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踐

時間:2022-12-23 11:13:03

導語: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實踐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在實際教學應用中的成果。方法:組建在線課程教學團隊,選擇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等多個范疇并基于循證醫學的指導和中醫臨床經驗,結合專業需求設計課程內容,對213名2019級護理專業四年制本科生展開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教學內容的實施分為線上和線下,考核方式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并于課程結束后進行課程滿意度調查。結果:213名學生均完成學習任務并完成考核,平時成績為(88.45±6.24)分,期末成績為(82.66±5.32)分,綜合成績為(84.98±5.79)分,及格率為92.96%。課程的課程滿意率達到92.96%。結論:開展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對學生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果,課程滿意度較高,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關鍵詞:中醫臨證施護;在線課程;課程建設;多元化教學

中醫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的病種分類和分證更是結合了祖國醫學中獨特的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原則,將其融入護理實踐并作為一門課程強調了其實用性和科學性[1-2]。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和教學形式的日益多元化,在線課程教學依托網絡教學模式可更好的整合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將《中醫臨證施護》作為護理專業課程之一,在2018年于公共課程平臺上線,探討了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在實際教學應用中的成果,對此進行了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將213名2019級護理專業四年制本科生納入研究對象,男33名,女180名;年齡為19~22歲。專業課程包括護理學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康復醫學、護理管理學、中醫學概論、護理基礎階段學習等,專業基礎課程為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生物化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系統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等。《中醫臨證施護》專業課程之一,開放在線課程,2018年于公共課程平臺上線。1.2方法(1)教學團隊組建。教學團隊包含教授2名、副教授1名、講師5名,共8名參與教學課程的設計與組織,學歷情況為博士2名、碩士5名、本科1名,教學工作年限均超過3年,教授和副教授教學工作年限超過10年。教學團隊選擇1名教授作為負責人,1名教授與1名副教授為指導講師,5名講師作為臨證施護主講教師。(2)在線課程內容設計。《中醫臨證施護》包含多種常見病種的臨床對癥施護,病種涉及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等多個范疇,基于循證醫學的指導和中醫臨床經驗,結合專業需求設計課程內容。課程設置為40個學時,分別為24學時的理論課程培訓和16學時的護理實踐培訓,培訓方法選擇在線課程和網絡平臺互動的形式,課程內容根據不同中醫病證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例如內科病癥中頭痛的臨證施護課程教學內容則首先應區分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的辨證區別,其中外感頭痛又分為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通,內傷頭痛分為肝陽頭痛、氣虛頭痛、血虛頭痛、腎虛頭痛、痰濁頭痛等,根據不同的辨證制定不同的生活護理、服藥護理、飲食護理要點從而展開臨證施護。護理教學的呈現形式可包含視頻講授、動畫結合、臨床病例講解等,制作視頻、PPT、動畫等多種形式講解知識點及中醫技術操作視頻,每節課程后設置隨堂練習,開放討論區以供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溝通和答疑。(3)在線教學內容實施。課程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兩部分,故教學內容實施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上教學中,課前教師上傳教學資源、發布預習課程任務、檢查學生課程進展情況、回答討論區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中通過課件、視頻及平臺互動模式集中解答學生問題、開放隨堂小測試并總結當堂護理課程內容并布置課后學習任務,課后教師查看學生學習任務并進行總結和課程準備。學生課前下載或在線觀看學習資源、參與互動討論,課間掌握吸收臨證施護要點學習重難點、參與課堂研討,課后完成學習任務并總結反思。線下教學中,由指導教師帶領展開護理實踐培訓,觀察并學習不同病種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課程結束后進行考核。1.3觀察指標考核方式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各項滿分均為100分,平時成績占比40%,期末成績占比60%,平時成績包含隨堂測試和小組匯報表現成績,期末成績包含問答測試和實踐成績。采用自制課程滿意度問卷統計學生課程結束后對課程的教學滿意度情況,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課程設置是否合理、課時時長是否合理、授課形式是否多元、授課內容是否豐富、教學水平、答疑是否及時、考核難度是否合理、課程內容制作水平、課程是否具有吸引力等問題,并根據不同滿意程度記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并分別記4分、3分、2分、1分,計算平均分并進行滿意度分級,1~10分為不滿意,11~20分為一般滿意,21~30分為較滿意,31~40分為非常滿意。1.4統計學方法整理收集考核成績并收回調查問卷,將數據資料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生考核成績統計213名學生均完成學習任務并完成考核,平時成績為(88.45±6.24)分,期末成績為(82.66±5.32)分,綜合成績為(84.98±5.79)分,及格率為92.96%。見表1。2.2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統計213名學生均完成了課程滿意度情況調查。見表2、表3。

3討論

《中醫臨證施護》作為護理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基于循證醫學、中醫理論的指導,通過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出現的各類癥狀進行概括并分析此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辨證方法則采取八鋼、臟腑、營衛氣血等,并對不同病種、不同證候實施不同護理方法,從而達到更好的護理效果[4-5]。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一方,受到時間、地理位置、教學資源等的影響,例如師資力量、實驗條件、管理體系、政策法規等,被動地從傳統課堂模式中有限地吸收知識[6]。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和教學形式的多元化,依托網絡教學模式整合中醫藥護理資源而開發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成為了新的教育形式,有效促進了教學公平和教學內容改進[7-9]。本次研究采取了《中醫臨證施護》線上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課程包含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兩部分,教學形式也相應分為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教學內容中包含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等多種常見病種的臨床對癥施護,通過課件、視頻、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實現。課前學生和教師分別展開準備工作,從而對課程進行預習和深化。課中則是教學內容的滲透和對線上學習知識的隨堂檢測。課后學生則鞏固課堂內容,并通過練習、討論等方式解決課業中的難點問題[10-12]。本次研究中,2019級護理專業本科生在接受《中醫臨證施護》在線課程后,綜合成績達到(84.98±5.79)分,及格率達到了92.96%,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研究結果也表明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有助于實踐推廣展開。綜上所述,開展中醫臨證施護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對學生的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果,課程滿意度較高。

作者:姚玲娜 單位:浙江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