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分析

時間:2022-02-16 09:29:24

導語:診斷學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診斷學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醫學類獨立學院中“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是最新值得探討的問題。文章以“雙師型”師資隊伍為探索對象,從醫學類獨立學院“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背景和培養模式入手,旨在總結出醫學類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培養的獨特模式,以解決醫學類獨立學院對“雙師型”教學團隊的需求,提高整體師資水平及教學質量,為醫學類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一種獨特的方法。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醫學類獨立學院;培養模式

教師隊伍的發展是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沒有好教師,何談好教育?“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源于21世紀90年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瓶頸,誕生于高職院校師資培養實踐的總結。[1]“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較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不但要對本專業的知識有較深的了解,還要有較寬的相關知識面,能把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的教師。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指出了關于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及“雙師”隊伍建設等方針政策。2019年9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啟動實施了《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它旨在突破“雙師型”教師個體發展與團隊建設的結合,大力提升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發展的內涵。[2]本文將從統一標準、強化督導等方面,以《方案》對“雙師型”教師的界定為依據,探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醫學類獨立院校發展的意義?!斗桨浮分刑岢?,職業院校中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應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一半以上。然而,目前醫學類獨立學院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尚處于摸索階段。為了更好地緩解醫學類獨立學院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緊缺的現狀,發揮“雙師型”教師人才在獨立院校師資隊伍中的獨特作用,筆者通過對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進行研究,為后期江蘇地區甚至全國范圍內醫學類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及現實參考。

一、背景資料

目前,國內“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典型案例大多集中在工科類院校,少見于醫學類院校。而我院作為以新的機制創辦的醫學類獨立學院,為連云港市本地醫學教育及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我院第一附屬醫院以培養高素質臨床醫學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努力打造教學醫院、臨床醫學院等基地知名品牌,實現教學相長、醫教相長。然而,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加上就業形勢嚴峻,社會對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畢業生除了要夯實理論基礎外,還要提高實踐能力。[3]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的關鍵。目前,“雙師型”教師主要來自國內外各大醫學院校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掌握了豐富的技能和知識,但是缺乏教學相關的課程培養,仍需從各方面進行改進和提高。盡管目前醫學類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但其仍然具有符合實踐科學意義及廣泛的應用前景。

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措施

(一)結合連云港當地特色,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探索

醫藥產業是連云港市的一張名片,現在眾多知名藥企發展迅猛,急需大量能服務于地方醫藥產業建設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息息相關。因此,本科院校在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過程中應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建立起有自身專業特色的培養體系,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制訂對應的方案,定期與科研機構、醫院等進行深層次交流合作,以促進“雙師型”教師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術的雙提升。具體措施包括實行導師制,并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各種講課比賽、教案評比及思政課大賽等活動,促進年輕的“雙師型”教師在競爭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同時,組織學生對“雙師型”教師進行打分。安排年輕“雙師型”教師擔任班主任,并把班主任經歷作為職稱晉升的必需條件,提高“雙師型”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對年輕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考核,并以此考核的結果為依據決定年輕教師是否評優。

(二)結合院??蒲薪ㄔO,提高對“雙師型”教師的科研要求

我院每年對“雙師型”教師的科研制定考核標準,如達不到要求則扣罰部分績效,以此激勵“雙師型”教師主動將工作經驗轉化成科研成果。鼓勵年輕的“雙師型”教師承擔教秘工作,有計劃地培養年輕教師的科研能力,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培訓“雙師型”教師撰寫國家及省自然科學基金標書,對申報課題的年輕教師進行獎勵。鼓勵年輕教師考取博士研究生,全身心脫產深造科研能力。組織博士及碩士論壇會,鼓勵年輕醫生進行學術經驗交流,開展科研合作。

(三)加強“雙師型”教師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校及醫院聯合制訂培養計劃,開展不同形式的培訓活動,我院內部的“雙師型”教師定期分享教學經驗,組建教學研討會,互相學習。高校通過專業帶頭人領軍能力研修、“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培養等方式培訓年輕教師,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

三、“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路徑

(一)加強“雙師型”教師上升途徑的規劃,健全獎勵機制

“雙師型”教師的報酬應高于一般教師,高??赏ㄟ^政策調整加大補貼力度,以區別“雙師型”教師和一般教師,鼓勵一般教師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另外,高校應該建立獎勵激勵機制,激發“雙師型”教師的工作熱情,完善其職業上升的路徑,使其更好地為高校培養人才,幫助年輕教師盡快適應工作的要求。我院應依照培養目標優化已有的評價機制,把教學業績及實踐能力作為“雙師型”教師優秀評價、職稱評定、學科及學術帶頭人選拔的重要條件,對優秀典型應給予績效傾斜;同時在學術交流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采用掛職、兼職的手段鼓勵“雙師型”教師發揮工作激情,增設特聘崗位,拓寬“雙師型”教師兼職從教通道,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刺激“雙師型”教師參與的主觀能動性,以此形成良性閉環。[4]我院不應局限于短期的激勵行為,要著重于長久的激勵機制,培養“雙師型”教師對自己和學習發展定位價值觀的認同,[5]從而吸引更多的臨床醫師加入“雙師型”教師隊伍。

(二)規范管理模式,多種舉措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校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發展和教師培養目標,以教師能力提高為核心,以管理制度創新為動力,通過資源共享,依靠附屬醫院以“醫教研一體化”形式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業轉移,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進程,促進和引導年輕教師走“雙師型”教師的發展道路,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醫學生教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大力推動我院現有優秀“雙師型”教師完成南京醫科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學位,提高現有“雙師型”教師隊伍水平,充實現有“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客觀公正的評價指標,調整管理方法,引導年輕教師在醫教研一體化的形式中提高其綜合素質,與我院第一附屬醫院形成高效的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共同為連云港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豐富實踐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之際,依托豐富的網絡教學方法,通過我院第一附屬醫院網絡教育課程體系,“雙師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開發和建設專業課程,采用網絡授課新形式,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滿足我院對醫學人才培養的要求。將實用性課程引入學生課程體系中,把國內外的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研究充分融入教材,引進與資格證書考試緊密相關的課程,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拓寬培訓形式,提高教育程度

“雙師型”教師目前的培訓形式單一,且技能及師資方面的培訓都有很大的欠缺,頻率過低,導致“雙師型”教師在教學中易形成思維定式,無法發揮其創新精神。高校需要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教育程度,使“雙師型”教師的教學及實踐能力持續提高。眾所周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醫學類院校的最佳教育模式,因而“雙師型”教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半p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屬于高度創新的探索,具有顯著的優勢:①有利于融合連云港醫療特色、優勢,優化我院臨床教學及人才輸出;②有利于豐富醫學理論及實踐教學模式的多樣化,促進醫學教育水平的提高;③有利于促進院校間醫教研水平的融合、發展,促進連云港地區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半p師型”教師對院校合作的公有民辦獨立學院承擔了相當關鍵的教學、科研工作,具有特殊性及相對重要性。目前,國內對醫學類獨立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研究較少,醫學類獨立學院校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及儲備沒有深刻地認識。本文首先提出結合連云港醫藥產業的優勢,通過依靠我院第一附屬醫院以“醫教研一體化”形式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產業轉移;其次,通過各項舉措進一步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進程,促進和引導中青年教師走“雙師型”教師的發展道路,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醫學生教育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進而樹立成功典型,推廣至江蘇省甚至是全國醫學類院校,為醫學類獨立學院的發展提供案例。

參考文獻:

[1]顧志祥.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研究[J].職教論壇,2019(2):99-102.

[2]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

[3]齊昌洋,張靜.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89.

[4]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Z].2019-03-29.

[5]張超,姜景山,趙延喜.新時代一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0(3):134-135.

作者:彭中興 王耀晨 李一鳴 趙云峰 尹德錄 單位: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