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建設研究

時間:2022-03-04 10:42:26

導語: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建設研究

摘要:目的提高藥學專業學生的藥學技能。方法基于近年來藥學人才規格需求的變化和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要求,在“以學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注重形成性評價”的設計理念下,建設“模塊化、遞進式”藥學技能訓練評價平臺,并進行實際教學評價。結果共納入98名2019級藥學專業學生,自評技能掌握程度達98%,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達100%;綜合測試中,學生的書面測試平均分為165分(滿分250分),技術測試通過率達100%,RSD為31.42%,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率達97%;教師助研參與人數達10%,大學生創新創業(簡稱“大創”)項目參與人數達50%,國家級大創和省級大創項目占總大創項目的1/3,結項優良率達100%。結論通過“模塊化、遞進式”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的建設,藥學專業學生的藥學技能與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使學生的技能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更加匹配,有助于藥學技能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建設;模塊化;遞進式;藥學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中強調,要堅持素質教育,著力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2]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醫藥技術創新,推動醫藥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專利藥、中藥新藥、新型制劑等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治療重大疾病的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仿制上市。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醫藥創新和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是現代醫學類高等教育的目標。藥學學科是操作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其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均基于實踐能力,故構建學生的技能體系對于其創新能力、崗位勝任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校的藥學專業是河南省重點學科[3]、河南省民辦教育品牌專業[4],長期沿用傳統的分課程培養模式,與現階段學生的性格不匹配,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差,技能訓練目標達成度不足(<90%),技能體系呈碎片化,導致“學完就忘”“練完就忘”及技能不滿足實際崗位需要的問題。因此,基于專業建設和人才需方建議,設計并構建了“模塊化、遞進式”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對學生的藥學技能進行系統性訓練和評價,提高了學生的崗位勝任力,構架學校(人才供方)與用人單位(人才需方)的橋梁?,F報道如下。

1設計理念

1.1以學為中心

以“以學為中心”為設計理念進行“模塊化、遞進式”[5]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設計[6],在硬件與軟件方面提供“學”的完善支撐,包括購置訓練與評價平臺所需儀器設備、保障開放實驗室的可使用時間,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充分的技能練習。利用“翻轉校園”技術平臺,共享技能操作視頻和虛擬仿真軟件,讓學生能隨時學習。

1.2以產出為導向

以“技能產出”為培養導向[7],以“基礎技能”規范化、“設計技能”達成化、“綜合技能”完成化作為技能訓練的成果目標,構建技能體系,使學生擺脫“實驗項目學習了,實驗考核通過了”的低效、盲從式學習模式。

1.3注重形成性評價

以多種形式的教學評價作為實踐教學改革有效性的檢驗方法,設計“學生自評”“綜合測試”“第三方評價”“項目教學評價”模塊對學生技能訓練過程中的各階段進行評價[8],評估其技能形成過程的有效性,檢驗訓練目的的達成度,有助于反饋和調整訓練平臺的實際做法。

2建設思路

按擬訂目標、設計訓練歷程、教學評價、反饋與改進的思路設計平臺[9],詳見圖1。通過總體設計,使所培養的技能覆蓋度高,體現藥學的“多類培養”,滿足藥物生產、藥物研發、藥學服務崗位群中藥學實踐技能的要求;通過系統化培訓策略,實現技能體系的構建;通過教學評價,檢測技能的實用性與創新性,通過反饋與改進及時對實施過程進行調整。1.擬訂目標①學情分析②培訓目標③能力描述④評價標準①分析目標②技能解構③確定模塊培訓順序④決定培訓策略⑤準備訓練經驗⑥完成技能體系的重構2.設計訓練歷程3.教學評價①隨堂技能測試②綜合技能測試③第三方評價④項目教學評價4.反饋與改進反饋→調整圖1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總體設計Fig.1Overalldesignofskilltrainingandevaluationplatform。

3組織實施

3.1培訓工作訓練分組

以藥學教研室為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平臺建設工作小組,制訂實施方案,進行技能培訓分組。以先修課程-后續課程形成課程系統分組(見圖2),師資、實驗室、儀器設備等教學資源歸各教學組調配使用。

3.2技能模塊分類

將藥學專業的技能進行模塊化分類,由教研室制定大技能模塊(詳見表1),再由各小組根據具體技能模塊制訂詳細的技能訓練條目、訓練計劃、訓練目標與評價標準。

3.3遞進式訓練

技能訓練與評價分為3個層次[10]。1)基礎層次:核心課程實驗課明確技能訓練點,由教師詳細指導學生的技能訓練,留出充足的技能訓練時間,學生訓練結束后逐一進行技能測試,保證其掌握基本技能;2)提升層次:開放藥學實驗室,供學生課外進行技能訓練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使用準備,按學校規定進行管理;3)綜合層次:實施項目教學,采用“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教師科研項目+設計型實驗”的項目教學方式,保證每個學生的參與,通過參與項目使學生的技能水平系統化,使其在“做中學,學中做”,并在第6學期進行藥學綜合測試,以“試卷+實測”方式了解學生技能的總體掌握情況,對于不符合要求的,進行強化訓練,保證人才的質量。

3.4教學評價

在技能訓練平臺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對技能訓練的形成性評價[11-14],并利用教學評價反饋指導教學設計,使訓練平臺達到全面、高效和高達成度的目標。1)學生自評:在模塊化技能訓練中,進行標準操作視頻比較、往屆操作視頻規范度討論,采取隨堂互評和教師抽查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對個人的技能訓練程度有科學、客觀的自我評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利用開放實驗室進行針對性練習。問卷調查結果表明,2019級98名藥學專業學生自評技能掌握程度達98%,教學方式滿意度為100%。2)綜合測試:在第6學期分2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書面測試,各小組共出1份試卷,主要測試學生對基本操作的認識,對儀器結構與原理的理解程度,對方法的應用進行評價;第二階段為實驗輪轉評價,書面測試后1個月內,由技能小組組織各組的技能測試,每位同學在各測試小組進行測試輪轉,不通過的學生進行開放實驗室練習后,再進行小組測試。98名學生的書面測試平均成績為165分(滿分250分),RSD為31.42%,說明學生課堂技能練習僅停留在機械記憶層次,理解能力和綜合能力僅達到及格水平。通過技能輪轉練習,98名學生技能測試的通過率達100%。3)第三方評價:邀請行業專家在書面測試與實驗輪轉評價時參與方案、試題的設計,且參與最終結果評價;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藥學技能大賽、藥苑論壇等全國性藥學競賽,以此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全國藥學生中的水平;進行畢業生追蹤評價,在畢業生滿意度調查中,增設應用技能的滿意度調查,并進行企業訪談,綜合評價畢業生的實際技能與用人單位需求的對接度。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用人單位對98名藥學專業學生的滿意率達97%。4)項目教學及評價:采用項目教學對學生的技能系統性進行訓練與評價[15]。鼓勵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簡稱“大創”)項目與教師助研工作。結果,學生參與大創項目的人數達50%,教師助研人數占總數的10%。通過項目教學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大創項目中,國家級大創和省級大創項目占總項目數的1/3,結項時優良率達100%。

4小結與反思

在藥學技能訓練與評價中,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均得以提升。但仍存在項目教學覆蓋度較低,學生的創新能力未得到充分訓練,教學評價制度不夠系統化,第三方評價的區分度不高等問題。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應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實驗室條件,使項目教學全覆蓋,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得到充分訓練;應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制度,尤其是第三方評價制度,并將行業專家、用人單位的評價提升到主要位置,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使培養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作者:信建豪 侯巧芝 吳建麗 王麗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