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網絡課程建設
時間:2022-10-31 09:36:59
導語:高職院校人體解剖學網絡課程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醫學生必修課程。本文以人體解剖學網絡課程的建設為例,從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構建和應用等幾個環節,總結網絡課程的主要構建思路和應用體會,以期為高職院校的相關學科的網絡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是醫學主干課程之一,是醫學生的必修課程。本課程具有知識點多、信息量大、內容繁雜等特點。傳統的課堂講授會出現知識信息量過大、學生難以消化和吸收等不利情況,傳統教學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學習解剖課程。
1傳統解剖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教學互動性差
傳統的解剖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臺上講課,面對臺下五十多名學生,無法對每位學生給予單獨指導。學生在臺下聽課、記筆記,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主性,師生互動差?,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教師應放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變“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的主要環節都要圍繞著學生的學展開。教師要預判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學習上的困難,并進行針對性的啟發式引導教學。
1.2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
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底子薄、成績不理想,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他們個性突出、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比較喜歡參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有興趣,才會產生解決問題的渴望,才會積極參與。
2人體解剖學網絡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網絡課程將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評價等多方面的元素進行整合,體現學習過程中的交互性、共享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網絡課程可以將師生互動的平臺和教學資源擴展到網絡,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網絡課程的建設與應用已成為推進教育創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工作途徑。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相繼開展網絡課程建設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探索,取得良好效果。2016年我校引入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陸續開展各專業各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與開發。
3泛雅網絡教學平臺
泛雅網絡教學平臺整合了超星數字圖書館海量的圖書、期刊、報紙等知識庫,提供了大量的國內專家學者視頻授課教程等教學參考資料。其是以混合式教學為核心思想,集教學互動、資源管理、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成果展示、教學管理評估于一體的新一代網絡教學平臺[3]。教師通過該平臺能夠開展網絡課程建設,借助該平臺可完成作業、測驗、考試、通知、討論、評價等網絡教學活動。
4基于泛雅平臺的解剖網絡課程建設
網絡課程建設是融教師主導教學內容設計、學生主體學習內容設計以及網站展示方式設計于一體的過程,每一項設計都必須真正將“以學生為主體”貫徹始終。依托泛雅網絡教學平臺,開展解剖網絡課程的建設。其主要模塊有:
(1)課程門戶:包括人體解剖學的課程簡介、教師團隊、課程標準、參考教材和課程章節等;
(2)課程內容:分章節制作,涵蓋解剖學課程的每個章節的教案、授課計劃、講稿、多媒體課件、測驗等內容,便于學生學習;
(3)教學互動模塊:包括通知、討論、作業、考試等,便于師生交流;
(4)資源共享:包括解剖學課程的教學資料、電子教材、解剖圖譜、解剖視頻、解剖圖片庫、習題庫、試題庫和試卷庫等,便于學生下載;
(5)管理和統計:用于教師和學生的管理以及學生網上學習的統計等。
5解剖網絡課程的應用效果
解剖網絡課程建設完成后,在我校高職護理、助產、康復治療技術、藥學等專業的學生中進行了試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解剖網絡課程可以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支持。學生可以通過解剖網絡課程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以及課后測驗等形式鞏固所學知識。這種方法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
(2)解剖網絡課程實現了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討論模塊,教師或學生可設置討論話題,學生和教師可以通過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促進了教學互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直接在解剖網絡課程上提出疑問,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解答。
(3)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解剖課學習情況。通過泛雅平臺的統計,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任務點完成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和考試情況等,便于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4)便于學生學習。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可支持各種移動終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跨時間、跨地域的互動交流平臺,可以滿足學生隨時隨地移動學習,從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武燕平,金玉.基于網絡課程平臺實現動態交互學習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0):20-22.
[2]孟香惠.基于網絡課程的融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3,(6):56-60.
[3]王燕燕.基于超星泛雅網絡課程平臺的高職《PLC及其應用》課程資源建設及教學實施[J].電子測試,2016(17):102-103.
[4]余凡.“以學生為主體”的高職網絡課程建設[J].江蘇教育,2015,20:61-62.
[5]王衛東,徐平.對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網絡課程建設的思考[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3):96-103.
作者:呂文龍 張巖 郭晶 石薷月 王倩倩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 上一篇:電費核算在電力市場營銷的應用
- 下一篇:通信企業市場營銷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