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化學成分研究進展論文

時間:2022-10-13 05:48:00

導語:雞骨草化學成分研究進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雞骨草化學成分研究進展論文

【摘要】以國內外相關文獻為基礎,對中藥雞骨草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等方面的近期成果進了整理和回顧,以期為以后的研究者們提供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關鍵詞】雞骨草;毛雞骨草;化學成分;藥理學

雞骨草AbruscantoniensisHance是常用的中藥材,亦是我國出口中草藥品種之一[1]。雞骨草為豆科相思子屬植物,相思子屬植物共有12種,中國有4種,即廣東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Hance、毛相思子AbrusmollisHance、美麗相思子AbruspulchellusWal1和相思子AbrusprecatoriusLinn,其中作中藥雞骨草使用的有兩種,一種叫小葉雞骨草(雞骨草),即廣東相思子,另一種叫大葉雞骨草(毛雞骨草),即毛相思子[2]。主要分布于中國的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雞骨草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活血化淤、舒肝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膽囊炎、胃痛、風濕痹痛、毒蛇咬傷、乳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病癥[3~5],是廣州涼茶成分之一[6],也是治療肝炎良藥“雞骨草膠囊”的主要原料[7]。近年來,醫藥工作者加強了對雞骨草的研究,特別是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藥理研究和新藥研發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可喜的進展。為了更好地研究、開發和利用雞骨草這一藥用植物資源,本文對雞骨草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等方面的近期成果進行了整理和回顧,以期為以后的研究者們提供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1化學成分

我國學者對雞骨草化學成分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近年來,由于雞骨草在保肝、護肝、治療肝炎、肝硬化方面取得較好的療效,醫藥工作者們加強了對這兩種基源植物雞骨草和毛雞骨草的研究,進一步較為系統地闡明了它們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學活性,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雞骨草化學成分復雜,不同種雞骨草成分相似,但有所差異。雞骨草全草主要含相思子堿、甾醇化合物、皂苷、黃酮類、大黃酚、大黃素甲醚、氨基酸、膽堿、蒽醌類、糖類等化合物[8~9]。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為黃酮類和生物堿類物質[10]。毛雞骨草主要成分為脂肪酸、三萜皂苷、甾體和異黃酮類化合物[11]。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學者首次從雞骨草中分離得到相思子堿、膽堿及甾醇類化合物3種成分。近年,盧文杰等[12]采用硅膠色譜柱層析法從毛雞骨草藥材中分離出8個已知化合物,經光譜方法鑒定為:正二十四脂肪酸乙酯、硬脂酸、羽扇豆醇、軟脂酸、豆甾醇、三十烷酸、熊果酸和齊墩果酸。這8個化合物均為首次從毛雞骨草中分離得。

史海明、溫晶等[9,11]采取柱色譜及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雞骨草和毛雞骨草成分,光譜法鑒定其結構,從雞骨草中分離鑒定了18種化合物,從毛雞骨草中分離鑒定了11種化合物。雞骨草中18種化合物分別為β谷甾醇、羽扇豆醇、原兒茶酸乙酯、胡蘿卜苷、原兒茶酸、肌醇甲醚、7,3′,4′三羥基-黃酮、腺嘌呤、腺嘌呤核苷、biflorin、isobiflorin、相思子堿、N,N,N三甲基色氨酸、大豆皂苷Ⅰ、槐花皂苷Ⅲ、去氫大豆皂苷Ⅰ、abrisaponinSo1、白樺酸。除β谷甾醇、相思子堿、大豆皂苷Ⅰ、槐花皂苷Ⅲ、去氫大豆皂苷Ⅰ外,其余13種化合物皆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9]。

毛雞骨草11種已知化合物分別為β谷甾醇、豆甾醇、咖啡酸二十九醇酯、胡蘿卜苷、白樺酸、香草酸、肌醇甲醚、蔗糖、soyasaponinⅠ、kaikasaponinⅢ和dehydrosoyasaponinⅠ。除了β谷甾醇、白樺酸外,其余9種化合物皆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得到[11]。

2藥理作用

傳統中醫認為,雞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活血化淤,舒肝止痛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骨草有護肝、利膽、抗菌、抗炎、增強免疫、清除自由基、調節平滑肌功能和提高耐力作用。

2.1護肝作用雞骨草對化學性和免疫性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雞骨草和毛雞骨草對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急性肝損傷小鼠AST(谷草轉氨酶)和ALT(谷丙轉氨酶)有明顯降低作用,對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誘導的免疫性肝損傷小鼠AST有降低的作用。雞骨草和毛雞骨草對CCl4肝損傷和BCG與LPS誘導的小鼠免疫性肝損傷均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兩者的作用無明顯差異[13]。覃永生等[14]通過實驗還發現,復方雞骨草膠囊對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這兩種肝毒劑誘導的急性肝損傷引起的血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升高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復方雞骨草膠囊也能顯著減輕肝組織的實質性損傷。

2.2抗菌作用采用4種常用菌杯碟法對雞骨草的醇提物進行體外抗菌活性的研究,結果發現提取液對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均有抑菌效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則幾乎沒有抑菌效果,其中對銅綠假單胞菌,抑菌效果最為明顯,如以1g雞骨草提取1ml提取液為標準,則其提取液對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活性與0.1mg/ml的鹽酸四環素溶液相當[15]。

2.3抗炎作用實驗研究表明[16],雞骨草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而毛雞骨草作用不明顯。雞骨草、毛雞骨草對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2.4增強免疫作用周芳等[16]用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法、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法觀察雞骨草、毛雞骨草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雞骨草、毛雞骨草對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顯降低作用。明顯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使幼鼠和成年鼠脾臟重量明顯增加。但對胸腺重量則無明顯的影響。

2.5清除羥自由基作用張麗丹等[17]以實驗提取液的總黃酮作為樣品,分別取不同體積的樣品定容到50ml分別測其對·OH的清除作用。結果,隨著雞骨草總黃酮提取液對由Fenton體系產生的·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隨著雞骨草總黃酮提取液濃度的增加,對·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增強。

3臨床應用

雞骨草是一味常用中藥,臨床多以復方入藥,隨著雞骨草、特別是雞骨草復方制劑的研究與開發不斷深入,雞骨草在臨床上應用日益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特別是在肝膽疾病治療方面應用廣泛,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3.1肝臟疾病

3.1.1急性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

急性肝炎和急性黃疸型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多發性消化系統傳染性疾病,在中醫學屬濕熱疫毒證的范疇?,F中醫學認為肝炎發病的關鍵是外感時邪(濕熱)疫毒,侵犯脾胃,郁蒸肝膽所致。濕熱疫毒熾盛,故發病急驟,熱毒內迫,膽汁外溢肌膚則出現黃疸;肝膽疏泄,氣滯血淤則肝脾失調脅痛腹滿。治以清熱解毒,涼血開竅。雞骨草膠囊是廣西玉林制藥廠生產的純中藥制劑,由雞骨草、膽汁、牛黃、三七、茵陳、枸杞子、大棗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消炎止痛等功效,此外,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骨草還具有保肝護肝、抗菌、消炎、增強免疫等作用。睢鳳英等[18]應用此方給65例急性肝炎病人口服進行臨床觀察,取得良好的療效,痊愈13例,顯效24例,有效2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38%。臨床使用中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何少華[19]應用含雞骨草復方藥對1例來勢甚兇,GPT高達3342U/L的重癥黃疸型肝炎進行純中藥治療,經1個月左右的治療收到了滿意的效果,患者自感無不適,脈右細緩,左濡細緩,舌質暗紅,苔薄白,舌底靜脈無異常,各項化驗指標正常。

3.1.2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為臨床常見病。中醫認為濕熱是造成慢性、遷延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濕熱困阻,肝氣郁結,橫逆乘脾,而致脾運失常,若遷延日久,則耗氣傷陰,以致脾氣虛弱,肝陰不足,肝失所養?,F代醫學認為大多數慢性肝炎與感染乙肝病毒有關。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療上還比較困難,還沒有確切、有效的抗病毒藥。張潔貞[20]為了探索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佳方案,采取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對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臨床治療觀察,在口服拉米夫定、肝功能異常期兼服肝泰樂片、齊墩果酸片、甘利欣膠囊的基礎上,運用中醫辨證施治,肝功能異常期用疏肝理氣健脾法(處方:柴胡、白芍、香附、郁金、枳殼、白術、雞骨草、麥芽、茵陳、甘草),肝功能正常后采用益氣養陰、活血化淤法。兩個療程后(6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對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癥狀和體征、肝功能,特別是改善脅痛、尿黃和HBeAg轉陰、HBeAb轉陽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且有3例HbsAg轉陰。

3.1.3脂肪肝

脂肪肝屬中醫“積聚”范疇。多因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之物,嗜酒成性而致。治當健脾益氣,疏肝理氣,活血化淤,養肝滋腎,佐以清熱利濕。加味四逆散方為一種含雞骨草的中藥復方制劑,成分復雜,具有健脾益氣,養肝滋腎,活血祛淤,疏肝理氣,清熱利濕、降脂等功效。羅登旭[21]應用此方治療脂肪肝35例,口服1劑/d,8周為1療程。結果,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血脂及B超均獲得較大的改善,總有效率91.4%。

3.2慢性膽囊炎

現代醫學認為慢性膽囊炎與感染有關,治療上以抗菌消炎為主。而傳統中醫認為肝膽濕熱、肝膽氣郁是主要病機。林新等[22]利用用雞骨草膠囊的清熱解毒、利膽通腑、祛瘀通絡、護肝、利膽、抗菌、抗炎、提高免疫功等功效,治療慢性膽囊炎30例,連用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96.66%。

3.3母兒ABO血型不合

母兒ABO血型不合在產科較為常見,本病是由于夫婦血型不合,通過基因遺傳影響子代,從而可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畸形、胎兒發育受限、死胎、死產和新生兒溶血病,嚴重威脅新生兒的健康,甚至生命。母兒ABO血型不合在中醫文獻中多歸屬胎黃范疇。其病機是濕熱蘊結胞胎或腎虛胞失所養,胎元不固,脾虛水濕不運。蘇小軍等[23]應用雞骨草湯治療母兒ABO血型不合的孕婦70例,1劑/d,水煎服,10d為1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后,27例治愈,21例顯效,16例有效,總有效為91.43%。

3.4膽汁返流性胃炎

趙德芬[24]用自擬含雞骨草的處方——山藥二雞飲治療78例膽汁返流性胃炎患者,1劑/d,水煎,分2次服,63例患者經服藥5~20劑后,臨床癥狀消失,胃鏡復查已無膽汁返流。

4結語

綜上所述,雞骨草是一味常用中藥,在我國藥源豐富。該藥化學成分復雜,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活血化淤,舒肝止痛、護肝、抗菌消炎、增強免疫等功效,目前臨床主要用于肝膽疾病的治療,對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有良效。隨著對雞骨草化學成分的檢測、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以及藥理學的深入研究,雞骨草將成為一種很有醫用價值和開發前景的中藥。

【參考文獻】

[1]黃榮韶,玉永雄,胡艷,等.雞骨草總黃酮含量測定及其含量動態變化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6,31(17):1429.

[2]白隆華,董青松,蒲瑞翎.中藥雞骨草研究概況[J].廣西農業科學,2005,36(5):476.

[3]《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4:303.

[4]嚴永清,余傳隆,黃泰康,等.中藥辭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506:1114.

[5]徐良,岑麗華,鄭雪花,等.中藥材雞骨草GAP栽培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05,21(3):109.

[6]劉傳明.雞骨草的種類與鑒別[J].時珍國醫國藥,2004,15(11):767.

[7]黃榮韶,羅永明,胡彥,等.毛雞骨草總皂甙含量測定及其動態變化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6,6:28.

[8]黃榮韶,羅永明,胡彥,等.雞骨草總皂甙含量的積累規律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2006,37(4):391.

[9]史海明,溫晶,屠鵬飛.雞骨草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6,37(11):1610.

[10]程瑛琨,陳勇,王璐,等.正交設計優選雞骨草總黃酮和總生物堿的提取工藝[J].西北藥學雜志,2007,22(2):61.

[11]溫晶,史海明,屠鵬飛.毛雞骨草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6,37(5):658.

[12]盧文杰,田小雁,陳家源.毛雞骨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2003,18(6):406.

[13]李愛媛,周芳,成彩霞.雞骨草與毛雞骨草對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6,27(4):35.

[14]覃永生,黃志明,何萍,等.復方雞骨草膠囊對小鼠急性化學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3):142.

[15]程瑛琨,陳勇,王璐,等.雞骨草醇提物抗茵活性研究[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6,2O(2):39.

[16]周芳,李愛媛.雞骨草與毛雞骨草抗炎免疫的實驗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5,26(4):33.

[17]張麗丹,羅建華,蒙春越,等.雞骨草總黃酮提取及對羥自由基清除作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7,24(2):44.

[18]睢鳳英,趙鐵山,蔣小紅,等.雞骨草膠囊治療急性肝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右江醫學,2002,30(3):247.

[19]何少華.重癥黃疸型肝炎治驗1例[J].安徽中醫臨床雜志,2003,15(2):142.

[20]張潔貞.中西醫結合辨證治療慢性乙型肝炎46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06,38(11):48.

[21]羅登旭.加味四逆散治療脂肪肝35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3,19(7):342.

[22]林新,張琦,郝改琳.雞骨草膠囊治療慢性膽囊炎30例[J].陜西中醫,2007,28(1):24.

[23]蘇小軍,馮惠娟.雞骨草湯治療母兒ABO血型不合7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5,37(7):47.

[24]趙德芬,井光宗.山藥二雞飲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78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3,1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