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02 09:40:00

導語: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探析論文

【摘要】長期以來,我國用西醫科學課程模式來實行中醫教育,與固有的中醫理論體系產生沖突和矛盾,導致當前的中醫教育存在著諸多爭論和困惑。面對當前中醫界對中醫教育的種種爭議,本著“以史為鑒”“以史勵志”“以史啟智”的目的,汲取歷代中醫教育思想中那些值得現代中醫教育加以吸收的觀點、內容和方法,以服務于當代,這對當前中醫教育改革和建構現代中醫教育思想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醫;教育思想

以西方教育模式為參照,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國基本上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人才培養模式。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有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尚不能完全適應中醫的特有規律,需要進一步革新與發展。作為獨具民族傳統特色的中醫教育,創新的前提是繼承,只有“古為今用”,方能“洋為中用”。中醫教育思想的改革、更新,雖然決非是傳統思想的自然延伸,但一味照搬外來文化與文明成果,而不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不與中醫幾千年來所形成的獨特教育思想相融合,即使是最先進的文化,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要求首先要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對待傳統的中醫教育,汲取傳統中醫教育中合理的具有生存價值的內核,積極加以繼承和弘揚,以指導現代化中醫教育的實踐和發展。目前中醫教育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進行探討和總結,進一步認清中醫教育的自身規律,針對當前中醫教育的種種爭議,本著“以史為鑒”“以史勵志”“以史啟智”的目的,汲取歷代中醫教育思想中那些值得現代中醫教育加以吸收的觀點、內容和方法,以服務于當代,這對端正中醫辦學思想、推動中醫教育的發展不無裨益。

1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現狀分析

古代中醫教育研究是廣義醫學史研究的一個傳統領域,然歷來關注較多者是古代醫學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中醫教育改革的興起和深化,理念層面的問題日益突顯,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研究才逐步開展起來。但時至今日,這方面的專門著作仍寥寥無幾,尤其是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理論層面較為深入的挖掘尚屬欠缺,是亟待開掘的一個學術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有些中醫藥院校也在積極開展古代中醫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但總體來看,研究力量比較薄弱,而且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較有實力的學術團隊,學術積累也不是很深厚。

古代中醫教育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教育思想和實踐體系,成為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后世的繼承與發展留下了許多歷史課題。但是由于歷史和時代的局限,古代中醫教育主要是民間家學師承,雖然唐宋以來也有官辦中醫教育,但入學條件和服務對象主要局限于貴族,規模較小。在這種情況下,由小生產方式形成的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缺乏在系統教育實踐基礎上,總結概括上升為教育理論和教育科學知識??傮w來看,古代中醫教育思想是分散的、不系統的和處于自我封閉狀態的,需要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進行理論上的探討和總結,將分散的、不系統和處于自我封閉狀態的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總結概括上升為系統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科學知識。但綜觀目前國內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現狀,對原始文獻的挖掘和整理尚未完備,在理論的提升和深化上就更顯欠缺和不足。

綜上所述,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尚存在許多空白點和盲區,學術研究的任務比較繁重,亟待得到中醫教育界的高度重視。

2對開展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

2.1準確定位,認清目標,重視中醫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任何一個學術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中醫教育學作為一個獨特的研究領域,至今尚未謀得自己的學科位置,更談不上課程建設。這就極大地限制了中醫教育學研究的進一步拓展。目前國內中醫院校極少招收中醫教育學方向的研究生,少數院校招收也是掛靠在其他學科之下的一個研究方向。

在研究力量薄弱,不足以形成學術團隊的情況下,掛靠在其他學科之下是開展中醫教育研究實際可行的有效措施。但從長遠來看,中醫教育學必須要有自己的學術領地。當然,從目前全國中醫教育研究的現狀來看,這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2有效整合研究力量,形成學術團隊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學術領域,因為中醫本身是文化性與科技性的融合,在古代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古代中醫教育負載了特定的政治、文化內涵。尤其是中醫長期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離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準確理解和把握,就難以真正深入認識與了解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內涵和精髓。因此,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研究必須要整合教育學、中醫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力量,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如此,方能真正理清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發展的脈絡,探清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理論內涵。

2.3立“今”鑒“古”,明確研究方向任何對“古”的研究都是立足于“今”之上,對于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研究,首先是要找準立足點:一,研究古代中醫教育思想是為現代中醫教育的實踐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如此,方能在繁雜的資料面前把握研究的總體方向和清晰的邏輯思路;二,研究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絕不是史料的堆積和梳理,也絕不僅僅是思想的還原和展現,而是要以當代先進的教育科學理念為指導進行中醫教育思想理論體系的構建,這就不僅需要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進行梳理,更需要以現代教育理論的視角和高度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進行體系性的構建。更為重要的是要針對當前中醫教育中存在的困惑,針對性地開展研究,總結出中醫教育中具有規律性的經典原理,以期借古鑒今,用來指導現代中醫教育的實踐和發展。

2.4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內容基于上述考慮,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研究應該包括如下基本內容:

2.4.1當代中醫教育思想中爭論焦點問題的調查研究當代中醫教育模式是以現代學校教育為主體進行構建的,由于中醫的傳統性、民族性,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西學的碰撞和交融中出現了許多爭論與困惑,這些爭論與困惑不解決,就很難引導中醫教育的健康發展。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明確的目的就是:向古代尋求中醫教育思想的理論資源,以期對解決當前的爭論與困惑提供理論指導。這就需要開展對當代中醫教育思想中爭論焦點問題的調查研究。

2.4.2古代中醫教育思想資料的收集、整理任何回顧性的學術研究,資料是第一位的,必須要爭取做到“涸澤而漁”,在窮盡資料的基礎上開展研究。這就需要研究者具備較為扎實的文獻學知識。目前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資料全面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做得很不夠,許多有意義和價值的古代中醫教育思想沒有被很好的發掘和闡明。應充分利用豐富的古籍資源,組織科研力量,潛下心來,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相關資料做一次較為全面的梳理。這是進行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一項最為基礎性的工作,需要花大力氣去做。

2.4.3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脈絡的研究在資料收集、整理的基礎上,理清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本脈絡,掌握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古代中醫教育思想是在歷史的發展中隨著中醫理論的發展和教育實踐逐步完善起來的,是一個動態的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過程。這一歷史發展脈絡的理清對于認清中醫教育的發展規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目前中醫教育的建設亦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理清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脈絡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背景研究,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影響研究。中醫學及中醫教育都屬于中國傳統文化范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醫教育的發展演變,當然要受到這一傳統文化的制約和影響,因此,要研究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就需要將其放在中國傳統文化環境中去考察,這樣才有可能揭示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本質特點。

2.4.4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理論體系的構建作為現代人去研究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就要求研究者必須具備現代人的眼光,站在現代的歷史高度,以現代人的視角去考察和探索,不是為“古”而“古”,而是為“今”而“古”。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僅僅是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還原和展現,而是要以宏觀的視角和理論的高度對古代中醫教育思想進行體系性的構建。如此,方能真正實現“古為今用”“借古鑒今”的研究目的。這就需要研究者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備較強的理論提煉和概括能力。

2.4.5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的現代意義研究盡管建國以來中醫教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五十多年來,我國用西醫科學課程模式來實行中醫教育,與固有的中醫理論體系產生沖突和矛盾,導致當前的中醫教育存在著諸多爭論和困惑。針對這種情況,就要探索古代中醫教育思想對現代中醫教育實踐的意義和價值。古代中醫教育思想研究要針對當前中醫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總結出中醫教育具有規律性的東西,提煉出具有現實價值的理論內核,并以此來指導現代中醫教育的實踐和發展。

200703,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要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充分發揮祖國傳統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在1月11日召開的2007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吳儀副總理強調要切實推進繼承創新,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堅定不移地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事業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醫教育也面臨改革、創新和發展的歷史重任,亟需思想和理論支撐,這就為中醫教育思想的研究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中醫教育思想研究必將成為新的學術增長點,并將在中醫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