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理學在留學生教育的實踐

時間:2022-09-10 03:04:38

導語:醫學生理學在留學生教育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生理學在留學生教育的實踐

1教材的選擇與教學大綱的制定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教材的選定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合適的教材使老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高效[5]。考慮到留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較高,充分利用其語言優勢,我院購置多種英文原版教材,充分利用世界先進教學資源,根據教研室需要參考原版教材,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適合留學生的教材。最終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生理學(英語版)》作為留學生使用的醫學生理學教學指導,讓教師的課程講授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方便。此外,在制定教學大綱的過程中,積極與醫學院校有豐富生理學教學經驗的教師充分交流溝通討論,針對本學院的專業特色,精簡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制定適合生物工程專業的留學生學習需求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

2課前充分備課

醫學生理學與多門基礎醫學課程密切相關,教學中以生理學講解為主,在講解各系統的生理機能前,需有針對性地鞏固相應的解剖特點,并介紹部分生理異常導致的臨床疾病作為擴展[6]。在醫學生理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同時需要進行全英文授課,這對授課老師的授課能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外國留學生的授課方式和聽課習慣與中國學生存在差異,外國留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思維比較活躍,在聽課的過程中隨時會提出問題,樂于與老師交流。因此,授課老師需要在課前充分備課,并認真書寫教案,并對所用教材的內容以及英語表達充分了解,對于講課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和提出的問題做出預判并準備相應答案,以便在課堂中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和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此外,由于醫學生理學內容繁多,概念抽象,機制復雜多樣,對于留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書寫教案時應盡量簡化內容,將教學內容簡單準確的表達,有助于學生迅速理解和消化教學內容,避免溝通障礙。

3教師英語授課能力的增強

隨著國際教育合作的不斷加深,留學生教育的規模和質量不斷提高,對英文教學質量和授課老師的英語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醫學生理學這門課程的專業詞匯較多,且概念抽象不易表達,教師在課堂上能否與學生順利溝通與交流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對教師來說用英文講解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授課老師須以準確、簡練、易懂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同時需要老師在課上能熟練的用英語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學生能迅速掌握所學內容。針對這些情況,本學院多次開展相關口語能力訓練,舉辦多期英文授課培訓,以及鼓勵授課老師出國訪問交流。通過多種渠道訓練教師多實踐、多練習,糾正發音,使英語口語表達更流利。此外,學院還組織有經驗的專家通過聽課的方式,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出并加以解決。并給授課教師傳授留學生教學的經驗與心得,使老師全面了解留學生教學的特殊性和國外相關教學模式,提高留學生教學效果。

4教學過程實踐與改革

醫學生理學是研究機體各組成部分正常功能及其代謝變化和活動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8]。以往的教學多以教師為主,課上主要傳授課本中的知識,沒時間拓展和延伸課外知識,與學生的交流幾乎為零,導致學生聽課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這些問題,我校教師在課前充分了解留學生的教學背景和教學習慣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盡量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在留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采取啟發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分組討論教學、翻轉式教學以及“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更能引導學生思考,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充分鼓勵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具有自主思考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的留學生,全面提升留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驗教學對理論知識的深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9]??紤]到生理學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我們在有限的生理學學時中安排了血型鑒定、血壓測定、人體腱反射檢查等實驗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驗證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此外,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課前收集相關理論的小視頻,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觀看,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5教學成果評價

留學生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是留學生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因此須針對留學生教學的特點設定合理的教學成果評價體系[10-11]。采取多種評估手段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將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參與積極性、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以及課堂作業完成情況也納入考核范圍。學生的最后成績將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各項考核指標及卷面成績進行綜合評定。通過改革教學評價體系對留學生做出更加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并有助于提高學生平時對課程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留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通過校園網絡平臺向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并將學生反應的問題進行匯總和分析。通過以上對醫學生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多個環節實踐與改革,我們在留學生生理學教學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為今后留學生醫學生理學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在教學措施實施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如在今后的課程設計中可通過網絡信息平臺,課前將本次課的相關內容傳給學生學習,包含相關理論的小視頻和課件,讓學生提前對課上教學內容熟悉,提高留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另可根據留學生的就業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培養適應國際化競爭需求的高水平留學生。相信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教師們的共同努力,留學生醫學生理學教學質量將進一步提高,培養出適合我校專業特色的優秀留學生。

參考文獻

[1]王靜,潘群皖,王海華,等.淺談如何提高醫學生理學實驗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239-240.

[2]宋亮.生理學教學中逐步培養本科生科研思維的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6,37(18):18.

[3]尹亮,蔡偉娟.內分泌學臨床教學在外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之間的比較[J].農墾醫學,2017,39(1):93-94.

[4]王樂,李碧蓉,韓維娜.“微課”在生理學教學應用中的思考[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7):2697-2699.

[5]朱燕飛.創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高效學習的途徑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17(1):49-50.

[6]孔德營,秦偉,韓勇,等.醫學生理學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3):450-452.

[7]張麗娟,王躍秀,李利生,等.留學生教育中的全英文生理課教學實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7,37(10):1496-1499.

[8]趙爽,張勝昌,蒙山,等.醫學熱點融入病理生理學教學的探討[J].重慶醫學,2014,34(2):235-237.

[9]孫寧,向琴,錢琨.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校園旬刊,2014(8):96.

[10]張彩華,邢嶸.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留學生病理生理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的實踐與意義[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5,31(10):1895-1895.

[11]王穎,王昊,劉麗,等.提高醫學留學生教學質量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2):147-149.

作者:夏婷 張瑾 趙超亞 王春梅 王敏 單位:1.天津科技大學 2.遵義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