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

時間:2022-07-18 09:55:25

導語:淺析當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當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指對人才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使之成為各種職業和崗位要求的專門人才;而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則是對藥學專業人才進行教育、培訓,使之成為藥學職業和崗位要求的專門人才。隨著人才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國家對醫藥衛生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藥學專業人才來為社會主義健康服務。高等院校的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關鍵在教育,長期以來藥學專業教育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思考的空間,只授予學生實驗的方法,而缺少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推進藥學專業課程教育改革,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刻不容緩[1]。

1.藥學專業課程設置

藥學專業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公共基礎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式與政策、計算機基礎及大學英語等,專業基礎課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及人體解剖生理學等,專業課包括藥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合成反應、藥用植物學、生藥學及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等。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等三類課程均分為必修課和限選課,其中公共基礎課還包括任選課。就課程形式而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還分理論課和實驗課。

2.藥學專業課程教育改革

藥學專業作為醫藥院校的重要專業之一,對現代社會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當前藥學專業課程設置欠合理、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單一、理論和實踐課程融合不夠及教學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亟需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改變目前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水平低的局面。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改革建議:(1)合理設置課程:藥學專業是實踐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學科發展的基礎[2],理論課程安排體系應優選“2+1+1”分段式的培養模式,大學一、二年級,為打基礎階段,主要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大學三年級,為專業素質與能力培養階段,主要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大學四年級,為實踐創新能力提升階段,主要進行專業實踐與畢業實習。(2)改進教學手段:采用啟發式教學,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被動、機械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靈活的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3]。同時豐富教學形式,師生角色互換,由學生講解教材部分內容,調動藥學專業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4]。(3)加強實驗教學:藥學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僅要掌握藥學專業理論的知識,還要學以致用,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驗設計、實驗操作中[5]。要合理安排教學任務,一個實驗課程的操作緊跟一個理論課程的學習,將學好的理論課程知識應用到每節實驗課程中,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4)完善教學設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藥學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實驗設施的配置將直接影響藥學學生實驗的效果,及時完善和更新實驗設施,確保實驗儀器設備質量與數量均能滿足教學的需求,使得全體學生在整個實驗流程中都能掌握每步實驗的操作方法。

3.結語

藥學專業是培養具備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實驗技能,能夠在藥學領域從事藥物研究與開發、藥物生產、藥物質量控制、藥物臨床應用、監督管理以及醫藥營銷等方面的藥學專門人才[6]。藥學專業如何培養出優秀的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7],是醫藥高等院校關注的問題。當前,只有推進教育改革,優化課程結構,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實驗教學及完善教學設施,才能推動藥學教育的發展,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藥學人才,促進醫藥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凌勇,惠易,王新楊,等.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12(03):449-450.

[2]梁慧慧,朱俊平,文雯,等.對藥學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211.

[3]朱俊平,范詩琪,楊巖濤,等.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248-249.

[4]文雯,梁慧慧,朱俊平,等.加強中藥學專業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205.

[5]劉文龍,范詩琪,朱俊平,等.藥學類專業理論與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0):9-10.

[6]賀福元,楊巖濤,唐昱,等.藥學類專業設置與課程教育體系關聯性研究[J].藥學教育,2014(04):17-21.

[7]劉惠,楊姣,楊巖濤,等.淺談中藥學人才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02):232.

作者:劉潤南 鄢雪梅 王志琪 曾 嶸 劉文龍 肖美鳳 楊巖濤 周逸群 賀福元  單位:1.湖南中醫藥大學 2.湖南第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