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服務在糖尿病患者的影響
時間:2022-08-14 08:38:52
導語:藥學服務在糖尿病患者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藥學服務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及血糖控制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醫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予常規醫囑與護理,觀察組患者予專業的藥學服務。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規律用藥率為81.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3.33%;用藥偏差率和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5.00%和20.0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1.67%和36.67%(P<0.05);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開展藥學服務,能改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減少藥品不良反應,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關鍵詞:藥學服務;老年;2型糖尿病;用藥依從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不良反應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為典型臨床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長期的代謝功能紊亂與高血糖狀態可致全身器官功能受損、衰竭,嚴重者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1]??茖W、規范的藥物治療是有效控制血糖、預防并發癥的關鍵[2],但糖尿病藥物復雜多樣、治療時間長、費用高,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較低,影響治療效果[3]。藥學服務是一種臨床藥學工作模式,通過臨床藥師的專業用藥指導,為患者提供科學、規范的藥物治療,改善療效與生活質量[4]。目前,國外大部分醫療機構已建立糖尿病藥學服務的規范流程[5],但國內尚處于嘗試階段。本研究中探討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開展藥學服務的效果,為糖尿病治療的臨床藥學服務提供參考?,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制訂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不低于60歲;本研究方案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認知障礙、精神障礙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合并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病例選擇與分組: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1.2方法采用前瞻性隨機對照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醫囑與護理,醫師或護士按用藥處方告知患者所用藥物的服用時間、頻次、注意事項等。觀察組患者由臨床藥師提供專業的藥學服務。具體措施:1)向患者詳細講解常用降糖藥物的作用機制、服用方法與注意事項。如磺脲類、格列奈類藥物應在餐前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應在開始用餐時嚼服,控制空腹血糖的胰島素應在夜晚睡前或清晨定時服用;對于用藥方案復雜的患者,要求其復述用藥時間、劑量等,確?;颊哒_理解用藥方案。2)注意不同藥物的配伍禁忌及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如二甲雙胍與阿卡波糖同時服用可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消渴丸不能與磺脲類藥物同服等;囑患者不要自行服用不合格藥品、保健品等。3)指導藥品不良反應(ADR)的處理方法。(1)正確識別低血糖的主要癥狀(如出汗、心悸、饑餓感等)及誘發因素(如服藥量過大、過度運動、食物攝入不足、飲酒等),應對方法為隨身攜帶糖果。(2)發生消化道癥狀可由空腹服藥改為餐中或餐后服藥。(3)定期監測肝腎功能,腎功能不全者禁用雙胍類藥物。(4)提供書面的藥物治療宣傳資料,指導患者閱讀藥品說明書,提高自我管理意識。(5)建立長效的隨訪機制。每周至少電話隨訪1次,了解患者是否按時、按量用藥,耐心、詳細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詢問患者用藥后的身體反應,根據患者病情改善程度及ADR情況為患者調整用藥方案;了解患者血糖監測情況,要求家屬督促患者遵醫囑用藥。1.3觀察指標用藥依從性:1)規律用藥。評估患者是否遵醫囑定時、定量用藥,治療期間完全遵醫囑用藥的天數超過90%,為規律服藥;反之,為不規律用藥。2)用藥偏差。評估患者與醫囑不符的用藥行為,如自行服用不合格藥品、保健品等。3)ADR發生率。包括正確用藥或用藥偏差導致的ADR,如低血糖、消化道反應等。血糖控制指標: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FBG和2hPG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HbA1C水平。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用藥依從性:觀察組患者規律用藥率為81.67%(49/60),對照組為33.33%(32/6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的用藥偏差率和ADR發生率分別為25.00%(15/00)和20.00%(12/60),對照組分別為51.67%(31/60)和36.67%(22/6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血糖指標: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FBG,2hPG,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3討論
2型糖尿病在我國老年人群中發病率高達22.86%,且呈不斷上升趨勢[6]。隨著病程的進展,糖尿病可致動脈硬化與微血管病變,并在此基礎上引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肢端壞疽、心臟病、腎功能損害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7]。故糖尿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對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規律用藥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用藥偏差率、ADR發生率,以及血糖指標(FBG,2hPG,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專業的藥學服務能改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較低的原因,與其個人狀況、藥物治療方案的復雜性及ADR等多種因素有關[9],且大部分老年患者受教育水平較低。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學習、記憶能力下降,普遍缺乏藥物知識,難以準確執行復雜的用藥方案[8]。臨床藥師應詳細講解常用降糖藥物的作用機制、用藥方法與注意事項,強調執行醫囑的重要性,以引起老年患者的重視[10]。對于用藥方案復雜的患者,應要求患者復述用藥時間、劑量等,確保他們正確理解用藥方案。部分患者常因ADR自行停藥,臨床藥師應指導他們注意藥物與食物間的相互作用,講解低血糖、消化道癥狀等常見ADR的正確處理方法,提高應對ADR的能力。同時,建立長效的隨訪機制,通過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服藥后的身體反應,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用藥方案,要求家屬督促患者遵醫囑用藥,提高用藥依從性。李悅悅等[11]以糖尿病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建立了圍術期全程血糖管理藥學干預制度,有效降低了圍術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潘鳳珍等[12]建立了院內外延伸藥學服務模式,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滿意度。王志輝等[13]的研究表明,藥學服務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和血糖控制效果。李喜艷等[14]提出,通過加強用藥健康教育力度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ADR發生率,增強遵醫行為的自覺性和依從性。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進一步證實在糖尿病患者中開展藥學服務,效果明顯。綜上所述,藥學服務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與血糖控制效果。但糖尿病的治療手段除藥物治療外,還包括健康教育、自我血糖監測、科學飲食、運動干預等,除了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還須幫助患者科學調整飲食、生活方式等;同時,還需要改善家庭功能,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獲得更好的治療結局。本研究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未能對影響糖尿病患者預后的各種相關危險因素(包括飲食、基礎疾病、運動、生活方式等)進行系統、全面分析,研究結論可能存在偏倚,后續研究將作進一步深入探討。
作者:馬悅 朱世國 單位:江蘇省句容市中醫院
- 上一篇:微項目教學法在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
- 下一篇:電力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完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