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醫藥發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8 06:42:00
導語:民族醫藥發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民族醫藥作為一種特殊的民族文化在其挖掘、繼承和發展中起到了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增強民族團結的特殊作用,對于社會的安定和民族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民族和諧”是指各少數民族之間,特別是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在彼此尊敬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基礎上形成融洽的關系和團結協作的良好氛圍。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全省88個縣中有43個為民族自治區域(其中10個自治縣,33個自治州轄縣),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約1460余萬,占全省總人口的比例達38%。貴州少數民族具有大分散、小集中,或少數民族成片聚居,多個民族交錯雜居的特點,人口分布十分廣泛,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互助,各民族特別是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形成了長期彼此尊敬尊重,在經濟上相互促進,在文化上相互交流,在生活上相互往來,在語言上相互溝通,團結合作、和睦相處的優良傳統。貴州民族的團結與和諧共同開發了貴州,共同促進了貴州經濟、社會、文化的繁榮,共同創造了貴州的歷史,是貴州安定團結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要大力構建“和諧貴州”,進一步促進民族和諧必然成為構建“和諧貴州”重要的工作內容。
一、深刻認識民族醫藥文化的發展與促進民族和諧的重要性
文化的涵化過程具有雙向性。民族醫藥文化正是這一相互涵化的典型。事實上,現代化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也不是以一種文化模式去取代另一種文化模式,而是多種文化模式互相協調,保持文化多元化的前提下共同發展。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基礎和靈魂,是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所形成并十分珍視瑰寶和財富。
貴州是民族文化的百花園。各少數民族大都長期居住在大山之中或邊遠之地,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經濟文化交往中,各自創造了自己的優秀的文學藝術、生產技能、民族醫藥和傳統體育等,特別是存留下來的許多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如醫藥文化、服飾文化、工藝文化、飲食文化、歌舞文化、建筑文化、節慶文化等,其內容獨具特色,頗具匠心,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使貴州的經濟、社會具有外延寬廣、內涵深厚、極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尤其是貴州的民族醫藥文化,以其“簡、便、效、廉、奇”的特殊魅力以及對不少疑難疾病的良好治療效果受到國內各界的關注,且在民族醫藥的基礎調研、文獻整理、理論研究、藥物開發和產業發展方面也成績斐然。全省民族醫藥工業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2007年,全省民族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110億元,占全國中藥工業銷售的7%,民族醫藥工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貢獻率達4%,拉動工業增長1.17個百分點。以苗藥為主的“黔藥”品牌在國內民族醫藥產業中名列前茅而成為醫藥界的傳奇佳話。貴陽中醫學院長期從事民族醫藥研究,是促進貴州省民族醫藥發展的重要力量,當我們回眸這一發展歷程的時候,深感民族醫藥的發展對促進民族和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的同時,對這種特殊的具有多重價值的民族醫藥文化應努力加以保護,而發展是最好的保護。
繼承和發展民族醫藥是黨和政府一貫重視的問題。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民族醫藥保護發展工作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衛生部、國家民委在1982年和1983年先后發出《關于調查民族醫藥的通知》和《關于繼承和發楊民族醫藥學的意見》中,把發展民族醫藥提高到“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而且是執行國家大法的問題,是提高民族自尊心、繼承發揚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促進民族團結,鞏固邊防都有積極的意義”的高度。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曾三次召開《全國民族醫藥工作會議》,討論、指導和規劃民族醫藥的發展。2005年5月,國務院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26條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加大對民族醫藥事業的投入,保護扶持和發展民族醫藥,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倍邳h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報告中均明確提出“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發展”,民族醫藥作為單獨內容提出,足見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特殊的位置和意義。發展民族醫藥文化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去認識它,去發展它。
二、民族藥產業化發展對促進民族和諧的作用
民族醫藥文化不僅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文化價值,在治療、康復、保健方面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對于各民族的經濟發展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自古“民以食為天”,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少數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促進民族和諧的直接方式,而通過民族文化產業化的方式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既保護和弘揚了民族文化,又提高了民族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無疑是兩全齊美發展模式。近年來,民族醫藥作為中國傳統醫藥的生力軍在產業發展方面異軍突起,苗藥和藏藥尤為突出,經濟效益顯著,國內外影響明顯而廣泛受到各界關注。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諸國本先生曾指出:“民族藥產業的發展以藏藥和苗藥為代表,其中藏藥是經方的代表而苗藥是驗方的代表,藏醫藥是幾個省的多方研究,而苗醫藥的研究中心在貴陽中醫學院……”。貴州苗族人口眾多,約為全國苗族人口的一半,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藥產業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貴州興起,并成為全省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政府、企業、科研部及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僅形成了年產值達上百億元,生產企業70多家的新興產業,而且形成了集研發、生產、營銷、種植、藥片加工與及保健等相關產品于一體的產業鏈,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當地的各民族同胞增加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例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縣是全省最大的GAP藥材種植基地,藥材的種植都是采取“公司+農戶”的方式進行,使當地少數民族農戶的經濟收入大大增加。而目前貴州藥材種植面積達100多萬畝約占全省耕地的10%,足見醫藥產業發展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經濟發展了,人民富裕了,自然就成為了社會安定,民族和諧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醫藥調查及文獻整理對促進民族和諧的作用
要發展民族醫藥,首先要做好民族醫藥的繼承工作。而貴州的主要少數民族大多是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民族,其傳統的民族醫藥文化是靠口傳心授,口耳相傳的方式世代相傳,作為一種口傳文化在民間廣泛流傳。然而口傳文化其傳播范圍的局限性和傳播知識系統性的嚴重不足是阻礙民族醫藥發展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各民族醫藥為本地區、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特別是在廣大農村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現代醫學的強勢沖擊,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銳減,而每一位老醫生的逝去,都意味著一些醫藥文代和醫藥經驗的失傳。因而,發展民族醫藥首先要繼承,特別是在現正處于快速流失的情況下要采取搶救性的繼承方式,這就需要進行廣泛的大規模的深入的民族醫藥調查研究和文獻整理工作。
進行民族醫藥調查必然要組織專業隊伍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與他們交流,向他們學習,同時也向他們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傳授科學知識。原生態的民族醫藥保持得最完整的地方多是偏僻的,很少有對外界交流的地區,而調查人員的進入是一件很有影響的事情。調查工作的開展過程本身也是一個耐心做民族工作的過程,民族醫生們往往是經歷一次由對陌生者的防范到逐漸信任,再到無話不談的過程。就我們經歷的調查過程來看,調查組離別時民族醫生們總是會以各種方式以表達依依不舍之情,總會把黨和政府對民族醫藥的重視和關懷珍藏在心中。民族醫藥調查增加了民族交流,增進了感情和對政府的信任,這對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穩定和民族和諧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民族醫藥調查的目的是繼承,其成果是通過文獻整理的方式來實現的,是對于民族醫藥的系統介紹和總結,是實現民族醫藥從“口傳”到“文傳”根本轉變,使民族醫藥的醫之靈、藥之魂能夠長期保存下來,為民族醫藥向縱深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事實上,各民族都有對本民族醫藥文化進行總結和整理的共同愿望,但鑒于此項工作的涉及面廣、難度大,如果沒有政府的重視、組織和支持是難以實現的。貴陽中醫學院數十年來從事民族醫藥研究和文獻整理工作在政府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整理出版了《苗族醫藥學》、《水族醫藥》、《仡佬族醫藥》、《布依族醫藥》、《土家族醫藥》、《中華本草苗藥卷》、《中華本草苗藥卷彩色圖譜》等專著,而每一本專著的出版都受到該民族的廣泛歡迎和贊譽。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對于民族醫藥文獻的整理其意義不止是對民族醫藥的繼承性搶救,加強民族醫藥的影響和促進民族醫藥學術水平的提高,更體現了對民族文化的重視和尊重,增強各少數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黨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從而有利于中華各族人民更加團結,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更加安定和諧。
四、民族醫藥品牌的樹立對促進民族和諧的作用
貴州省藥材資源豐富,是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地之一,自古就有“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的美譽。尤其是苗藥,是苗族人民長期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使用、研究和總結并代代相傳下來的祖傳秘方,具有起源時間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用藥獨特、療效顯著等特點,是中醫藥領域的一朵奇葩,以天然、綠色而倍受青睞,因此能在短短十多年內迎得市場獲得快速發展。僅貴陽已有74家制藥企業,建立起了96個國藥準字號民族藥(苗藥)品牌,547個專利產品,26家制藥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2007年完成總產值71.80億元。全省有25家民族藥生產企業獲“中國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稱號;2005年“貴陽苗藥傳統中草藥”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文化促進基金會頒發的“促進可持續發展最佳文化和諧實踐獎”,展示了貴州民族醫藥文化對世界的貢獻;2007年以苗藥“仙靈骨寶膠囊”為拳頭產品的苗藥生產企業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作為首家中國制藥企業在美國上市,展示了貴州民族藥走向國際市場的風采。這些都是令貴州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引以為自豪的重大事件,是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民族醫藥的繼承、發展、創新的碩果,也是促進民族和諧的催化劑。
五、民族高等醫藥教育對促進民族和諧的作用
民族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自然提出了對民族醫藥專業人材的大量需求,源源不斷的人才隊伍是民族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備基礎。而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培養則有賴于民族醫藥的專業教育。正是基于這一點,民族高等醫藥教育也在各民族地區悄然發展起來。廣西中醫學院于2003年開辦了壯醫專業,并已發展成為壯醫學院,首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出奇的好;成都中醫藥大學于2007年正式成立民族醫藥學院;云南中醫學院在原民族醫藥研究所的基礎上整合成立民族醫藥研究中心,并于2006年實現了傣醫方向的本科招生;貴陽中醫學院為了適應苗醫藥發展的人才需求,也于2006年正式舉辦了中藥專業苗藥班,首次實現了苗醫藥的本科教育。民族高等醫藥專業教育的開展不僅是民族醫藥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保證,而且,使民族醫藥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層次迅速提高、影響也迅速加大,所涉民族無不歡心鼓舞。因而、民族高等醫藥教育事業的形成和發展無疑能起到促成進民族和諧深入、穩定、持久的良好作用。
總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的團結、和諧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而民族的和諧是建立在各民族的經濟得到發展,文化、信仰、習慣得到尊重,政治上得到平等這些因素之上的。民族醫藥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其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對于民族和諧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黨中央提出共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重視民族醫藥的繼承和推動民族醫藥的發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 上一篇:電力局的事跡材料
- 下一篇:糖尿病腎病健康教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