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關鍵影響因素研究

時間:2022-06-10 03:51:17

導語: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關鍵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關鍵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人工智能背景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選取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大二、大三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分析自主學習不同維度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結果大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于大二年級,兩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246,P<0.05)。自主學習六個維度中的內在目標維度與績點呈正相關(r=0.394,P<0.05)。單因素回歸分析顯示,以內在目標為自變量,績點為因變量,兩者存在線性回歸的關系。結論研究數據提示,內在目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關鍵的一個影響因素。此外,就業壓力也能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學要面向就業。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人工智能;自主學習;內在目標;績點

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提出了“新醫科”的概念[1-2]。人工智能[3-5]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備受青睞,成為新醫科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并推動了智能醫學的誕生。在此背景下,當前就業市場對醫學檢驗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需要懂創新、懂臨床、懂人工智能的人才。面對智能醫學的高要求和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在校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在增大。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由五年制變為四年制后[6-7],也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從學生角度講,如何在較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學業、適應就業市場需求,需要深入研究。大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就業質量有一定的聯系,本科階段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與學習成績密切相關;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將來能否適應新的智能醫學挑戰密切相關。因此,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自主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習者能夠管控自己的學習,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8]。自主學習能力受到學生主觀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9-10]。自主學習能力的測量[11-13]主要通過量表實現,量表劃分不同的維度對自主學習進行評價。以往的研究中,缺乏深入分析自主學習不同維度與學習效果的關系,也沒有闡明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影響因素。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找到了自主學習中與學習效果關系最密切的維度,并闡述了自主學習能力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上海健康醫學院大二、大三年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共126人為研究對象。兩個年級的學生都學習了相同的大一基礎課程,在基礎文化知識、學習環境、學風方面無明顯差異。

1.2研究方法

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在文獻研究[14]的基礎上編制了包含33個問題的問卷,問題來自相關的文獻和其他專業資料。在問卷設計中,將自主學習能力分為學習自我效能、學習控制、外在目標、內在目標、學習意義、學習焦慮六個維度。問卷量表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學生基本信息采集,量表問項1~4從所在年級、性別、生源地、畢業意向四個方面采集;第二部分為自主性學習能力測量量表,量表問項5~13測量學習自我效能,量表問項14~17測量外在目標,量表問項18~21測量學習意義,量表問項22~24測量內在目標,量表問項25~27測量學習焦慮,量表問項28~32測量學習控制;第三部分為績點采集,量表問項33以文本框形式填寫學生績點。測量量表均使用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每題的選項設置為“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完全符合”五項,分別對應的分值為1、2、3、4、5分。被試得分越高,表明相應品質越充分。得分率是學生每個維度的平均分與該維度總分的比值,得分率越高,反映該維度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問卷的α系數為0.95。1.3統計分析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數據質量經檢查后納入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方法研究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在大一期間學習相同的通識課程,學習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正常人體學、醫學遺傳學、檢驗導論等。通過問卷星軟件共發放143份問卷,剔除17份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12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8.1%,其中女生104人,男生22人。2.2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體狀況從總體上看,大二和大三學生的各維度得分率均超過及格線60.0%,提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尚好,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是,我們發現大三年級學生在六個維度上的得分率均超過大二年級,并且在內在目標這個維度上達到了最高值75.6%,表明大三學生的學習主觀因素,即在學習的內在目標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學習意義維度上,無論大二還是大三年級學生,與其他維度相比得分率都是最低的,說明兩個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的意義并不十分明確。這批數據的差異具有一定規律,提示不同年級之間、自主學習不同維度之間,存在特征性的差別(如表1所示)。

2.3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年級差異

大三學生在學習自我效能、外在目標、學習意義、內在目標、學習控制五個維度上的得分都優于大二,而且自主學習各維度得分相加后的總分也顯著高于大二,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此外,在學習意義維度上,大三年級的標準差為2.84,略高于大二年級的2.44;而其他五個維度,大三年級的標準差都低于大二年級,說明大三學生在這五個維度上,學生之間的差異要小于大二。標準差的數據表明,學生進入大三年級后,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在縮小。

2.4自主性學習各維度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可能存在相關關系,但究竟哪個維度與學習成績的關系最密切是一個值得分析的問題。我們沒有發現大二年級學生自主學習六個維度中任何一個維度與學習成績(學生的績點)存在顯著相關。但通過分析大三年級的數據,我們發現內在目標維度與績點的相關系數達到最高值0.394(如表3所示),相關系數顯著性分析顯示P<0.05,說明內在目標這個維度與績點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關。這一結果提示對大三年級學生來講,自主學習各維度中,與學習成績關系最密切的是“內在目標”,即學生學習意愿和動機的強弱。2.5自主學習內在目標維度與績點的線性回歸分析文章數據顯示,大三年級的自主學習各維度中“內在目標”這個維度具有突出特點,因此,我們以“內在目標”為自變量,績點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內在目標與績點存在線性回歸的關系(如表4所示),提示內在目標的改變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兩者存在因果關系。

3討論

3.1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大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優于大二學生

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六個維度來描述,其中學習意義、學習焦慮的定義從文字上就能理解。學習自我效能是指學習中的成就感和勝任感;外在目標指學生對外部環境獎勵和競爭的主觀反應;內在目標是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意愿;學習控制指的是學生主觀感覺能把控自己的學習成績。通過問卷調查數據分析,從不同年級的縱向比較出發,我們發現大三學生的自主學分顯著高于大二學生,自主學習六個維度中有五個維度高于大二學生。在大學學習環境中,年級越高的學生,對大學的學習生活適應越好,其自主學習能力也越高,這一規律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中也適用。從大二或大三年級的自主學習得分率橫向比較出發,學習意義這個維度在六個維度中都是最低的。說明即使到了大三,學生還沒有對學習的價值有深刻的認識。這一結果提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經常讓學生重溫大學學習的意義,從而改變他們的自主學習狀態。

3.2就業壓力可以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受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即學生的主觀因素和外部的環境因素。該研究發現,大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著高于大二年級學生,為了深入理解這一現象,我們召開了學生座談會。大三年級學生反映,進入大三后,隨著專業課的增多和實習的臨近,學生明顯感受到了就業的壓力。他們通過各種途徑詢問醫學檢驗專業的就業前景,發現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成績好是入門條件。此外,檢驗專業在畢業實習單位的分配過程中,把最優質的單位首先分配給成績好的學生,這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是他們進入大三后努力學習的動力之一。結合問卷調查數據和座談結果,我們認為環境因素中就業壓力的出現是大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高的重要原因。這一結論提示在對大學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他們盡早接觸工作崗位,這有利于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3內在目標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關鍵的一個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數據顯示:自主學習的“內在目標”維度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而且有線性回歸的關系,自主學習其他維度與學習成績并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此外,在大三年級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分率中,內在目標這個維度達到了最高值。這些數據提示,內在目標可能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關鍵因素。內在目標[15]是學生個人對學習的主觀調控因素,體現了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弱,深刻影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由此可見,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牢牢把握“內在目標”這個要素,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引入適應時展的教學內容,通過對智能醫學和人工智能的介紹,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孫博文 王思怡 吳蓓蔚 單位:上海健康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