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在臨床醫學的價值
時間:2022-12-29 10:19:42
導語:CT影像在臨床醫學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當前額臨床醫學中使用醫學影像進行檢查的方式比較多,比如常見的X線、ct和MRI等[1]。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一級醫學影像學的快速發展,多樣化的檢查方式在臨床診治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是因為每一種影像檢查都有自身的特點,所以在應用上也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中CT影像檢查作為使用比較廣泛的影像技術,在多種疾病的診斷和病情評估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醫院接受結腸癌診治的60例患者臨床資料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CT影像診斷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目的就是探究CT影像檢查的應用價值,現將研究進行如下報道。[5]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到醫院接受結腸癌診治的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參與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將腹脹、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病癥作為主訴,60例患者中有39例為男性患者,有21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均在38~60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48.96±3.61)歲?;颊咴诮涍^CT等影像檢查和病理診斷證實,參與研究的都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結腸癌的診斷指標,參與研究的患者均接受了手術治療,其中有21例(占35.00%)患者為乙狀結腸癌,有17例(占28.33%)患者為降結腸癌,有14例(占23.33%)患者為升結腸癌以及8例(占13.33%)患者為橫結腸癌,將一些存在嚴重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腫瘤患者進行排除。1.2方法。在經過CT影像檢查后確診,患者需要在術前停止飲食,對腸胃進行清洗處理,對患者行保留灌腸,使用的藥物為泛影葡胺(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藥廠,國藥準字H33021005,20ml:12g)患者藥物首次使用的劑量為900ml,再次使用藥物的劑量為1000ml;對患者腹部進行常規性和增強型掃描,患者采取仰臥體位,使用的掃描儀器為64排螺旋CT掃描儀,對患者的整個腹部進行螺旋式容積掃描,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盡心掃描范圍的擴大,厚度控制在1.0cm,時間在6S左右;隨后對患者進行增強性掃描,使用碘海醇(山東潔晶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469,50ml:17.5g(I))或碘帕醇(上海博萊科信誼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14,74g(I)/200ml/瓶)作為造影劑,采取肘靜脈注射的方式將藥物快速的注入到患者血管內,注射速率應控制在4.0mL/s,當達到閥值后,對患者進行動態三期掃描,容積和多平面重建,掃描結束在取得圖像后進行后處理,對患者的血管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7]1.3評價標準。術后對患者的病變組織進行部分的留取,對患者的病變組織進行鏡下查看,分析其病理變化,使用TNM分期標準對患者的癌變和發展情況進行評估[2],其中原發性腫瘤用T進行表示,將患者情況劃分成無法評估用TX、無明顯證據用T0表示、原位癌用T1表示、腫瘤侵襲黏膜下層用T2表示、固有肌層用T3表示以及漿膜下和漿膜層用T4表示等;另外,淋巴結用N進行表示,將患者情況分為無法評估用NX表示、無轉移用N1進行表示以及用N2進行表示的存在1~3、≥4的區域轉移;最后,遠處轉移用M表示,分別使用用M0進行標示的無和以及用M1進行表示的有兩種狀況[4]。對參與研究的患者實行隨訪觀察,其時間通常為6個月,對患者的術前和術后復發的CT影像檢查進行陰性和陽性的記錄,冰河病理結果進行比較分析。[8]1.4統計方法。研究的所有數據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并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進行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合病理診斷結果,術前的CT檢查準確率為85.00%,結果存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結果顯示,有19例患者出現了復發,術后復發CT影像診斷準確率為89.47%,結果存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表2。
3討論
CT影像診斷就是通過掃描儀對患者的病變位置進行掃描從而獲取多層次的圖像[3],根據其影像結果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CT影像作為三維圖像在多種疾病的診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的分辨率、操作簡單和無創等特點。通過CT在臨床醫學中的廣泛應用分析,對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血管疾病、頭頸部和胸部等疾病具有較高的使用和診斷價值。例如,在進行胸部疾病診斷中,對其進行增強型掃描可以清楚的看到患者的縱膈、肺門腫塊以及淋巴結增大等情況的變化,通過CT圖像,可以對患者的癌細胞進行中晚期診斷,并對患者的癌細胞轉移和浸潤等變化情況作出準確的判斷,對于實質性器官疾病CT掃描具有較為理想的成像效果。但是需要注意對于早期癌變CT影像檢查可能會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情況,這就需要結合多種檢查方式進行診斷,所以使用多種影像技術聯合進行疾病診斷更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值得注意的是。在疾病臨床診斷中,由于不同影像技術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每一種影像技術都不是萬能的,這就需要從適用性和經濟性等多方面進行考慮選取合適的影像技術[6]。CT影像技術雖然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但是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高費用和多次檢查輻射大等缺點,對于孕婦一類的特殊病人,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使用,避免出現不良反應。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結腸癌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用術前CT影響檢查和病理診斷進行對比,其中29例為T分期,20例為N分期以及10例為M分期,術前的CT檢查準確率為85.00%,由此,可以看出在術前癌變診斷中CT影像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隨訪結果顯示,有19例患者出現了復發,術后復發CT影像診斷準確率為89.47%,這就說明在癌變術后復發診斷中CT影像檢查仍具有較高的診斷率。
綜上所述,CT影像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較高的診斷率,都表明我國的臨床醫學技術出現了極大的進步,通過CT影像檢查能夠清楚的觀察到患者的病變情況,為臨床診斷和預后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鄧麗萍,董水霞.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7,36(02):166-168.
[2]程煒.探究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J].科技資訊,2017,15(04):249+251.
[3]彭峰河,彭如臣,蔡建新.比較影像學在影像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03):53-55.
[4]袁立華.CT影像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13,32(01):12+14.
[5]曹陽.醫學影像技術在疾病影像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7,18(02):42-43.
[6]夏志強,彭屹,劉力.醫學影像學在不同骨科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1):156-158.
作者:王海清 單位:浙江公安邊防總隊醫院
- 上一篇:淺談高職人體解剖學教學
- 下一篇:醫學影像學在肺結核的價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