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兒科門診用藥藥學服務探討
時間:2022-07-12 09:41:12
導語:醫院兒科門診用藥藥學服務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學服務是醫院藥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醫療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藥師的基本職能是促進合理用藥,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以及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兒科患者是病人中一個特殊群體,面對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兒童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給患兒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保障兒童用藥安全、有效意義重大,現將體會介紹如下。
1兒科患者的藥學服務特點
1.1兒童發育階段不同,生理、心理特點不同兒童是一個具有特殊生理、心理特點的年齡階段,年齡不同其在身體和心理差異也有明顯的差異,許多臟器、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藥物具有特殊的反應性和敏感性,組織器官及吸收代謝能力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且兒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異大。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兒童發育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幼兒期和兒童期3個階段,在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根據不同生理、心理特點及藥物的特殊反應,掌握用藥指征,注意用藥的劑型、劑量、藥效和時間關系,正確指導患兒合理用藥。
1.2缺少適宜兒童用藥的品種、劑型兒童由于年齡,體重和體表面積的因素,醫師應根據臨床經驗作適當增減。此外,適合兒童使用的口服液體制劑和顆粒劑品種較少,將成人藥物用于兒童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很難準確分割劑量,因而導致藥物穩定性的改變;特別是片劑等固體劑型需要藥師依據處方臨時進行單劑量調配,臨床應用中常將成人劑型、規格的藥片平均分成2份、3份或更多份使用,不僅難以保證藥量準確,還會破壞藥物的劑型結構,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藥物效應,導致藥效降低、毒副作用增加及藥品的浪費。此外,兒童藥物使用通常依賴于父母/監護人或護理人員,因此藥師就要從藥品的劑量、規格和劑型上,配合醫師協商使用,以達到提高兒童用藥依從性的目的〔1〕。
1.3兒童還更容易受到藥物不良反應(ADR)的影響兒童自身的免疫系統發育特點、藥動學特點、兒科常用藥物的使用等相關因素可能導致兒童嚴重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兒童藥動學特點為:新生兒的血漿蛋白總量和白蛋白含量比嬰幼兒少,肝、腎功能未發育完全,藥物消除能力低。嬰幼兒對影響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的藥物敏感,身體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常用中樞抑制藥可影響智力發育,對嬰幼兒用藥,必須考慮其生理特點。此外,兒童可能無法識別和傳達藥物不良反應的初始體征和癥狀。
2.1仔細審核處方藥師重視并堅持合理行使藥師處方的審方權。嚴格執行“四查十對”,特別要注意醫院實現計算機化管理后,醫生處方訂單的輸入錯誤。對嬰幼兒的年齡進行審核,防止出現混淆“歲”與“月”的情況,基于體重給藥可請求醫師注明體重;對用量、用法是否合適進行審核,識別處方上現有或潛在的用藥錯誤,應特別注意推薦劑量是以每日總劑量還是單劑量提供,與及選用劑型與給藥途徑是否合理;對各種藥物之間是否具有相互作用進行審核,是否有重復用藥現象;對藥品是否為兒童禁用藥物進行審核,對兒童是否有過敏史進行審核,是否注明過敏試驗及結果的判定。藥師應具備良好的藥物配伍相互作用知識,發現有嚴重不合理用藥或用藥錯誤,應當拒絕調劑,及時告知處方醫師,并按照有關規定報告,保證藥物使用安全、有效、合理。
2.2為父母/監護人詳細講解用藥方法及劑量藥師在對處方進行認真的審核以后,對處方存在問題的地方應及時聯系醫師,必要時經醫師修改后再調劑。為父母/監護人詳細講解用藥方法及劑量,告知口服液體制劑測量杯的使用,必要時給予示范如何正確測量液體劑量;應整粒吞服的腸溶膠囊劑,不可將腸溶劑掰開服用;講解各種藥物的給藥方法,例如滴眼劑、滴耳液、栓劑應如何使用;講解有可能與其他食物產生反應的藥物,例如,哪些藥物不能與果汁、牛奶、咖啡等同服;講解藥物的服用時間,講解需空腹、飯前或飯后服用的藥物,講解抗感冒藥/抗過敏等藥物可能出現的異常身體反應。
2.3開展安全用藥咨詢工作父母/監護人對藥物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兒童的健康。為減少或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藥師可根據父母/監護人的年齡,教育文化水平而有所不同對父母/監護人長進行安全用藥教育。告知父母/監護人觀察不良反應的方法,哪些具體表現屬于藥物不良反應,講解藥物的正確貯存方法等。無論選擇何種教育方式,藥師應以專業知識傳達以下信息:藥品使用方法,如何貯存藥物(包括禁忌的食物)以及患者特異性藥物相互作用,潛在的副作用信息。父母/監護人知道兒童處方用藥如果發生任何不良藥物不良反應,他們可以及時聯系醫生或撥打藥房咨詢電話。此外,家庭用藥是臨床用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父母/監護人有關家庭用藥常識的咨詢,藥師可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宣傳講解藥品常識和安全用藥知識,詳細講解用藥說明,解答患兒用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患兒正確合理用藥。
2.4兒科處方用藥的ADR監測藥師應加強對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積極收集不良反應信息并及時上報;目前兒科臨床常用藥和市場上常見藥品中,由于說明書中針對兒童的注意事項、用藥禁忌及ADR等信息不夠完善,造成醫師在臨床用藥中得不到有效指導。雖然大部分說明書中有關于兒童的用法、用量的說明,但也有一部分較為含糊,多以兒童酌減或遵醫囑等簡單描述。兒童用藥的說明書和有關數據資料缺乏充足的科學性,其直接后果便是造成兒童藥品使用不當,導致兒童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增加〔2〕。中藥引起兒童不良反應的原因可能為中藥成分復雜,穩定性差,且兒科使用中藥的安全性研究較少,缺乏兒科使用中藥的用藥指南。故應加強對中藥、中成藥等傳統藥物在兒科用藥中的ADR監測〔3〕。通過分析兒童ADR的發生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提高兒童臨床用藥的合理性、增加適合兒童的藥品供應、完善藥品說明書、建立“兒童常用藥物處方集”以及加大ADR監測力度等方面入手,減少或避免ADR的發生,提高兒童用藥安全性。
3結語
據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兒童ADR發生率達12.9%,新生兒更是高達24.4%,而同期成人只有6.9%〔4〕??梢妰和盟幇踩蝿菹噍^成人更加嚴峻,減少ADR的發生、提高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十分迫切。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未來,而藥品在保障兒童健康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證兒童用藥安全有效;政府、藥品生產企業和醫護人員應采取相應措施,減少或避免兒童藥物不良反應。
作者:楊瓊花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林紅.探討兒科藥學服務的特點及方法〔J〕.臨床合理用藥,2010,3(4):115-116.
〔2〕陳玉瑩,褚淑貞.我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事件頻發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中國執業藥師,2014,11(7):45-48.
〔3〕李智平.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的過去、現在與展望〔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1):11-14.
〔4〕劉偉靜,孫云龍,韋冠,等.126例兒童臨床用藥不良反應調查分析〔J〕.中國藥事,2014,28(1):101-105.
- 上一篇:醫療機構藥學服務論文
- 下一篇:社區高血壓患者藥學服務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