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藥學保健心理學運用

時間:2022-04-28 11:58:00

導語:透析藥學保健心理學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透析藥學保健心理學運用

自加入WT0組織以來,我國進行了相應的醫療體制改革,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意識不斷提高。2002年初,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該規定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以患者為核心的醫療管理模式,以規范、合理用藥為管理核心,達到逐漸提升醫療保健質量。該規定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藥安全、經濟、有效,有利于加強醫療機構的用藥管理,為我國當下和未來的藥學服務發展工作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1藥學心理學的概念

所謂藥學心理學,即是以藥理學和心理學基本理論為基礎,把心理學和藥學有機結合起來的,通過借助藥品自身以外的信息刺激,以達到與所使用藥物類似或加強的療效的一門新興學科,國外稱之為phal~naceuticalpsychology。1979年,為有效解決現實藥學服務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一些具有心理學研究背景的藥學家試圖把心理學和藥理學的相關理論有機結合起來,藥學心理學正是基于此種背景下誕生的。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藥學心理學逐漸轉變為一門獨立學科。藥學心理學在藥學保健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到目前為止,已逐漸發展至心理藥效學和心理藥學兩個分支學科。

2心理藥效學的概念及其在藥學保健中的應用

最近幾年,臨床藥學中出現了一個新概念——心理藥效學。所謂心理藥效學,即指當使用同種藥物時,不同心理誘導的存在導致了相異的藥理效應出現的關于心理學、醫學和藥理學的一門綜合性的新興學科。其目的旨在通過借助藥學服務人員的優秀心理誘導能力,以充分喚起病人抵御疾病的內在源動力從而達到最佳藥物療效。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心理藥效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應當關注心理因素,因為病人是心理藥效學起作用的內因基礎,通過主導動力因素(包括藥師、醫師和護理人員等)的心理誘導作用,從而發揮最佳的藥物臨床效果。實踐證明,“安慰劑效應”是心理藥效的最直接表現,而性格不同的病人對相同藥物將出現不同的藥效反應。一般來說,熱情、積極和樂觀的患者使用安慰劑之后大多會產生較明顯的心理效應;與之相比,急躁、消極和悲觀的患者的治療效果卻并不明顯??偟恼f來:充分調整、調動患者的心理,用熱情、積極和樂觀的態度對待疾病,同時藥學保健服務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的幫助,使其用正確的態度對待疾病,重建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促進其早日心身康復,最終獲得最優的治療效果。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患者性格千差萬別,為發揮最佳的心理藥效作用,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開展治療工作:①將治療方案明確告知患者,借助心理藥效,可達到較好療效。該方式適用于被動求醫類型患者的家屬或主動求醫類型的患者,對其說明所患疾病的類型、病因及所需治療方法,并指導其如何配合醫生的治療工作和將來如何預防疾病等相關知識。②暗示療法。該方法適用于那些患有癔癥性缺失或感覺缺乏的患者。精神科的臨床實踐中,大多利用該方法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而利用安慰劑效應來進行輔助疾病的治療工作,能獲得更佳的療效。③不定期的與患者進行交流并贏得他們的信任。利用機會與患者及其家屬搞好思想交流工作,這有利于深人了解患者病因。醫務人員應努力加深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治療的認識,爭取更佳的治療效果。

3心理藥學的概念及其在藥學保健中的應用

心理藥學同心理藥效學一樣也是一門新興學科,又被稱為精神藥學。狹義上的心理藥學是-V]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藥過程(主要包括患者用藥過程中藥物選擇及用量等藥物信息)的一門學科。而宏觀上的心理藥學則有更大范圍的研究對象?;颊咔闆r的不同加上治療環境差異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導致了精神疾病患者治療過程中,心理藥學的應用范圍不同。具體來說,心理藥學的應用范圍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藥物治療的教育,以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②結合精神疾病治療相關的精神病學方面的專業文獻和報告來指導患者健康及監控等工作,并積極推薦使用療效更佳的治療方法;③結合精神藥理學和精神病理學相關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根據病人的臨床診斷結果,以制定有效、合理和全面的治療方案。

4結論

當代社會的競爭日趨激烈,人群中患有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等心理疾病的比例正逐年提高。而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新時代人類對健康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產生的新醫學模式將心理因素、藥物因素以及其他社會因素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跟蹤、分析和總結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變化等全過程的規律。這就要求從事藥學保健治療的人員在提供藥學服務治療時,需要深人學習研究藥學和心理學交叉的知識,將藥學保健工作者的耐心、愛心以及責任心與患者心理實現最佳優化整合,以達到提升藥學服務質量、提高藥物治療總體效果、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頻率和降低所需醫療成本的目的,從而最終實現提高醫療質量這一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