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用藥教學處方分析

時間:2022-07-06 02:46:32

導語:高職用藥教學處方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用藥教學處方分析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分析中西醫聯合用藥治療的思維,提高學生運用藥學及中藥學知識的綜合能力,引入一例左面神經炎患者的治療過程,引導學生進行處方分析并思考用藥合理性。結果表明高職教學引入處方分析對學生學習用藥知識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高職教學處方分析;用藥教育

1創造情境

提供病例及治療過程摘要?;颊?,女性,73歲,西醫診斷為左面神經炎、帶狀皰疹、結膜炎,中醫診斷為蝸痹-風熱襲絡證(風邪外襲筋絡阻痹癥)。初始治療:潑尼松片抗炎,阿昔洛韋粉針劑抗病毒,維B1營養神經,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護胃。入院第2天:氯化鉀緩釋片補鉀,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內服大秦艽湯加減方:秦艽10g,川芎10g,當歸10g,赤芍15g,甘草6g,羌活10g,防風10g,黃芩10g,白芷10g,白術10g,生地黃15g,茯苓15g,醋延胡索10g,僵蠶10g,全蝎6g,制白附子6g,佛手10g,絡石藤15g。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入院第3天:依降鈣素注射液補鈣,維D2注射液促鈣吸收,外用噴昔洛韋乳膏緩解皰疹癥狀。入院第5天:停用潑尼松片。入院第7天:左耳內疼痛,左眼干澀,左側眼瞼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左側面部兜飯感均較入院時改善。停用阿昔洛韋。內服藥方調整,在初期治療方基礎上去制白附子6g,改天花粉15g,用法保持不變。入院第13天:左眼可閉合,口角稍歪斜,左側面部輕度兜飯感。停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噴昔洛韋乳膏。內服藥方沿用二次調整方,用法保持不變。入院第19天,出院:口角稍右偏。腺苷鈷胺片營養神經,內服藥方調整,在二次調整方基礎上加干石斛15g、南沙參15g,用法保持不變,3日為一療程。

2處方分析

提供藥品說明書、臨床診療指南、中醫醫案等書面依據,引導學生進行用藥治療分析。以下為學生分析實例。

2.1抗炎

潑尼松片:診治指南[1]85中指出面神經炎急性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可促進神經損傷盡快恢復,改善預后。使用同時注意補鈣(依降鈣素注射液、維D2注射液)、補鉀(氯化鉀緩釋片)及保護胃粘膜(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

2.2抗病毒

阿昔洛韋粉針劑:診治指南[1]85指出對于急性期患者,聯合使用抗病毒和糖皮質激素可能有獲益。

2.3營養神經

維B1、腺苷鈷胺片:臨床常給予B族維生素。

2.4中藥辨證治療

大秦艽湯加減方:診療方案[2]中指出面神經炎內服中藥治療遵循辨證論治,對于風熱襲絡證,治療以疏風清熱,活血通絡為主,方藥可選用大秦艽湯加減。大秦艽湯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功效以祛風散邪為主,以養血、活血、通絡為輔,適用于風邪初中經絡癥:口眼歪斜,舌強難言,手足頑痹者可用。方中秦艽祛風清熱,通經活絡,為君藥。原方以羌活、獨活、防風、細辛、白芷五味辛散之品,祛風散邪,加強君藥祛風之力,并為臣藥。加減方去細辛、獨活二味而添僵蠶、全蝎、絡石藤、白附子,略收發散之功而更進活絡之效。語言與手足運動障礙,除經絡痹阻外,亦與血虛不能養筋相關,且風藥多燥,易傷陰血,故原方以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四味養血柔筋,活血通絡,使血足而筋自榮,絡通則風易散,寓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并能制諸風藥之溫燥。加減方以赤芍換白芍,更益涼血止痛之功;去熟地,以免滋膩滯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原方中白術、茯苓、甘草配伍益氣健脾,以化生氣血,加減方加佛手入肝、脾、胃三經理氣和中,玄胡活血行氣。原方以黃芩、石膏、生地配伍涼血清熱,加減方去石膏以免寒涼。以上共為方中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兼使藥之用。加減方比之原方,以通經活絡為主,輔以祛風散邪,配伍兼顧補血、活血、益氣、行氣、清血虛內熱之藥,疏養結合,邪正兼顧,共理風邪初中經絡之證。入院第7天,加減方去制白附子改天花粉:天花粉用于清熱瀉火解毒。入院第19天,出院,二次調整方加干石斛、南沙參:石斛配沙參,可增強益胃生津的作用。

2.5伴發病處理

結膜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帶狀皰疹:噴昔洛韋乳膏外用。

3用藥教育

引導學生追蹤毒性藥物不良反應并給予對應用藥建議。以下為學生分析實例。

3.1抗炎

潑尼松片:服用期間,更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同時可能會引起一些情緒和行為的改變。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水痘、麻疹、發熱感染。若出現抑郁、情緒起伏很大、睡眠障礙、性格改變等精神狀態不佳的情況,需及時采取保護措施。

3.2抗病毒

阿昔洛韋粉針劑:靜脈滴注速度宜緩慢,以免發生腎小管內藥物結晶沉淀,引起腎功能損害,并勿使之漏至血管外,以免引起疼痛及靜脈炎。滴注后2小時,應給予充足水分,防止藥物沉積于腎小管內。老年人用藥應選擇低劑量的有效服藥范圍,盡量降低因增加用藥次數而造成的腎功能減退或其他副反應的發生。

3.3中藥辨證治療

制白附子:用量過大,可致口唇、面部、肢體麻木,顫抖、視物模糊、大汗、惡心嘔吐、頻發室早等癥狀。全蝎:用量過大,可致頭痛頭暈、血壓升高、心悸、煩躁不安,嚴重者血壓突然下降,呼吸困難,紫紺,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過敏者可出現全身性紅色皮疹和風團,伴有發熱;尚可出現蛋白尿,神經中毒。兩味毒性中藥均應嚴格控制劑量,避免不良反應。且制白附子煎煮時先煎,全蝎服用時忌蝸牛。

4小結

處方分析作為藥學、中藥學專業的一種教學手段,既符合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學生的就業技能和發展能力”的特點,又與執業藥師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職責相匹配。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而且提升了學生運用藥學、中藥學知識的綜合能力。若作為學生實習的崗前培訓內容之一,能夠建立學生為醫生、患者提供藥學和中藥學服務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分會.中國特發性面神經麻痹診治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6,49(2):84-8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中醫臨床診療方案———22個專業95個病種[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148-151.

作者:鄧敏維 單位: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