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蛇串瘡中醫治療問題

時間:2022-04-05 04:46:00

導語:小議蛇串瘡中醫治療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蛇串瘡中醫治療問題

摘要:蛇串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大多數患者病情輕淺,然部分病人可引起嚴重后果,本文從病名、病因病機、臨床癥狀,辨證施治等各方面討論,在辨證上提出以衛氣營血論證,治療上主張及早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以減輕或防止皰疹后遺神經痛。引用多個外用處方以資使用。蛇串瘡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帶狀皰疹,國內報道其發病率為5‰,國外報道為3-5‰。這種病的臨床癥狀雖不十分嚴重,但因可并發肺炎,腦炎等嚴重疾病而引起死亡,還有嚴重的眼部帶狀皰疹可導致失明。特別是老年人發病率高,后遺疼痛綜合癥狀較重,給患者帶來精神和經濟上的困擾。本文根據該病的治療進展結合師承及自己的臨床經驗對本病進行探討。

關鍵詞:蛇串瘡帶狀皰疹中醫治療

案例一:姜某,男,35歲。

主訴:腰背部水皰伴灼熱刺痛3天。

現病史:患者素嗜食辛辣煎炸之品。3天前腰背部皮膚灼熱疼痛,不久出現水皰,用西藥治療療效欠佳。自覺口干苦,小便黃,大便結,要求中醫治療,遂來我院門診。

檢查:體溫37.7℃,脈搏86次/分,血壓120/80mmHg。右側腰背部呈帶狀分布簇集性水皰,綠豆至黃豆大,皰周基底潮紅,皰液混濁,水皰間皮膚正常。白細胞計數7。2×109/L,中性粒細胞75%,淋巴細胞25%。

舌脈象:舌邊尖紅,苔薄黃略膩,脈滑數。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

中醫辨證:肝膽濕熱。

治法:清利肝膽濕熱。

方藥:龍膽草10g黃芩10g柴胡10g郁金10g延胡索10g薏苡仁15g牡丹皮10g大青葉15g板藍根15g車前草10g茯苓15g甘草5g

外治:常規消毒,刺破皰疹、紅升丹點涂。

4月24日二診:服上方后第3天體溫恢復正常,水皰干燥結痂,局部紅暈見少,疼痛、刺癢感減輕。繼續上述治療,繼服上方5劑后,諸癥消失。

主訴:左側前胸臂灼熱疼痛5個月。

現病史:5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胸壁、左上肢及手部灼熱疼痛伴成簇性丘皰疹,外院已給予阿昔洛韋片、板藍根沖劑內服,阿昔洛韋軟膏局部外用,持續用藥1周水皰消失,但局部灼熱持續不消,疼痛難忍,口干苦,小便黃.大便結。2002年9月26日前來我院皮膚科治療。既住有高血壓病、類風濕關節炎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

檢查:體溫36.8℃,血壓130/90mmHg,被動體位.痛苦面容,心肺胸透未見異常。左側胸壁第2、3肋間皮膚處可見呈帶狀分布的色素帶,左上肢肘內側及手部、手心處也可見呈帶狀樣色素沉著斑,局部叩痛。未見水皰、丘疹。血常規:白細胞4。2×109/L,中性粒細胞66。3%,淋巴細胞33。7%。

舌脈象:舌質紫黯,苔薄黃,脈沉澀。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中醫辨證:氣滯血瘀,經絡痹阻。

治法:行氣活血,通絡止痛。

方藥:柴胡10g郁金10g延胡索15g赤芍10g桃仁10g橘絡3g絲瓜絡15g板藍根15g甘草5g。

10月8日二診:用藥7劑,局部灼熱緩解,但疼痛不減,并伴有面色萎黃,神倦乏力,納食減少,舌質淡黯,苔薄白,脈細弱,考慮到患者年老體弱,正氣本虛,濕熱毒邪蘊結,傷陰耗氣,患者體質難免有瘀多氣少之嫌,實為氣虛血滯證。原方加稱星子樹根60g、黃芪25g、鼠婦6g、地龍6g等益氣化瘀通絡之品,服藥7劑后局部疼痛明顯緩解。

案例三:任某,女,52歲。

主訴:左面枕部發皰后遺頭痛10天。

現病史:約l0天前因“感冒”伴頭痛,服“感冒通”后未見明顯好轉,繼則左側頭面至同側枕部發現紅斑小皰,外院給予注射轉移因子,阿昔洛韋及夫坦(噴昔洛韋乳膏)等內服外用藥后,紅斑小皰消退,但頭痛未見減輕,兩日后逐漸增重,痛至夜睡不能人眠,掣引性痛及同側手臂,并有輕度的惡心感,間有視物昏花感。

檢查:苦容,語言低沉。左側頭面可見到淡紅色帶狀斑和色素沉著斑,局部叩之痛敏。

舌脈象:舌質有瘀斑,舌苔薄黃,脈弦略數。

西醫診斷: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中醫辨證:陽明熱擾,瘀血阻滯。

治法:活血通竅,行氣止痛。

方藥: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麝香(兌)0.3g生姜5片蔥燕5個大棗5個臭牡丹25g稱星子樹根60g。

12月9日二診:服藥3劑,頭痛已去大半,精神振奮,面帶笑容應答。囑余下二劑藥服完,另處方:桃仁l0g、赤芍10g、黃芪15g、地龍10g、紅花l0g、甘草6g、臭牡丹25g、稱星子樹根60g。

12月20日三診:頭已不痛,給予調理肝腎和益心脾之劑濡養之。

按語:蛇串瘡又有“纏腰火丹”、“火帶瘡”等別名?!锻饪拼蟪?纏腰火丹》稱本病為蛇串瘡?!俺跎谘?,紫赤如疹,或起水皰,痛如火燎”。這些發病部位及皮損的描述,相當于今之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例一是單純性帶狀皰疹,例二是帶狀皰疹遺留的后遺神經痛,通歸于濕熱火毒為患,以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為法,一般療效可佳,尤為其初發的簇集成群水皰常規消毒后,針刺一一將水皰挑破,外點用紅升丹粉末,其止痛效果好,水皰干縮結痂快。但對老年患者由于正不勝邪,濕毒蘊結,常常致局部氣滯血瘀,經絡痹阻,從而出現帶狀皰疹遺留神經痛。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病理特點,治療上若泥于苦寒清解,常犯“虛虛”之戒,應重在辨證,施治隨機。若證屬陽虛寒凝,經絡阻滯,治宜溫陽活絡、散寒通滯。方擬陽和湯加減;證屬氣虛血滯,久病絡瘀,治宜補氣活血,通絡止痛,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素體不足,氣虛邪戀,血行澀滯,終成氣虛血瘀,久病多虛,久病多瘀,久痛入絡,也可多從氣血調理人手,發于頭面部的主以通竅活血湯;發于胸脅部的主以復元活血湯;發于腰背部的主以膈下逐瘀湯;存各類主方的基礎上.靈活的隨證加減在于各家的變通。對于年老體弱者針對病證,又要兼顧其體質,血分藥的應用中.切勿忘記黃芪類氣分藥的參與.氣行血行,氣力足.痞澀之血脈得以暢通,通則不痛矣。

在飲食卜給予高熱量、高維牛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瓤鮮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海鮮、公雞、鯉魚及刺激性的食物,并戒煙酒。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參考文獻:

[1]丁明利;綜合療法治療老年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26例[J];河南中醫;2007年03期。

[2]菊昭;當歸飲子加味治療皮膚病之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