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護理在婦產科的作用
時間:2022-03-28 09:54:50
導語:語言護理在婦產科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語言護理在婦產科術后病人心理護理中的作用。方法對臨穎縣人民醫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間收治的婦產科術后病人128例依據患者護理方式不同隨機雙盲法分為兩組,對照組64例病人在臨穎縣人民醫院圍術期行常規心理護理,觀察組64例病人在我單位圍術期常規心理護理基礎上行語言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31.9±14.5分)、SDS評分(49.6±13.8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患者觀察組護理后心理狀態改善更為明顯,軀體化、人際關系、強迫癥及敵對關系較對照組減輕明顯(P<0.05)。結論在婦產科術后病人心理護理中開展語言溝通護理,能減輕患者圍術期負面心理狀態。
關鍵詞:語言護理;婦產科;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近些年來醫院手術實施前后關鍵護理干預措施,婦產科病人實施手術時,普遍存在焦慮、抑郁、不安、驚慌等負面心理狀態,易誘發心理糾紛[1],影響手術及臨床護理的順利實施。因此,對婦產科術后病人實施必要心理護理,緩解病人圍術期心理障礙。在婦產科術后病人心理護理中,注意醫患人員之間的語言溝通,準確運用語言藝術,促使心理護理順利實施,提高婦產科術后心理護理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臨穎縣婦產醫院婦產科在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間收治的128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患者對此次研究知情,患者認知功能清晰,精神功能正常;同時排除下列患者: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認知功能不清者。依據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64例,年齡20~60歲,平均(41.7±11.9)歲;急腹癥31例,剖宮產23例、其他疾病10例(只是選取這兩種);對照組64例,年齡20~65歲,平均(40.9±12.7)歲;急腹癥30例,剖宮產24例、其他疾病10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經統計學軟件處理,P>0.05,可進行比較。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圍術期選擇常規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應及時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病房環境,講解手術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緩解患者術前不安等情緒。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已順利實施,講解術后并發癥預防及注意事項,增加患者手術認知度。觀察組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中運用語言護理。①術前熱情問候交談,創建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醫護人員應熱情迎接患者入院,給予患者親切熱情問候,詳細介紹醫院、病房環境、主治醫師、責任護士、治療方法等情況。護士與患者交談時,精神注意力集中,保持病房環境的安靜、溫濕度適宜,幫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注意觀察患者神色、表情變化,確定談話時間。②耐心傾聽,鼓勵自訴。醫護人員應與患者溝通,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合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多用鼓勵性語言鼓勵、支持患者,以通俗易懂語言解決患者疑惑,不可說出醫學術語,以免使患者產生恐懼感和距離感,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同情和支持。醫護人員應注意詢問患者感覺,不要具體詢問患者癥狀何如,應詢問感覺如何,使患者能準確具體回答自身感覺和病情。③準確溝通。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時,注意語言適度,語速適中,音調輕柔堅定,表達準確。在溝通時,注意把握“度”,不可信口胡說,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并要尊重患者隱私。醫護人員注意事項規范性語言,比如“您”、“謝謝”、“請”等詞語,避免使用謾罵性、訓斥性、諷刺性等語言,不可夸大其詞,認真說話。(4)肢體語言的合理運用。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時,舉止端莊大方,儀表整潔,禮儀規范,通過暗示性肢體語言給予患者足夠的鼓勵和支持,不可出現誤解、焦慮、不安等肢體動作。1.3評價指標。用焦慮評價量表(SAS)[2]和抑郁評價量表(SDS)[3]分別評價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每個量表計100分,不良情緒隨分數增加而日漸加重。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4]評價患者自身情況,包括軀體化(12~60分)、人際關系(9~45分)、強迫癥(10~50分)、敵對關系(10~40分)四個方面,分數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1.4統計學處理。由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準確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文中相關數據,由()表示研究中計量資料,檢驗操作采用獨立t值;由百分比率%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操作采用χ2,(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074、8,844,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護理后自身癥狀變化比較。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化、人際關系、強迫癥及敵對關系較對照組更為改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各院婦產科深入貫徹落實優生優育觀念[5],婦產科患者對醫院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日漸提高,臨床護理工作逐漸成為醫院工作重要部分。而婦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糾紛及患者不滿意度是重點關注問題。在婦產科手術患者心理護理工作中,多數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礙。此時,心理護理實施至關重要,而為了促使心理護理順利實施,語言藝術的作用明顯。語言溝通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是護患相互交流表達的主要工具[6],提高醫護人員的語言溝通能力,盡量取得患者信任,促進護患之間的良性互動,利于護理工作的實施。本組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心理狀態改善更為明顯,護理后軀體化、人際關系、強迫癥及敵對關系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婦產科手術患者心理護理中語言溝通的運用時,應準確定位角色,掌握護患溝通途徑,對待患者應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熱心對待患者,幫助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勇氣[7]。在語言溝通過程中加強自身語言修養,樹立高度的服務意識,幫助患者快速適應角色,積極引導患者與護理人員進行密切交流,認真傾聽,更好解決患者所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婦產科護理人員在平常的護理工作中,需高度重視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溝通水平,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增強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與勇氣。另外醫護人員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8],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促使護理準確實施。
作者:張娟 單位:臨穎縣人民醫院
- 上一篇:微課和翻轉課堂在婦產科的作用
- 下一篇:婦產科脂肪液化患者臨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