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助推農業產業扶貧思考

時間:2022-03-19 02:50:12

導語:品牌建設助推農業產業扶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品牌建設助推農業產業扶貧思考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這是對農業產業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強調了在貧困地區發展好產業對于實現精準脫貧和穩定脫貧的重要性。通過在一些先進和傳統農區發展產業的經驗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當地特有的農業生態資源,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強化農業品牌的培育與建設,通過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同樣,在貧困地區也可以通過開發資源特色產品、開展品牌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業產業收益,強化產業發展對脫貧工作的推動作用,可實現有效和穩定的脫貧。近兩年來河北省博野縣在農業產業扶貧工作中,突出發展特色產業,強化品牌培育和建設,進一步提升了產業扶貧成效,為在貧困地區開展品牌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

一、博野縣品牌建設經驗與成效

博野縣是平原小縣,總面積331平方公里,總人口27萬。在開展品牌建設之前,全縣農業基礎薄弱,耕地面積33.4萬畝,種植以糧食作物為主,其它產業還有苗木、麻山藥、梨、柴胡和設施蔬菜等等。2017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7.75萬畝,苗木種植面積7.5萬畝,麻山藥種植面積1.2萬畝,梨種植面積0.86萬畝。畜禽養殖以生豬和肉雞為主,2017年有規模以上養殖場111家,每年出欄生豬9萬頭,肉雞650萬只,蛋雞30萬只,肉羊3萬只,肉牛2000頭,奶牛存欄1000頭。產業規模都不大,全縣農產品中僅有4個產品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農業生產存在“種類多、規模小、品牌弱”的狀況,產業效益偏低。根據這一情況,博野縣認真梳理農業產業結構,挖掘和重點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圍繞“挖掘博野縣獨特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打造知名品牌,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產業扶貧思路,狠抓品牌建設工作,經過兩年左右時間,全縣農業產業在質量和效益上都有較大提高。1、制定規劃、選擇特色產業、突出品牌建設產業發展,規劃先行。博野縣在對全縣農業生態資源普查基礎上,認真梳理具有獨特區位資源和歷史傳承特色農產品產業,經過專家論證確定了具有千年種植歷史古梨園的梨產品、河灘沙質土壤環境種植的麻山藥、反季節設施水果等十余種產品作為縣域特色產業,制定縣域特色品牌建設規劃,積極打造標準化生產、優質健康的品牌產業。為更好的發揮產業扶貧作用,博野縣將品牌建設內容寫入博野縣產業扶貧工作總體規劃,統籌扶貧資金覆蓋品牌建設工作,并將品牌建設成果納入考核指標。通過科學系統的產業頂層設計,博野縣解決了農業產業混亂無序的問題,形成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種養殖產業布局,農業生態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奠定了品牌建設良好基礎。2、創建示范基地、推行農業標準化品牌建設,產品質量是基礎,推行標準化生產是產品質量的保證。按照品牌建設規劃,博野縣選擇具有一定資源環境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的生產園區作為品牌建設試點單位,創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帶動周邊生產主體開展標準化生產。因地制宜,根據示范基地生產管理條件等因素,選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國際良好農業規范等不同質量要求等級的標準作為示范基地生產標準進行推廣和實施。主要從產地環境、投入品管理、人員培訓、生產記錄檔案、技術規程、可追溯制度等全產業鏈關鍵環節入手,制定和完善示范基地生產技術標準和制度規范,定期對基地建設和標準化執行進行輔導和督促。兩年來共創建河北匯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博野縣金杰蔬菜種植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中國良好農業規范示范基地2個,博野縣林豐果品專業合作社、博野縣沃園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博野縣盼安林果種植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示范基地10個。通過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試驗示范工作,強化生產過程關鍵環節的管控,示范基地實現了產地環境清潔、投入品管理規范、體系制度健全、生產管理記錄完善、產品品質優異等成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3、積極引進創業返鄉優秀人才、培育新型主體品牌建設,需要有先進生產經營理念的能人帶領。博野縣一是出臺了吸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相關政策,尤其是參與產業扶貧項目的優秀人才,在項目建設中的土地流轉、建設資金、農業貸款和保險等方面均予以傾斜保障,讓人才能“安下心、干成事兒、留得住”。二是加強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主體培育,幫助其在制度完善、資金管理、產品營銷等方面向市場化、現代企業管理等方向優化,從單純義務幫助農戶組織60生產到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參與市場競爭的轉變。通過吸引人才,涌現了韓朝輝、劉士良等一批的致富能人,開展果蔬生態采摘、旅游觀光、體驗農業等高品質新興產業,形成“千畝社”、“翠偉”等自主優質品牌,帶動1200多戶貧困戶參與產業生產,實現穩定脫貧。4、加強技術引進與培訓根據產業規劃,邀請特色產業相關省部級科研院校專家組成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組,定期開展產業品牌建設會商、技術指導等工作。兩年來先后圍繞特色產業發展所需關鍵技術、營銷技巧、品牌創建等內容組織培訓14次,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河北農業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國內省內知名專家28人次進行授課和現場指導,培訓學員760人次;印制和發放相關技術培訓明白紙、手冊等宣傳學習資料1200多份;組織鄉鎮干部、農業企業負責人和農業技術人員等30余人次赴省外參加全國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培訓班,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培訓班、赴浙江省安吉縣、福建省壽寧縣等農業發展先進地區參觀考察休閑觀光農業和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通過加強先進生產技術和品牌建設技術培訓,使博野縣生產經營主體和技術骨干轉變了傳統落后的生產觀念、提升了生產和管理技術水平,大大增強了發展產業長效脫貧的積極性和信心。5、強化龍頭企業合作和優質項目引進除加強縣域當地龍頭企業培育外,積極完善和優化招商政策,通過引進國家級龍頭企業與當地企業合作,提升當地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建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縣內苗木基地資源優勢,引進林下經濟項目,提高產出附加值。福州超大農業現代集團與博野縣河北匯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物聯網+土雞散養+精準扶貧”項目,采用可驗證的定制化優質禽畜電商模式,直接對接養殖戶與消費者,養殖戶不需要具備大量專業技術和勞動力,即可實現林下土雞散養,全程質量監控,以銷定產。每只雞可為貧困戶帶來收益30-40元,按每戶人均飼養200只計算可保證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該模式為解決缺乏專業技術和勞動力的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提供一條有效途徑,也非常適合博野縣苗木多、貧困戶多為無勞動能力的情況。6、加大品牌營銷力度,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產品也要加大品牌宣傳和營銷才能體現優質優價。博野縣一是積極組織和推薦示范基地和產地環境好、產品質量高的生產經營主體申請商標注冊、申報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等“三品一標”認證,通過外部機構檢查,在生產和管理過程中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產品質量,通過認證的產品也可以借助認證品牌的公信力和宣傳平臺提升產品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二是組織特色品牌產品參加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優質農產品展銷周等省部級農產品交易會,利用全國知名交易會平臺宣傳展示特色農產品。三是積極組織電商與特色產業主體對接,利用微信、淘寶等現代網絡銷售平臺推銷產品,多方面拓展銷售渠道。兩年來,博野縣認證產品數量得到快速增長,新成功申報博野縣金茹源食用菌種植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草菇、博野縣綠康麻山藥專業合作社麻山藥、博野縣東旺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西紅柿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個,河北匯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葡萄等國際良好農業規范(GAP)一級認證2個,博野縣金杰蔬菜種植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綠甘藍等綠色食品認證4個,博野縣有效認證品牌總數達到了28個,產品銷售效益平均增加10%左右。銷售渠道的多樣也使產品產的出賣得完,沒有出現產品滯銷和銷售困難的情況。

二、博野縣開展品牌建設促進產業扶貧的啟示和建議

1、加大政府對品牌建設的重視和推動力度品牌建設是個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標準化、組織化、現代化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單純依靠生產者自身難以完成,尤其是在貧困地區,生產經營主體一般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勢單力薄,更難以完成品牌建設。需要政府組織扶貧資金、技術等資源幫助生產經營主體完成標準制定、組織建設、生產過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造。2、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因地制宜,制定覆蓋全產業鏈的生產和管理的標準體系,開展標準實施試驗示范,確保生產過程各個關鍵環節操作規范,保證產品質量符合標準要求并且穩定可靠,為品牌建設打牢堅實基礎。3、加強品牌主體培育品牌建設的載體是生產經營主體,要實現農產品品牌化,生產經營主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組織化程度和現代企業管理能力,貧困地區的主體通常規模小、組織化低、缺乏市場競爭意識,需要加強主體自身生產管理能力建設,也可以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合作實現管理體系的升級。4、加強品牌營銷能力建設品牌的打造,要讓市場看得見、得到市場的認可,需要創建多樣化的銷售渠道把產品推介出去,尤其是借助現代網絡科技,積極對接電商,實現產品與品牌的快速傳播。目前各類展銷平臺名目繁多、良莠不齊,要選擇影響力大、有實力的知名展銷平臺來宣傳和展示產品和品牌,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5、項目引進注重提升貧困戶的參與度對于勞動能力弱的貧困戶除了參與產業的入股分紅外,還應在引進項目時注重考慮這類人群,選擇生態放養等勞動力投入低的產業類型,盡可能使更多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生產和品牌建設中來,扶智與扶志相結合,也是貧困地區品牌建設的一大特色,能夠得到社會大眾消費者的認可,在市場上贏得“消費扶貧、優先購買”的支持。

作者:黃魁建 邊艷輝 李飛 李明遠 單位:1、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2、河北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總站 3、博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4、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