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01-04 03:11:15
導語: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國家和廣西自治區政府為了大力振興和發展民族醫藥,相繼出臺了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形勢的發展對中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壯瑤藥特色的中藥學專業人才成為地方發展的迫切需要。具有壯瑤藥特色的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依托中藥學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在一體化的思路下,以專業建設為導向,以《中藥鑒定學》《中藥學》兩門主干課程為載體,在教學中融入壯瑤藥知識,帶動整個課程體系的改革。其使學生不僅獲得了常規系統的中藥學知識,還掌握了壯瑤藥知識,適應了地方民族醫藥蓬勃發展的新形勢,對具有壯瑤藥特色的中藥學類專業課程的制定及打造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藥學;專業;人才;壯瑤藥
近年來國家和廣西自治區政府為了大力振興和發展民族醫藥,相繼出臺了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具有壯瑤藥特色的中藥學專業人才成為地方發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主要是對傳統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打造具有壯瑤藥(壯藥瑤藥)學特色,理論與實踐并重,具有創新能力、符合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應用型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需求情況
1.1國家及地方中藥學事業發展的需要。中藥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積淀,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在過去和現在都對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中藥在治療、養生、保健等方面獨具特色的優勢備受世界矚目,中藥產業作為最有創新潛力的國家戰略性產業,一直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家將中藥現代化課題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大力扶持中醫藥的發展[1]。廣西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將中醫藥產業作為優勢和特色產業列入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打造“南藥”品牌,促進廣西由中草藥資源大省向中醫藥產業大省、強省邁進,真正把中草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中醫藥的發展面臨著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2010年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醫藥制造等產業列為14個千億元產業之一,為廣西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2]中明確指出,要重點培育現代中藥,建設中藥材GAP基地,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種養基地,為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機遇。這必將推動中藥產業的發展,也為中藥高等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機遇。1.2國家及地方民族醫藥(壯瑤醫藥)的需要?!秶鴦赵宏P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3]明確提出要促進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實施壯瑤醫藥振興計劃,建立質量標準體系,建設中國-東盟傳統醫藥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這些政策給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提供了廣泛的發展空間。近年來,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相繼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的決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的通知》等文件,廣西國際壯醫醫院的投入建設意味著壯瑤醫藥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最受矚目的時代。在我國,湘、桂、粵、黔、滇等省份擁有極具特色的壯瑤少數民族醫藥資源,為壯藥、瑤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壯瑤藥在民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初具規模的產業基礎,由此可見,這個領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著可觀的前景。1.3東盟各國傳統藥物發展的需要。東盟國家與廣西地緣相近,氣候、物種類似,民俗和文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用藥習慣也十分相似。越南、泰國的當地語言與風俗與廣西、海南的壯族有相似之處。近年東盟國家市場對中草藥和中藥制劑的需求迅速增大。此外,中醫藥在東盟國家的認可度也不斷提高,越南政府早就承認了中醫的合法地位,泰國1987年正式批準使用中草藥,新加坡2000年11月通過了中醫師法案,中醫師行醫的法定地位得到正式認可。2009中國-東盟傳統醫藥高峰論壇在南寧召開,通過政府合作研討,中國與東盟十國就傳統醫藥合作達成一致,共同發表了《南寧宣言》,旨在推動傳統醫藥成果共享,共同推進傳統醫藥事業的發展壯大,廣西與東盟各國在傳統醫藥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頻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項目的開展為中藥及壯瑤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多區域合作、多政策優惠、多方面關注的新興機遇,必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的一極,形成一個太平洋西岸新興的經濟增長帶,進一步豐富和充實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內涵,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1.4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發展的需要。廣西中醫藥大學是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和藥品生產于一體的具有中醫藥特色和廣西民族醫藥特色,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現代化高等院校。中藥學本科專業于1977年開始招生,至今已積累了40余年豐富的辦學經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藥產業是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的朝陽產業,是高度依賴技術創新的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對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對實踐能力強、高素質、高質量的中藥學復合型、實用型人才需求尤為迫切。中藥學特色專業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中藥文化的同時,充分運用現代先進技術,引入廣西特色壯瑤藥學體系《壯藥藥材學》,在中藥學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的建設中,以中藥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中藥學》和專業課程《中藥鑒定學》為龍頭,帶動其他專業課《中藥炮制學》《中藥分析》等及基礎課《有機化學》《高等數學》等的改革與建設,進一步凸顯特色,有利于培養兼具中藥與壯瑤藥知識與技能、富于開拓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中藥學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2特色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內容
2.1理論研究方面。明確了中藥學專業課程一體化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修訂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相關的課程體系。2014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中藥鑒定學》《中藥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學》《物理學》明確設置了自學、網絡學習和翻轉學堂的課時。這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并重、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立足廣西中藥產業及人才培養現狀,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民族醫藥的號召,為企業及相關用人單位輸送優秀的具有壯瑤藥學知識的中藥學本科人才,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教學改革,制定配套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和教學管理制度,創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建設中藥學特色人才培養基地,推動具有壯瑤藥特色的中藥學專業建設,帶動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提升,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壯瑤藥特色的應用型中藥學專業人才,滿足廣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提升中藥學專業在民族醫藥、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中的作用。2.2實踐探索方面。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壯瑤藥理論知識和技能欠缺的問題;二是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實踐能力不足,創新能力不足,難以適應崗位需求的問題。課題組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開展中藥學人才需求的廣泛調研,明確社會需求的專業型人才,通過對專業進行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創建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體系。通過以《中藥鑒定學》《中藥學》為龍頭的專業及課程一體化建設,將中藥學專業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廣西壯瑤醫藥特色的中藥學本科專業。著力培養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實踐應用到生活和生產”的能力,建設了一支學歷、年齡、職稱、專業等層次結構合理、中醫中藥素養好、能力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使學科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明顯增強。與各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加強,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并充分利用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促進技術向產業轉化。同時大力加強科學研究,以科研帶動教學改革和專業、課程建設。
3實施的結果
3.1教學條件建設明顯改善。2011年以前,藥學類專業實驗室面積4950m2,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00多萬元。目前,實驗室面積增加到12600m2。近5年累計向藥學類專業投入的建設經費約1500萬元,現有教學實驗設備總值1798萬元,5000元以上設備臺套數2657臺(套)。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廣西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專業1個,自治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3.2制定了符合壯瑤特色的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民族醫藥發展的新形勢對中藥學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要求,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為立足點,修訂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視傳統中藥理論的傳承與發展,結合壯瑤藥理論,打破傳統教學框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學科交叉、民族醫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復合型與實用型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3.3課程建設水平明顯提高。主編全國統編教材《中藥鑒定學》《壯藥藥材學》等,中藥鑒定學、中藥學、中藥炮制學、藥物分析學4門課程獲得學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稱號[4-8]。中藥學專業主干課程均建設了網絡課程,網上資源基本齊全,不僅包括各種形式的中藥知識,還設有壯瑤藥專欄。學生可以在網上進行課程學習,完成網絡作業和在線測試等。中藥學課程率先進行考試改革,2015年開始,期末考試實行無紙化考試。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企結合,實地考察,了解民間壯瑤藥物的使用情況及資源現狀,完善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在百草堂藥業、百年樂制藥廠進行見習,對玉林藥市、靖西端午藥市、通靈大峽谷等進行調研,拓展知識及視野,提高對民間中草藥的認識。教師擔任主編、副主編和編委出版教材。教學改革取得明顯成效,中藥學專業教師獲得了教改課題,教師及學生多次獲獎。3.4師資隊伍力量增強,教學水平明顯提升。有計劃、有重點地引進和培養領軍人才、學術帶頭人和教學骨干,著力構建人才高地,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凝聚力。選派優秀的教師到企業、貧困縣進行科技服務,將科技轉化為經濟,拉動企業和貧困縣的經濟增長。積極參與地方壯瑤藥標準的制定,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攻讀碩博士學位,進入博士后流動站深造,外出訪學,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2011年至今有多位老師外出攻讀博士學位。積極組織教師骨干參加學術交流,為教師的發展創造條件。目前中藥學專業引進大量博碩人才,師資力量明顯增強,同時吸收共建單位及醫藥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和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工作者參與到師資隊伍中,建立“候鳥式”兼職授課制度,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共同承擔具有壯瑤特色的中藥學專業的培養工作,形成了培養高水平的師資團隊。該團隊榮獲了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部級發明獎二等獎1項。教師教學能力也明顯提升,藥學院教師授課學生評教打分為85.4~99分,獲90分以上的教師占96.8%,獲得學生最喜愛的教師4人。3.5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藥學院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得2016世界大學生藥苑論壇暨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藥苑論壇創新成果獎;全國醫藥院校藥學/中藥學專業大學生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全國高等學校中藥學類專業學生知識技能大賽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廣西高?;瘜W化工類論文及設計競賽獎項等。近年,學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反映良好。畢業生考研錄取率明顯提高,由2013年的31%增加到2016年的60%。3.6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取得明顯進步中藥學學科共獲得廳局級以上科研項目100余項,發表科研論文530篇,出版著作19部,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首屆民族醫藥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藥化學、藥物分析學獲批學校重點學科,中藥藥劑學獲批學校重點建設學科,中藥學獲批廣西重點學科、廣西一流學科,海洋中藥學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培育學科。
4結語
為了順應少數民族地區中醫藥的發展,本文提出了具有壯瑤藥特色的中藥學專業建設目標定位,以中藥學和中藥鑒定學牽頭,增加壯瑤藥知識,引入廣西特色壯瑤藥學體系《壯藥藥材學》,推進了相關專業課及基礎課的教學改革。優化整合了課程體系,建設一批優秀的具有壯瑤藥特色的網絡課程。孵化出一批高水平的省級教改成果,獲得了高級別學生競賽獎項,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和考研錄取率。思考人才培養方案,提出了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渠道實踐。實踐教學既有學校實驗室,還有校外的醫藥企業、植物園、藥市、野外等。鼓勵低年級學生進入實驗室幫助老師開展科學研究,鼓勵學生早進實驗室進行畢業課題研究,使實踐教學與大學生興趣小組相結合,實驗教學與創新課題相結合,實驗教學與實驗技能競賽相結合。相信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會獲得用人單位及同行的好評,同時為各層次中藥學專業及藥學類專業的發展樹立標桿,為服務地方社會與經濟做出貢獻。
作者:朱華 笪舫芳 田慧 張淼 杜沛霖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
- 上一篇:校企聯合藥學人才培養
- 下一篇:儀式感教育在藥學生責任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