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藥學教學效率分析

時間:2022-08-08 09:24:51

導語:高職藥學教學效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藥學教學效率分析

摘要:隨著醫藥企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藥學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高職高專院校的職責正是培養專業技能人才。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素質,在強化專業技能訓練之前先要夯實他們的專業理論基礎。作為藥學專業基礎課程,有機化學的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促進高職高素質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提高有機化學的教學效率,對該類專業有機化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提高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有機化學;“以人為本”;STS教育;協同一致;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醫藥企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職教育醫藥專業有機化學教學顯得更加重要。有機化學是藥學、中醫藥和藥物制劑等藥學專業必修的基礎課,它將有機物分為醇、酚、醌、糖、生物堿和蛋白質等多個類別,就各類有機物的特征結構、性質、反應原理和實際應用進行介紹。其中,有機物結構相關知識可以為藥物的檢測和構效關系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性質方面的知識的學習,有利于研究藥物的藥理和毒理,以及判斷藥品的應用范圍和儲存方式;而典型的反應原理可以為科研人員選擇科學的藥物改造、合成途徑提供依據和便利。由此可見,制藥行業新藥的研發與合成、藥品的貯存和使用以及銷售等都與有機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基于此,為滿足醫藥行業崗位需求,提高我校學生的市場競爭力,需要從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著手,更好地夯實學生專業理論基礎,為參加專業技能訓練做準備,從而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能素質更高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將結合我校實際對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效率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就個人見解進行闡述,提出改進措施供相關人士共同探討。

1高職生源特點和教學現狀分析

1.1高職生源的特點。據了解,醫藥類高職學校的高職專業多數是由中職專業繼續學習轉化而來,生源主要是考不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與高等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相比,高職學校的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明顯偏低[1]。近年來,高校廣泛擴招,更導致高職生源質量急劇下降。高職學生群體的年齡偏小,特點大體可以概括為:(1)學習方面,文化基礎知識不佳、偏科較為嚴重、未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多數學生化學基礎薄弱,缺乏學習動力和信心,學習目的不明了;(2)生活方面,未形成成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逆反心理,法紀觀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差[2]。1.2高職教學現狀的分析。1.2.1有機化學內容的特點。有機化學是藥學、中醫藥和藥物制劑等高職藥學專業基礎課,主要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和性質,教材內容抽象、枯燥,且難度較大。而高職學生在初中學習化學的時間僅一年,學習內容還與有機化學有較大的脫節。初中化學知識總共十二個單元,無機方面的知識占到75%以上,有機僅占不到25%,只有化學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及化學和生活三個單元與有機關系較密切。從知識學習“最近發展區”的角度分析,入學前高職學生化學學習時間短、知識基礎薄弱,對有機化學接受難度較大。1.2.2社會環境對有機化學學習的影響。如今的企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較高,如專業技能過硬、學習能力強、善于為人處世、執行力強和工作效率高等,他們希望得到直接為它創造效益的人才,而不會有耐心去培養人才或等待員工成才。這樣的社會氛圍對學生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比如一部分醫藥類高職學生變得浮躁,認為有機化學與今后就業沒有直接聯系,參加專業課程的技能培訓才更重要;一部分學生覺得社團經驗和權力很重要,寧可整天忙于學生會瑣碎的雜事,上課睡覺,卻寄希望于期末老師口中的重點、同學整理的資料;更有一小部分持讀書無用論,有機化學課上既聽不懂也不聽,只盼著早日實習工作、子承父業??傊?,在如今的社會氛圍影響下,醫藥類高職學生普遍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缺乏興趣、積極性和鉆研精神。1.2.3任教班級學情分析。目前,任教班級采用投影儀和板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有機化學內容以理論為主、理論和實驗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通過觀察,學生對有機化學理論的學習興趣淡薄,卻對實驗操作相當積極,實驗過程也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本學年以筆試成績為主、實驗和平時成績為輔的方式對八個藥學班級進行考核,并與其他科目進行比較。通過統計,各班有機化學的平時成績為65.5~78分、及格率為81.1%~88.5%,與典型專業課程中醫藥基礎以及長期學習的基礎課程語文、數學等科目相去甚遠。

2提高有機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2.1了解學生基礎,課堂充分練習,簡化教學內容。由于學生入學年齡偏小,化學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自制力非常有限,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個體差異。首先,為了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需要可以通過摸底考試或者課堂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初中階段化學的知識基礎。如果初中化學知識基礎普遍差,教學時需要有意識的回顧初中相關知識點。其次,高職專業學生多數未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愛學習,自制力也較差,教師不能寄希望于學生通過課后練習掌握課上知識,可以在講完新知識后安排適量的不同難度的隨堂練習,使學生充分練習,以此幫助學生鞏固和檢驗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提問方式盡量簡單,可以多設計選擇和判斷。另外,由于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時要分層次、重點突出,并明確說明要求掌握程度,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減少學生學習壓力。在教學和練習的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評價,以此激發多數學生學習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2.2根據與后續化學相關課程銜接關系,確定有機化學教學重點。以省特色專業為例,探討根據課程銜接關系確定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重點。我校中醫藥系的中藥、藥學、藥物制劑技術為省特色專業,對學生理論和技能培養要求更為嚴格,尤其是對化學相關的專業技能的培養。這三個專業在校需完成的與化學相關的專業技能課程數量多、要求高,主要包括生物化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而有機化學的各個章節的知識點貫穿于這些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當中??紤]到五年高職的生源主要是省內初中畢業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淡薄,或學習方法有待改進。教學時需要把教學內容深入淺出。教學前應充分了解有機化學與后續專業課程的銜接關系,避免獨立封閉[3],將有銜接關系的知識點作為教學重點進行講解,無銜接關系的內容可以簡化或者省略不講,幫助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快速把握學習重點。2.3滲透STS教育思想。STS教育是強調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作用關系和科學技術服務社會發展的科學教育。該思想符合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向,在高職藥學專業有機化學教育中滲透STS教育思想,能端正學生價值觀和學習態度,并加深學生對醫藥領域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關系的理解,為他們今后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改善教學模式科學和技術分離且與社會脫節的狀態[4]。在實際教學中,依據相應的教育理論,遵循綜合性、主體性和開放性原則,可基于科學探究活動或研究性學習策略的教育教學理念來設計[5]。如教學設計可以將理論相關的有機化學實驗引入課堂,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實驗探究、推斷結論這樣的模式實施教學。在STS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提倡“能力本位”的培養模式,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技術和職業崗位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4尊重科學,理論和實驗教學協同一致。新課改背景下,要求老師不僅增強與學生的溝通,即尊重、贊賞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質疑,而且要增強教師間的溝通,即相互欣賞、互相幫助、密切配合,從而實現職業角色和行為的轉變,成為教育教學引導者、促進者和反思的實踐者。近年來,應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醫學類高職教學不斷改革,有機化學實驗課時所占比例已明顯增大,實驗與理論課的課時比例有的已達到1∶1甚至更大。藥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主要是對與醫藥實踐相關原理進行驗證,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感知后可以更充分、透徹地理解抽象的有機化學知識。由于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驗課程會由不同的教師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實施教學的過程難免有表達方式不同、知識點闡述不一致或矛盾的時候。該情況下,需要理論和實驗老師間及時溝通,本著尊重科學的態度,對教學內容有爭議的部分進行核對,討論,確保講授知識的一致性或正確性,促進學生學習理解。2.5優化考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己朔椒ㄊ怯绊懡虒W的重要因素,科學的考核方法對有機化學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目前,多數高職有機化學教學考核依然強調文化知識的考核,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綜合素質的培養。但高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初中期間文化基礎不好,迫于考核的壓力,大多也只是應對性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機械記憶,易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6]。為了改善人才培養的現狀,教師應該建立新的評價標準和觀念,發現和發展學生特長和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優化考核方法:一是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建立有機化學綜合評價體系,削減學習成績的考核比重,增加學習態度、道德品質的考核的考核比重,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重視道德品行的修養,實現立德樹人;二是真正實行多次評價和隨時評價,突出過程考核,比如課堂上增加提問、討論等與學生的互動活動,并及時給予口頭鼓勵或在成績考核冊上記錄;三是盡量做到每學生一標準,將個體前后縱向評價,即根據相同時間間隔內個人努力狀況和進步程度的進行評價。通過以上考核方式進行評價,挖掘學生學習潛能、改進教學策略等,促使所有學生都在“最近發展區”上獲得充分的發展。從而“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應社會需要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技能型人才。2.6提高教師素質,實現現代化教學。針對高職學生學習興趣淡薄,學習能力有限的特點,高職學校的教師尤其需要通過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來改善教學,合理引入微課[7]、仿真實驗和交互式白板教學等使課堂內容可視化、智能化,適當導入相關的歷史典故使有機化學知識趣味化、具體化。例如,在講有機化學緒論課時,將學科形成歷史以視頻形式進行播放,使學生直觀了解從釀酒制醋到動植物中取得有機物,再到人工合成尿素等有機化學有關的背景知識,大大提高學習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8]。在講解乙烯取代、加成化學性質的時候,可以引入3D球棍模型演示結構動態轉變過程的微視頻,使原本晦澀難懂的有機化學反應原理更直觀。除了課堂教學,課后學習也可以實現現代化。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網絡學習平臺方便學生網上學習有機化學和反饋情況,也可以通過微信、QQ群進行師生互動。諸如此類改進均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技能,提高個人素質,開拓學習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孫鳳琴.高職院校化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2):130-131.

[2]雍楚婷.以制度建設為基礎,探索五年制學生柔性管理新思路[J].科教導刊,2015(30):174-175.

[3]鄧寶玲.高職教材建設面臨問題及發展思路[J].科教文匯,2017(7):94-95.

[4]朱航.在高職化學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09,35:267-268.

[5]吳晨亮.優化高職醫用化學教學,滲透STS教育思想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1):43-44.

[6]盧曉明.高職化學教學問題與高效課堂創建模式研究[J].時代教育,2016:130.

[7]程芳婷,趙莉,仲芯穎,等.有機化學教學中微課的制作及應用[J].廣州化工,2015,43(17):236-238.

[8]柳意.化學史教育與高職有機化學教學[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1):107.

作者:李孝莉 程芳婷 鄧寶玲 王 穎 單位: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