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生的認知調查
時間:2022-06-10 03:34:53
導語:慕課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生的認知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解醫學生對慕課的認識、接受程度及存在問題,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進行臨床學習的山東大學醫學院大四和大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慕課的總體學習體驗感到滿意,學生的慕課學習完成率高;但對慕課的學習興趣在男女生之間存在差異;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互動以及臨床技能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醫學教育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慕課;醫學教育;醫學生
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即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是近年高等教育界出現的一種顛覆性、創新性的信息化教育模式。與傳統課堂不同,它具有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等特點[1-2]。慕課學習者沒有人數限制,也不受時間、地理位置、教育水平等的限制。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時間自由地選擇課程,并且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免費或者交付少許費用(需要特定的證書或學分的課程),使學習變得更加便捷、更加個性化[3]。慕課已成功應用于各種學科,并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點。近年來,慕課在醫學教育領域迅速發展,相關慕課的數量逐步增加。然而,研究顯示[4],由于慕課本身的特點,學習者學習背景、學習動機等的差異,及對慕課概念的認識不足,使慕課輟學率較高,學習任務的完成率偏低。醫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具有專業性強、知識體系復雜等特點,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均包含其中。醫學生是醫學院校教育的主要受眾者。因此,了解醫學生在慕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慕課融入醫學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先前的研究重點多集中在慕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以及慕課本科教育建設的研究等方面,而針對慕課在醫學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5]:因此,該研究旨在了解慕課在醫學生中的認識和接受程度及慕課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擬探討針對性強、容易推廣使用的教學改革模式,培養更優秀的醫學人才。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進行臨床學習(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主)的山東大學醫學院大學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1.2調查方法該研究采用問卷星軟件創建問題和問卷。將設計好的問卷上傳至平臺—問卷星網站(www.sojump.com)。問題主要包括五個方面:①慕課的知曉率和興趣;②慕課學習動機;③慕課注冊和證書獲得率;④影響慕課學習的因素;⑤對慕課的體驗。問卷內容包括:受試者的個人信息(性別、班級)、是否了解慕課、了解途徑、注冊(或登錄)的平臺、慕課學習完成情況、是否注冊過任何一門學科及學科數量、是否認證過任何一門學科及學科數量、慕課學習的體驗等。受試者自愿匿名填寫問卷,運用李克特(Likert)五點量表法做態度調查。1.3統計分析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分類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發放慕課對醫學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效果研究調查問卷153份,收到有效問卷153份,問卷回收率100.0%,且全部有效。受訪者中有大四學生65人,其中男生30名,女生35名;大五學生88人,其中男生42名,女生46名。2.1慕課知曉率和興趣比較學生主要通過教師、學生、親友交流,或者網絡了解慕課。從表1可以看出慕課知曉率在男生和女生之間、及大四和大五學生間無差異。在慕課學習興趣方面,大五男生較女生有更多興趣,但二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85.7%vs.71.7%,P=0.112)2.2慕課學習動機比較針對學習動機,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的主要學習動機是“學習新事物”,其次是“更好學習醫學知識”,再次是“對將來找工作有幫助”。114名(74.5%)學生認為慕課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醫學基礎理論,93名學生(60.8%)認為慕課對將來獲得更理想的工作有益;然而,他們認為在培養臨床實踐技能方面,慕課所起作用不大。2.3慕課注冊和證書獲得率等比較有關醫學慕課的學習過程,所有受訪學生至少學習了一門慕課課程,注冊了1~6門課程,觀看過至少一次視頻講座,課程完成率在不同年級及男女生間無差異。學生宿舍(99;64.7%)和教室(133;86.9%)是觀看慕課視頻的主要地點。視頻回看率在男生和女生之間及不同年級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證書獲得率在不同年級間存在不同(P=0.037),兩個年級共57名學生(37.3%)獲得其中一門證書,包括大四學生30名(46.2%),大五學生27名(30.7%),其中大四男生的獲得率高于大五(P=0.048)(如表1所示)。中國大學絕大部分課程免費,是最常用的網站(148;96.7%),其次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平臺、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平臺和超星學習通(5;3.3%)。2.4影響慕課學習的因素學生認為缺乏時間(112;73.2%)和網速緩慢(74;48.4%)是影響慕課學習的主要限制因素(如圖1所示)。對于網速,74名學生(48.4%)表示速度緩慢,60名(39.2%)表示速度較慢,只有19名(12.4%)認為網速合適。我們比較了學生對互聯網速度的評估,及確定他們是否觀看了視頻講座時,沒有發現明顯的關聯性(P=0.32)。2.5對慕課體驗比較我們調查了兩個年級學生對于慕課各個部分的體驗。大四與大五相比較,大多數學生(86.0%vs.82.0%)對總體體驗感到滿意,包括觀看視頻講座(89.0%vs.87.0%)、考試(75.0%vs.70.0%)和作業(80.0%vs.82.0%)。然而,對于學生與學生(26.0%vs.24.0%)及學生與教師之間(32.0%vs.35.0%)的互動,學生的滿意度較低(如圖2所示)。
3討論
目前,我國慕課與醫學教育領域的融合尚處于起步階段。醫學教育要求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慕課平臺可以提供大量典型病例的病史、圖片、標本、X線影像、心電圖等學習資源[6],使用案例式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催生了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競爭,對教學的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該次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對慕課的學習興趣,大五年級的男生與女生存在差異,男生更認可網絡學習,可能與男生對網絡空間更感興趣有關。慕課課程學習完成率相對高,但證書獲得率偏低,對證書的需求在不同年級間有差別。山東大學醫學院是全國最早開展慕課改革教學的院校之一,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接觸慕課課程,因此,不同年級對慕課的知曉率無差異。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受訪者都了解或熟悉慕課,平均注冊率為100.0%,完成了學校所規定課程的學習。由于學校對獲得證書無要求,因此,并非所有學生都獲得了證書,致使課程完成率高于證書獲得率。有46.1%的學生沒有獲得任何慕課證書,獲得一門、兩門證書的比例分別是37.3%、10.4%,少數學生(5.9%)獲得三門課程的證書。有趣的是,學生認為獲得證書的目的是豐富簡歷,有助于未來就業或進一步深造。學生在大學低年級時,有較高的證書獲得率,這可能是由于經歷了高中三年級的壓力,低年級的醫學生更加愿意主動接受新學業。與報道基本一致[7],大學高年級的學生慕課學習壓力較小,他們關注最多的是增強競爭力,及慕課是否與課程成績有關。大多數完成調查的學生對慕課的總體體驗感到滿意。從大學一年級開始,至少有6門醫學基礎課程慕課,課程長度從6周到16周不等。學生們認為,慕課課程有助于掌握醫學理論,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講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彌補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不同于傳統課堂中學生遵循固定的學習進程和課程時間安排,慕課在線學習增加了自主學習的時間;但減少了見面課,加之課程本身有一定難度,有些學生很難自覺、主動地完成在線學習。原因可能是,與傳統教學相比,在慕課教學改革中,缺乏傳統課堂上的氣氛,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明顯不足。此問題雖然在在線教育中很常見,但是缺乏傳統課堂上面對面的互動,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產生脫節或孤立感[8],進而影響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慕課時代,采用慕課與課堂教學、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學生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的特點,有望培養出高質量的醫學生;但大多數學生認為,慕課在臨床技能發展中的作用甚小。我們期待慕課在當前基于講座的教學方式上,能夠覆蓋醫學教育各個方面(包括其臨床部分),加強學生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將來可以在線下遠程觀看教師的講課,利用上課時間學習臨床技能。最新觀點認為[9],慕課在大學教育中發揮補充輔助作用;在畢業后繼續教育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對慕課和傳統教學的問題,有的學者提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傳統教學與網絡化教學優勢互補,使學習者獲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10-11]。綜上所述,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給世界范圍內的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雖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在“醫學教育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鞏會平 王若義 王文文 杜貽萌 單位: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急診醫學中心
- 上一篇:衛生中職學校藥劑專業學生實習探討
- 下一篇:新建醫學院有機化學課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