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服務臨床評價研究

時間:2022-06-28 10:39:37

導語:藥學服務臨床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學服務臨床評價研究

1資料和方法

1.1病例采集與分組選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呼吸與危重癥科診斷COPD患者208例(符合2016年GOLD指南)。入選標準:需要接受藥物治療者;具有基本讀寫能力,溝通交流無障礙;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接受藥學服務,并按要求能配合隨訪者。排除標準: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腫瘤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的并發癥,或不能配合肺功能檢查者。本研究方案經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中途因失聯、經濟困難等原因脫落80例,完成治療128例:干預組62例,男性37例,女性25例,平均(69±11)歲;對照組66例,男性41例,女性25例,平均(72±11)歲。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藥學服務內容干預組患者入院后,藥師開展入院-住院-出院-出院后全程化藥學服務:入院階段:藥學問診,詢問患者病史、既往用藥史及不良反應史,對患者進行COPD管理宣教。針對患者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用藥以及COPD基礎治療藥物進行用藥教育,包括用法用量、常見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并監測有無禁忌用藥。住院階段:每日藥學查房,提供用藥咨詢,參與治療方案制定與修改,整合醫囑,監測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特殊群體用藥等。解答患者提出的用藥相關問題,患者病情出現變化時參與治療方案的修改,指導并確?;颊甙凑蔗t囑準確使用各類藥物。出院階段:出院治療方案制定,與醫生一起制定個體化出院治療方案,并進行用藥教育,告知注意事項,復查事項。出院后:定期隨訪,出院2周電話隨訪、11~13周電話隨訪并協助門診預約復診,確?;颊甙凑罩委煼桨敢幏妒褂盟幬?,確保急性期治療藥物的減量與停用(如抗菌藥物或口服激素),監測不良反應,提醒復診,指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門診:患者門診復診時,再次進行用藥教育,告知注意事項,指導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評估吸入劑使用。1.3觀察指標1.3.12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11~13周后均行肺功能測試:包括常規通氣功能測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流量峰值(PEF)]及支氣管舒張試驗,檢測計算得出FEV1與FVC的百分比值(FEV1/FVC),以及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1.3.22組患者入院時、出院2周及出院11~13周后均行慢阻肺評估測試(COPDassessmenttest,CAT)評分:應用中文版CAT呼吸問卷[1]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并計算每例患者CAT的總分。每次由同一名藥師向患者講解CAT呼吸問卷內容,之后患者獨立完成評分,禁止他人給予任何暗示或者幫助,并當場回收。1.3.32組患者入院時及出院11~13周后評估吸入劑使用:為利于不同裝置統一進行比較,本研究采用馬凌悅等[2]的評估方法:每種吸入劑裝置均設置8個條目,包括:打開裝置上藥3分、呼吸調整2分、吸入藥品4分、關閉裝置1分,總分為10分。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1.5軟件處理,服從正態分布的數值變量采用t檢驗,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數值變量采用非參數檢驗;無序分類變量采用χ2檢驗,有序分類變量采用非參數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見表1。

3討論

3.1藥學服務內容:藥師進行用藥教育,包括用法用量、常見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并監測有無禁忌用藥。如COPD患者往往伴有濃痰,需要服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祛痰;高齡COPD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實踐中發現多數服用上述2種腸溶制劑患者并不知需要飯前服用,習慣飯后服用。阿司匹林若在餐中或餐后服,會與食物相互作用提前在胃內釋放產生胃腸道不良反應。藥師通過藥學服務可以糾正患者此類用藥錯誤。醫生在實際中往往重點關注診斷及對癥治療,對于用法用量、常見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及禁忌可能有時兼顧不全,尤其涉及到特殊群體如腎肝功能不全或老年患者需要調整藥物劑量的情況下,藥師可以發揮重要作用。3.2觀察指標確定依據:根據2016版GOLD指南中COPD診斷依據以及“12~16周隨訪建議進行肺功能檢查”,本研究確定于入院時行肺功能測試確診COPD,同時患者出院11~13周電話隨訪時提醒門診復診進行肺功能測試評估患者通氣狀態。2016版GOLD指南指出“安排好隨訪:早期隨訪<4周,根據情況后期隨訪<12周”“1~4周、12~16周隨訪建議記錄癥狀;CAT或改良版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呼吸問卷(mod-ifiedBritishmedicalresearchcouncil,mMRC)”。鑒于mMRC主要評估患者的呼吸困難程度,CAT評分對患者癥狀評估更為全面,是一種新的COPD患者生活質量評價量表,簡單易行,與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有良好的相關性,現廣泛應用于臨床[1]。因此,2組患者入院時、出院2周及出院11~13周后均行CAT評分評估癥狀?;颊呤褂梦雱╁e誤率高,即使學會使用吸入劑后,使用一段時間后通常會出現使用錯誤。2016版GOLD指南指出“1~4周、12~16周隨訪重新評估吸入裝置使用技術”。美國醫學研究所(IMO)一項研究發現:2013年美國的住院人數中20%住院患者在出院3周內發生不良事件,1/2都與藥物不良反應相關。我院現有吸入劑品種包括: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干粉吸入劑,DPI)、噻托溴銨粉吸入劑(HandiHaler)、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準納器,Diskus)。吸入劑評估有多種標準,如按照不同裝置特點,不同的關鍵步驟分別設立不同評分標準[4,6],實踐操作中較為繁瑣。為利于不同裝置統一進行比較,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馬凌悅等[2]的評估方法,將操作步驟按照其對藥效的影響程度大小分別設立相應分值,可以將不同裝置統一于一種評估標準,利于統一評估比較。本研究周期較短,未能監測質量調整生命年、直接醫療成本等經濟學指標,所以未能得出相關經濟學結果,擬下次研究納入經濟學指標。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藥學服務干預COPD患者的治療,CAT評分和吸入劑使用評分較對照組患者降低,全程化藥學服務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于患者癥狀改善同樣具有積極作用。目前,我國尚無成熟的COPD患者全程藥學服務模式,在當前背景下,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COPD患者全程化藥學服務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醫療資源壓力、節省醫保支出等尤為重要。本研究可為藥師慢病藥學服務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據與參考。

作者:吳文軍 張瑞琴 劉海宇 侯銳鋼 喬亞楠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