是在常溫或較低溫度(通常低于100℃)的條件下,對原料液迅速施加100~1000MPa的流體靜壓力,保壓一定時間,溶劑在超高壓作用下迅速滲透到固體原料內部,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劑中,并在短時間內達到溶解平衡,然后迅速卸壓,在超高滲透壓差下,有效成分迅速擴散到組織周圍的提取溶劑中;同時在超高壓作用下,細胞的細胞壁、細胞膜以及細胞內液泡等結構發生變化,細胞內溶物和提取溶劑充分接觸,從而達到快速、高效地提取目的[5]。劉長姣等[6]應用超高壓提取法提取五味子總木脂素,利用均勻設計方法確定最優提取工藝:提取壓力為350MPa,溶劑為70%乙醇水溶液,固液比為1∶90,總木脂素得率為3.54%,常規回流提取方法的總木脂素得率為2.593%,可見超高壓提取方法更有利于總木脂素的提取。
1.3超臨界CO2萃取法超臨界流體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technique,SCFE)技術是以超臨界流體(SCF)為溶劑,可應用于多種液態或固態混合物中待分離組分的萃取。因為CO2具有無毒、不易燃易爆、價廉、臨界壓力和溫度較低、易于安全地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等優點,所以CO2是中藥有效成分提取與分離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超臨界流體。程康華等[7]應用超臨界CO2萃取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在溫度為45℃,壓力為15.0MPa、時間為180min的條件下,五味子醇甲的超臨界提取率為12.00%,原藥材中五味子醇甲的得率為0.4813%,而乙醇萃取物(加75%乙醇浸泡至恒溫水浴上回流3h)原料藥材中五味子醇甲的得率為0.1955%,前者得率比后者高出1倍多。聶江力等[8]通過正交設計的實驗方法,探討了超臨界CO2法萃取五味子果實中木脂素的工藝條件,確定了最佳工藝條件:萃取壓力為30Mpa、萃取溫度為50℃、萃取時間為120min,總木脂素得率為1.015%。劉本等[9]考察了不同溫度和壓力對超臨界CO2提取五味子甲素的提取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溫度為60℃,壓力為25.3MPa的條件下,有最快的提取速度,最大提取量達90%以上,并且提取率和夾帶10%甲醇的超臨界CO2有相近(約0.5%,w/w)。田明等[10]對五味子傳統水提取、80%乙醇提取和超臨界CO2萃取進行了對比研究,不同提取工藝提取物出率分別為28.5%,23.5%,15.6%,五味子總木脂素提出率分別為68%,55.8%,86.8%,五味子乙素提出率分別為0%,65.1%,94.6%,證明,SFE-CO2提取法適用于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
1.4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技術(microwaveextractiontechnique,MWE)應用于提取天然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始于20世紀90年代,是微波和傳統溶劑提取法相結合,利用微波能來提高萃取率的一項新技術。黃惠華等[11]采用乙醇和水作為萃取劑,研究了用微波輔助萃取的方法從五味子果實中萃取五味子醇甲。以不同的萃取時間、萃取功率、萃取溶劑/基質比作為參數進行實驗,利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作為五味子醇甲的檢測手段,確定了以乙醇和水作為溶劑的最優微波輔助萃取條件:溫度為接近溶劑的沸點(乙醇設為72℃,水設為95℃)、微波功率為350W,萃取時間為5~8min,萃取液固比為12∶1,在萃取產率上,乙醇的萃取效果優于水(乙醇的萃取產率0.72%,水的萃取產率0.47%),但是在萃取選擇性方面,水作為萃取劑優于乙醇;同時發現萃取時間的延長和微波功率的增加都會導致五味子醇甲的萃取產率下降。
1.5法多索溶劑提取法法多索溶劑是一類新的溶劑系統,主要有1,1,1,2-四氯乙烷組成,具有不破壞臭氧層,無環境污染,耗能低且能在常溫等優點,可作為五味子甲素這類化合物的提取溶劑。劉本等[12]以法多索洛劑(phytosolA,B和D)提取五味子甲素,結果表明法多索溶劑能有效地提取五味子甲素,提取率為0.45%(W/W),與10%甲醇調節的超臨界CO2的提取率(0.48%)接近。
1.6高速逆流色譜技術高速逆流色譜技術(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technique,HSCCC),是一種不用任何固態載體或支撐體的液-液分配色譜技術,目前已成功地開發出分析型、生產型兩大類高速逆流色譜儀,可分別用于中藥有效成分的分離制備和定量分析。JinyongPeng等[13]應用高速逆流色譜技術分離純化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醇乙。在應用D101大孔樹脂進行初步純化后,應用高速逆流色譜技術,以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醇-水(1∶0.9∶0.9∶1,v/v)為兩相溶劑系統,從400mg初純物中分離得到107mg五味子醇甲和36mg五味子醇乙,純度分別為99.5%和99.1%,且用時少于3h。TianhuiHuang等[14]應用高速逆流色譜分離純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以正己烷-甲醇-水(35∶30∶3,v/v)為溶劑系統,從100mg五味子石油醚提取物中分離得到五味子甲素8mg,五味子乙素12mg,純度分別在98%和96%以上。
2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分離方法
多糖具有調節免疫功能、抗腫瘤、抗病毒病菌、降血糖等作用,在抗腫瘤、抗病毒等藥物的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多糖成分的提取分離也是比較活躍的研究領域。目前五味子多糖的提取分離研究主要集中在初步的提取分離,對其具體成分的結構組成仍需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張蘭杰等[15]對北五味子果實的多糖進行了研究,經提取、醇析、Savage法脫蛋白、脫脂、活性碳脫色、DEAE纖維素柱色譜等步驟,確定北五味子中粗多糖含量為6.1%,3次提取率分別為:55.6%,38.5%,4.6%,Savage法脫蛋白粗多糖損失率為7.2%,得到兩種純多糖的含量分別為0.387%和0.061%。李巧云等[16]對五味子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通過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確定了最佳工藝:料液比為1∶25,溫度為100℃、時間為4h,此時五味子多糖提取率為5.38%。并應用Sevag法結合酶法除蛋白對多糖進行純化,大大縮短了除蛋白時間。韓學忠等[17]研究了五味子多糖的乙醇分級純化,結果證明,對五味子多糖水溶液可直接用40%的乙醇溶液分成兩部分,藥理實驗證明有藥效作用的多糖多集中在乙醇40%(V/V)沒有沉淀下來的多糖中。
3五味子中揮發油的提取分離方法
五味子莖葉、果實以及種子均含有豐富的揮發性成分,種子中揮發性成分約占種子的1.6%[18],有明顯的辛辣、芳香氣味。譚曉梅等[19]對超臨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的北五味子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比較研究。應用GC-MS法進行成分分析,供鑒定了80個成分,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物被鑒定了55個成分,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物被鑒定了70個成分,兩者共有成分達45個。兩種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得率分別為0.84%和11.6%,后者提取物中除了揮發油,還含有木脂素等脂溶性成分,但兩種提取方法的揮發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王炎等[20]運用GC-MS技術,結合計算機檢索對五味子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分離和鑒定,并對五味子種子和果實中的揮發油成分進行對比。證明五味子種子中揮發油成分主要為各種萜類化合物,單萜類如蒎烯、月桂烯、松油烯等相對分子質量為136的物質;倍半萜類如金合歡烯、欖香烯、異石竹烯、依蘭烯等分子量為204的物質。此外,揮發油中還有少量的醇、酯、醛、酮以及苯和萘的衍生物等;同時發現,五味子種子中的成分與以往報道過的果實揮發性成分差別較大,其中某些成分未見報道,如δ-芹子烯和較為少見的吉馬烯B,吉馬烯D等,說明種子本身與果肉揮發油的組成成分不同,應分別加以研究利用。
4五味子中其他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
五味子中有效成分的研究除上述木脂素、多糖、揮發油成分外,其它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徐林峰等[21]從中藥五味子中提取分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利用浸提、超濾、柱層析、醋酸鉛沉淀等方法進行純化,初步分離得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并確定該抑制劑成分為大分子糖苷類物質,相對分子量在5萬以上,抑制類型為非競爭性抑制。盧山等[22]考察了浸提用溶劑、溫度、時間、添加劑及固液比對五味子紅色素提取率的影響,應用正交實驗確定五味子紅色素的浸提條件:浸提溫度為40℃,溶劑為60%乙醇、固液比為1:6。RadekSladkovsky等[23]應用反相液相色譜,研究了不同年份(1997-1999)五味子莖葉提取物中槲皮素、山奈酚和(E)-苯乙烯酸的含量。并通過優化方法確定了可以同時測定此3種成分的流動相為acetonitrile-aqueous0.05%ortho-phosphoricacid(40∶60v∶v),測得的不同年份五味子葉中槲皮素的含量分別為1.535%,1.140%,1.294;山奈酚的含量分別為0.359%,0.268%,0.298%;(E)-苯乙烯酸的含量的分別為3.824%,3.131%,2.515;五味子莖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分別為0.341%,0.303%,0.389%;(E)-苯乙烯酸的含量的分別為0.116%,0.099%,0.260%;莖提取物中沒有發現山奈酚。
【參考文獻】
[1]侯團章.中草藥提取物(第1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218.
[2]袁海龍,譚銳,李仙逸,等.均勻設計法優選五味子的提取工藝[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5):355.
[3]王茹,張琰,程建峰,等.五味子活性成分提取工藝的優選[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5,19(6):4.
[4]李奉勤,史冬霞,張瑞紅,等.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醫藥.2006,15(7):46.
[5]ZhangShouqin,ZhuJunjie,WangChangzhen.Novelhighpressureextractiontechnolog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2004,27(8):471.
[6]劉長姣,張守勤,吳華,等.超高壓技術在五味子飲料加工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6):227.
[7]程康華,劉幸平,朱凱.CO2超臨界液體萃取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7,(6):36.
[8]聶江力,裴毅,祖元剛.北五味子果實超臨界CO2萃取工藝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5,25(2):213.
[9]劉本,JohnRDean.超臨界CO2流體提取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甲素[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00,31(3):101.
[10]田明,黃玉芬,楊曉明等.五味子不同提取工藝活性成分的研究[J].制劑研究,2003,20(4):50.
[11]黃惠華,梁漢華.利用微波輔助萃取技術提取五味子果實中五味子醇甲的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6,18:112.
[12]劉本,DeanJR,PriceR.法多索溶劑提取五味子中的五味子甲素[J].中成藥,2000,22(7):507.
[13]JinyongPeng,GuorongFan,LipingQu,XinZhou,YutianWu.Applicationofpreparative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forisolationandseparationofschizandrinandgomisinAfromSchisandrachinensis[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5,1082:203.
[14]TianhuiHuang,PingniangShen,YongjiaShen.Preparative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ofdeoxyschisandrinandγ-schisandrinfrom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byhigh-speed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5,1066:239.
[15]張蘭杰,張維華,趙珊紅.北五味子果實中多糖的提取與純化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23,4(1):58.
[16]李巧云,居紅芳,翟春.五味子粗多糖提取工藝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4,25(5):105.
[17]韓學忠.五味子多糖提取純化、分級及應用[J].中醫藥學報,2005,33(6):35.
[18]朱有昌.東北藥用植物[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89:429.
[19]譚曉梅,陳飛龍.超臨界CO2萃取法與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得北五味子揮發油成分分析[J].中藥材,2002,25(11):796.
[20]王炎,王進福,尤宏,等.北五味子種子揮發油的GC-MS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01,36(2):91
[21]徐林峰,沈忠明,殷建偉.五味子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的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1,22(3):127.
[22]盧山,褚樹成,何艷貞.五味子紅色素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1997,3:11.
[23]RadekSladkovsky,PetrSolich,Lubom?′rOpletal.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quercetin,kaempferoland(E)-cinnamicacidinvegetativeorgansofSchisandrachinensisBaill.byHPLC[J].JournalofPharmaceuticalandBiomedicalAnalysis,2001,24:1049.
- 上一篇:瓦松的研究論文
- 下一篇:婦科病七情致病特點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五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