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5-10 08:38:34
導語:生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文章就中美醫學院校生理學課程的教學課時分配、教學內容和成績評定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其特點及產生原因,為國內醫學院校生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生理學;教學模式;國外教育
眾所周知,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它以人體的生命活動現象和機體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體及其各組成部分的活動、人體內外環境變化對這些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體所產生的相應調節。醫學生在充分掌握生理學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醫學基礎課程。隨著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醫學院校亟須有效吸取國內外教學經驗,形成高質量、開放式的醫學生培養體系。美國的高等醫學教育是國外醫學教育的典型代表之一,學習并借鑒美國生理學課程的教學經驗,對我國生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及與國際醫學教育接軌大有裨益[1,2]。美國新澤西醫學院開設的生理學課程采用小班模式,傾向于對整體生理學的講解,即將人體作為一個整體,著重觀察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動是如何協調和互相制約,從而實現在不斷變動的外界環境中維持生理過程的穩態。筆者就新澤西醫學院生理學課程的教學課時分配、教學內容和成績評定等方面,進行總結和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教師資源。包括1名總負責的教授在內,共有4名教師分別負責不同章節的講解。1.2對象。碩士生和博士生自由報名參與本課程。本學期(2017年下半年)共有14名研究生參加該選修課。1.3方法。課堂討論共用時30學時,分15次進行,每次約2小時。課程安排為一周兩次課,共8周。1.3.1學生根據需要自由選課早在課程開始之前,學生已經通過學校的教學網絡獲得課程的進度表。課表上標明了上課教室、時間、主講老師以及每次課的主要內容。1.3.2課堂教學內容第一部分:心血管生理(6學時),對心臟的功能、血壓的調節、腦血流的調節進行講解。第二部分:呼吸生理(6學時),對肺功能、氣體交換進行講解。第三部分:運動生理(4學時),對骨骼肌結構和功能、運動的調控進行講解。第四部分:神經生理(4學時),對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對心血管活動及呼吸運動的調控進行講解。第五部分:整合生理學內容(10學時),對人體衰老、航空、性別差異、急性損傷和慢性疾病進行講解。課堂教學內容的提綱文本及PPT均預先貯存于學校網絡,供選修該門課程的學生在課前下載。1.3.3學生在課堂上的匯報(presentation)在課程結束時,每個學生均要自選人體的某一生理系統,寫出研究報告,并以PPT形式進行課堂演講。在演講中,他們不僅需要介紹該生理系統,并討論該系統與其他人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同時對該領域的科研進展也要進行適當的闡述。1.4成績評定教師從每個學生的PPT匯報(20%)、期中考試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50%)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給予學生生理學課程成績。
2對中美醫學院校生理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
2.1課時分配差異。國內醫學院校中,生理學是所有醫學相關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程。雖然各專業間生理學教學課時數存在差異,如我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等專業生理學課程課時數較多,而醫學英語、生物工程等課時數相對較少,但依然遠遠多于美國新澤西醫學院生理學的教學課時數。目前,我校生理學課程的安排是依據衛生部規劃教材進行,教學內容為緒論、細胞的生理功能、血液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能量代謝和體溫、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等這些傳統部分。美國新澤西醫學院的生理學課程為選修課程,以醫學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博士生和碩士生)為教學對象,生理學教材僅是建議學生閱讀,教學內容為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以及整合生理學的介紹。由于國外醫學院校招生人數本身就較少,加之生理學又不是必修課程,因此,學生人數明顯少于國內醫學院校。國內外生理學教學內容具有差異可能也與生理學的學時數不同有關。國內生理學課程學時多,因此,國內生理學的教學內容遠比國外豐富,除了理論課外,一般還安排有生理實驗課。而國外生理學課程學時少,上課時教師選擇一些相對重要的生理學章節進行講解。教師對這些內容的講授往往也是提綱挈領式的,學生還必須在課余時間自學需要進一步拓展的學習內容。2.2授課內容差異。我們進一步比較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也會發現國內外醫學院校存在明顯的區別。例如,在講述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時,國內教師通常要強調這是循環系統章節的重點問題之一。在教學時教師會詳細講述動脈血壓的五個主要影響因素,即心臟的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動脈的彈性貯器作用、循環血量。對這一知識點的講授至少需要20min。在國外的課堂上講述同樣的內容時,教師所講述的影響因素只有血管的可擴張性,隨后教師重點強調年齡因素對血管擴張性的影響,進而再聯系到老年人血壓偏高的現象。國外教師對這一知識點的講授僅用了10min左右的時間。筆者注意到,對國內教材所強調的五個主要影響因素,國外教師只用了一兩句話帶過。由此可見,國內的生理學課程教學往往把知識點系統化,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為主。國外生理學教學單純記憶的內容少,聯系實際生理現象的內容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于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建立起整體思路。即使有部分教學章節相同,由于國內外生理學教材的不同,具體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差異也十分明顯。例如,在心臟的生理功能這一章節中,國外教師講述完心臟的泵血功能后,緊接著介紹心肌纖維的組成,然后開始對心肌細胞動作電位進行講解,再談到心電圖,最后轉到心動周期的收縮期和舒張期。國內生理學教師講述同樣的部分時,一般的講述順序則是:心臟的泵血功能、心動周期的收縮期和舒張期、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最后簡單提一下心電圖的內容,對心肌纖維組成這一部分往往在課上并不提及。國內醫學院校本科生的生理學教材是衛生部規劃教材,教師對不同醫學專業學生授課時,一般是以教材為基礎,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適量增加一些研究新進展,大體教學框架不會變化。國外的生理學教學在講述研究新進展時所花費的課堂時間則遠高于國內。例如,在循環系統章節中就增加了心血管系統的性別差異這部分內容(1學時),講述多種性激素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這樣的教學安排在國內是較少見到的。總體而言,國內的生理學課程著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課程的進度基本按書本進行。國外生理學教學則是對生理學研究新進展關注度較高,弱化概念性知識的灌輸,著重強調對生理學現象的理解。2.3評價方式差異。國內外醫學院校生理學課程設置的差異與醫學生的生源背景密切相關。國內絕大多數醫學生是來源于高中畢業生,而美國醫學生是讀完四年普通大學的課程后,再進入醫學院校學習的。國內的醫學生往往還不能及時脫離高中階段的灌輸式教育,習慣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授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欠缺。美國醫學人才的教育屬于精英教育,對醫學生的選拔標準很高,因此,美國醫學生的整體素質較好,對醫學專業的愛好程度高,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國內生理學課程成績的評判標準往往還是通過在課程結束時進行筆試,以考試分數的高低來評定。國外生理學的成績評判標準則包括了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和課堂匯報成績。國外生理學期中考試的試卷是開卷式,學生可以將試卷帶回家去完成。期末考試則完全是筆試。生理學課程還有20%的成績來自于學生的課堂匯報。學生自由選題,自己查閱書籍和參考文獻,制作PPT并進行匯報。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國外醫學生在本科階段所學專業各有不同,在生理學匯報課上時而聽到學生的一些新穎見解。包括生理學課程在內,我國醫學生的課程成績評定是否也可以添加這種課堂匯報的模式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國內醫學院校在教學硬件設施方面與國外的教學條件已經相差無幾。國內醫學院校對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斷嘗試中[3-5]。美國新澤西醫學院針對研究生的必修課主要是倫理學、科研設計等課程,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國內為本科生設為必修的科目在國外均為研究生的選修課程。由于國內醫學院校研究生的專業背景并非全部是醫學專業,那么,在國內醫學院校研究生課程改革中,開設與國外類似的生理學選修課程是否可行也值得進一步探討[6]。分析美國醫學院校的生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有助于國內醫學院校更新教學觀念,提高醫學生培養質量,更好地推動我國生理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邱蕾,馬金輝,李娜.中美醫學教育對比與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6,24(4):538-540.
[2]梁旭東,曾浩霞,祝洪瀾,等.中美醫學教育體制差異淺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2,(6):60-61.
[3]王朋朋,楊曉冬,李偉,等.高校小班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14):96-97.
[4]陶虹,扈啟寬,周旭,等.生理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6):39-41.
[5]唐曉露,朱曉燕,王長楠,等.醫學生理學教學中LBL+PBL+CBL教學模式應用的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2):96-98.
[6]金為民,陳蓉,周栩,等.中美醫學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較[J].當代醫學,2014,20(10):163-164.
作者:杜軍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生理學系
- 上一篇:婦產科護理管理效果探析
- 下一篇:中職生理學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