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學專業藥物化學教學模式

時間:2022-07-19 11:27:32

導語:臨床藥學專業藥物化學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藥學專業藥物化學教學模式

摘要:隨著臨床精準用藥的需求加大,傳統的藥物化學教學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文從《藥物化學》課程特點出發,立足于社會實際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同時匹配臨床用藥案例分析,形成了三維立體的臨床藥學專業《藥物化學》教學新模式,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醫藥學院精準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策略。

關鍵詞:藥物化學;臨床藥學;臨床用藥;教學模式

我國于2015年啟動中國精準醫療計劃,為中國現代醫療帶來了一場變革,精準藥學是精準醫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精準醫療戰略計劃的實施和普及對臨床一線的藥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臨床藥師為臨床上制定符合患者個體化特點的精準用藥方案,同時有效規避不合理用藥帶來的風險,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全新的藥學服務[2]。這些都需要臨床藥師對藥物要有極具專業和細致的認識。藥物化學是關于藥物的發現、發展和確證,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藥物作用方式的一門科學?!端幬锘瘜W》課程是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屬于核心課程之一[3]。通過對藥物化學的學習,可以使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熟悉各類藥物的發現和發展過程,從分子結構上更好地掌握藥物的性質和特點,為指導臨床用藥打下扎實基礎。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也走進了課堂[4-5],為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提高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藥物化學知識[6],我們創新性地采用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同時匹配臨床用藥案例分析,形成了三維立體的臨床藥學專業《藥物化學》教學新模式,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精準藥學輸送專業人才。

1三維立體教學的模式

三維立體教學是采用網絡教學和課堂授課及臨床用藥案例討論相結合的模式,教師不僅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去思考問題。將傳統授課分為三個有機結合的部分,從學生的專業特色出發,將課程教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加以實際運用的教學模式。

2三維立體教學的實施條件

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藥物化學”慕課課程2016年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開課,該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依托該教學平臺,實現資料上傳、下載以及與授課老師互動等功能,使學生隨時隨地接觸到教學資源并進行學習[7]。課堂授課依托智慧教室,學生采用分組研討模式,快速、高效吸收教師授課內容。臨床用藥案例采用與藥物化學知識緊密連接的臨床用藥案例,供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和分析,并進一步加深對章節知識的理解[8]。

3三維立體教學的實施過程

本課程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融入網絡課程學習和臨床用藥案例分析討論。打造出針對臨床藥學專業學生的“三維立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型”《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模式。

3.1網絡課程學習

教師提前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并相關教學資源,并通知學生進行學習。以β-內酰胺類抗生素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課前在網絡平臺上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包括授課課件、授課視頻等)、相應的習題以及針對性地臨床用藥案例。例如,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發展、構效關系、作用機制及耐藥機制;掌握尋找耐酸、耐酶、廣譜青霉素的研究途徑[9]。關于學生在線上完成學習和習題訓練,教師通過線上查看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便于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和強調。學生在課前需要完成線上學習,完成教師的習題以檢查自身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針對案例提出的問題,進行相關文獻查閱和整理,便于課上討論。

3.2課堂授課

3.2.1復習回顧在課程開始前,學生已經對該章節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在授課時首先采用回顧式學習模式。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例如提問加總結等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再次檢測了學生的學習狀況。3.2.2總結強調教師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因此有針對性地展開知識點的講解。以知識點“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不穩定性”為例,教師針對此知識點可教會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從分析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結構出發,理解其藥效和臨床使用。β-內酰胺環為張力較大的四元環,同時β-內酰胺環中羰基和氮上的未共用電子對不能共軛。這樣的結構特點既是β-內酰胺產生抗菌活性的決定性因素,同時又是其產生不穩定性的主要原因,在酸、堿條件下存在易發生水解和分子重排等而導致藥物失效。最后再讓學生針對導致不穩定性原因進行剖析,深入理解如何通過分子結構改造在保持β-內酰胺類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同時,增加這類藥物的穩定性。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通過對藥物結構的改造解決了哪些臨床用藥需求,例如將不能口服的藥物經過結構改造獲得了可以口服有效的藥物,解決了臨床用藥便利性和順應性的問題。3.2.3案例討論分析藥物的臨床使用是臨床藥學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內容。而從藥物的結構特點出發,可以從根源上深入理解藥物臨床使用的藥效、副作用以及藥物配伍的協同和禁忌等。與章節相關的臨床案例通過網絡課程平臺發給學生,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并結合文獻調研形成讀書報告,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課堂上主要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各組同學通過先前調研,向大家展示調研結論,在充分分析案例的基礎上,從藥物的結構特點出發,結合患者的情況,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分析,給出合理的建議,并運用所學知識對臨床用藥者提供一定的用藥指導。教師針對臨床案例分析進行引導和組織,并對討論情況進行總結,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

4三維立體教學的教學效果

課程結束后,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反饋此三維立體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大多數同學對此教學模式都比較認可,一方面通過網絡課程增強了學生對藥物化學的參與性,課堂授課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另一方面,從藥物化學角度解釋臨床用藥案例,更提高了學生對藥物的理解,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分組討論案例,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從考試成績結果看出,學生對該課程的內容掌握比較好,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及格率為100%。

5結語

針對國家對臨床一線藥師的要求,結合臨床藥學專業的特點,本教學團隊構建了基于“網絡課程學習+課堂授課+臨床用藥案例討論”三維立體的《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模式。這對臨床藥學專業本科生的《藥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非常有實踐意義,課程的教學不僅給學生介紹《藥物化學》課程中有關藥物研究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各類藥物結構特點、性質與臨床應用的知識,而且結合臨床藥學專業特點,采用臨床用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課程內容和臨床用藥相結合,從藥物的結構特點出發,利用所學的藥物化學相關知識,解答臨床用藥中相關的問題,從本質上認識臨床用藥的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科的發展,綜合多學科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三維立體教學模式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學科水平,才能在案例等素材準備上提供給學生更貼近臨床的用藥案例,在課堂上應對學生的討論和問題,從而對學生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新手段、新策略的三維立體教學模式對臨床藥學專業學生進行系統的藥物化學知識教學,讓未來的藥師從本質上了解藥物,這將對于推進個體化用藥和臨床合理用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國家精準醫學戰略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黃曉輝,周國華.精準醫學時代下臨床藥學監護模式新進展[J].醫學研究所學報,2019,32(5):455-461.

[2]牛曉方.精準醫療時代臨床藥師的機遇與挑戰[J].藥學研究,2017,36(10):614-617.

[3]王尤婕,王皓,葛衛紅,等.我國臨床藥學專業本科實習生在校課程體系研究[J].藥學教育,2019,35(2):65-70.

[4]高連叢,韓柳.基于“互聯網+”時代下的藥物化學教學探索[J].藥學教育,2019,35(1):44-46.

[5]祁寶輝,向燦輝,何歡,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Seminar教學模式應用于藥物化學課程教學的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9(23):175-176.

[6]沈雁,張媛媛,張永.醫院藥師在藥學本科生醫院實習中的定位與思考[J].藥學研究,2016,35(11):680-682.

[7]陸征,楊永青.慕課時代翻轉課堂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育,2015,36(12):45-47.

[8]張潔,尹雨晴,林靜,等.臨床案例庫資源教學化建設的思考[J].護理學報,2019,26(10):14-17.

[9]陳佳鑫,孫影,鄭珩.抗耐藥菌抗生素的研究進展[J].藥學進展,2018,42(6):425-432.

作者:徐曉莉 向華 江程 單位: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