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和對策

時間:2022-08-23 09:41:23

導語:茶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葉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和對策

1西鄉茶葉企業經營特點與現狀

1.1茶葉企業總量不斷擴大。2016年,全縣擁有各類茶葉加工企業286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9個。各企業茶葉銷售總量達6813噸,占全縣茶葉總產量的81.3%,銷售產值達8.67億元,占全縣茶葉總產值的86.4%,分別比上年增長26.5%和24.4%。1.2骨干龍頭企業不斷壯大。通過扶優扶強,全縣涌現出了一批規模較大、競爭力較強的茶葉龍頭企業。截止2016年底,建成規模以上茶葉重點企業39家,其中,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總投資額達6.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達2.76億元,年加工能力7000噸,年銷售總收入達8.67億元,全縣規模以上茶葉加工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家,銷售收入三千萬元的企業5家,銷售收入兩千萬元的企業5家。特別是近年來,保健茶生產線建設、茶葉有效成分提取、茶葉清潔化生產線建設等一批茶葉重點項目的陸續實施,標志著該縣茶葉加工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茶葉龍頭企業的規模和整體實力顯著增強。1.3茶葉加工業框架體系逐步建立。近年來,該縣充分依托資源優勢,大力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圍繞茶葉新品種研發、新工藝引進做文章,實施多元化深度開發,延伸茶葉產業鏈,提升茶業綜合效益,初步形成了產品類別齊全、加工層次多樣的茶產品加工體系。除生產加工名優綠茶外,積極研發具有西鄉地方特色的紅茶、黑茶新品,投放市場后,反響良好;建成秦自然、東裕茶多酚提取生產線項目,進一步提高了茶資源利用率,豐富了茶產品,延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茶葉在深加工領域的新突破。1.4茶葉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取得新突破。為切實加快茶葉標準化建設工作步伐,提高茶葉生產加工水平,提升茶葉質量,從2015年開始,該縣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引進茶葉清潔化生產加工技術,引進名優茶、炒青綠茶清潔化連續生產線18條。有20個茶葉企業3.8萬畝茶園通過了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茶認證,陜南綠茶、鵬翔通過歐盟、美國、日本有機茶認證,認證面積2386.5畝,在全市茶葉行業尚屬首家,使全縣有機茶認證面積超過4萬畝。17個茶葉企業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大部分企業均已取得QS認證標志。午子綠茶、東裕茶業、鵬翔茶業等企業先后獲得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中國馳名商標、陜西省名牌產品、陜西省著名商標等多項榮譽稱號,并在國內外各大茶產品展示和質量評比活動中取得佳績,在宣傳推介西鄉茶葉的同時,也為企業自身帶來了效益。1.5茶葉銷售市場份額逐年擴大。以“龍頭”為帶動,各茶葉企業一手抓生產加工水平的提高,一手抓外銷市場的拓展,通過工業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的運作和管理模式,憑借精美的包裝和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縣內外客商和廣大消費者的普遍認同,產品市場需求旺盛,除在國內各大中城市銷售外,還出口至美國、俄羅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部分茶葉企業還被鐵路、交通、旅游、航空航天等部門和單位系統指定為綠茶定點采購單位。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縣茶產品銷售總量中有近6成都銷往了外省,其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重慶等國內一線城市的銷售份額較往年有所增加。

2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2.1企業整體實力不強,缺乏帶動力大的龍頭企業。雖然,目前全縣發展各類茶葉生產加工經營企業280余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余戶,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示范帶動能力較弱,輻射影響仍然不大,綜合實力不強,沒有形成規模,除了午子綠茶公司以外,還沒有產值過億元的茶葉加工企業。茶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人才資源缺乏,綜合實力不強,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滯后,影響了企業的市場輻射能力和基地建設帶動能力。2.2茶葉原料基地基礎薄弱,產量低。目前,全縣無性系良種茶園占總面積的32%,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同時,機械化采摘條件尚不成熟,仍處于探索階段,茶葉采摘人力不足,勞力緊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導致茶樹鮮葉不能及時按標準全部采收而浪費,影響了產量和收益,成為制約茶葉企業在生產運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2.3茶葉標準化工作相對滯后,制約茶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縣內的30余家龍頭企業,除部分已參與和通過ISO9001、14000國際質量、環境體系及綠色食品、有機茶等系列茶葉標準化認證工作,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茶葉標準化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工作力度不強,難以形成一套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標準化生產管理制度。從目前全縣茶葉企業標準化工作整體開展情況來看,企業標準化工作步伐較為緩慢,有待加強提高。同時茶葉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不完善。茶葉生產和產品質量標準化程度較低。2.4茶葉品牌創建力度不夠,缺乏知名度高、影響力強的茶葉品牌。目前,全縣茶葉企業擁有注冊商標20余個,陜西省著名商標10個,僅有全國馳名商標1個。茶葉公用品牌和企業自有品牌市場開拓與促銷不夠,大多數茶企業由于缺少專業營銷管理人員,品牌創建缺乏長遠規劃,品牌宣傳投入少,推介力度不大,形式單一,品牌雖多但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少,茶葉品牌建設亟待加強。2.5茶葉產品單一,深度開發不足、延伸產品較少。僅限于采摘、加工銷售,產業鏈條較短,茶葉深加工仍處于起步階段,茶葉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茶葉產品形態較為單一,產品附加值較低。2.6品牌保護與開發亟待加強。“午子仙毫”是該縣的“金字招牌”,歷經數年打造。2007年,漢中市政府將全市名茶品牌整合為“漢中仙毫”。但目前市場上一些經銷企業不惜犧牲西鄉茶葉質量信譽,用外地茶假冒“午子仙毫”、“漢中仙毫”茶進行銷售,極大地損害了西鄉名茶品牌的聲譽,對西鄉茶產業發展極為不利。西鄉茶葉品牌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3加快推進茶葉企業經營管理的對策

3.1推進企業規模擴張。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不斷加大對茶葉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扶持市級以上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作為企業自身要加快資源整合,加快發展步伐,特別是要抓住當前全縣上下大力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建設的大好機遇,有規模地開發茶葉原料基地,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成為開拓市場,帶動基地,聯結茶農的企業龍頭,使其逐步向規模型、專業型、現代型、科技型的現代茶葉經營企業過渡,不斷壯大企業實力,帶動產業發展。3.2加快企業標準化建設步伐企業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茶葉標準化工作的開展力度,特別是建立和完善一套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標準化生產規范管理制度,業務部門要積極協助和指導企業開展茶葉標準化生產工作,逐步使該縣茶葉企業的標準化工作步入正規,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3.3強化企業宣傳推介茶葉企業要想自己的產品深入人心,除了有好的產品質量外,廣告也是不可少的。企業的廣告形式多種多樣,有電視、報紙等媒體廣告;有以回報社會開展公益活動的廣告;還可以通過設立茶館、茶樓、進行茶道表演,起到吸引消費者的廣告作用。廣告不僅可以在媒體上做,一些活動的開展也會帶來廣告效應,如通過組團參加國內外各項大型茶事活動、開展各類商業性贊助活動等方式擴大企業宣傳,樹立企業形象,增強產品效益。3.4加強企業人才培訓茶葉企業的發展,既要立足國內市場,又要放眼國外,因此,必須培養和引進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在培養和引進人才的同時,還要注重對本企業技術工人的培訓,使他們通過學習,精通多項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整個廠的效益。員工的素質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將會大大提高??傊行⌒筒枞~企業只有正視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在經營管理上,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揚長避短,才能不斷壯大,向前發展。3.5充分發揮業務部門職能作用大力倡導現代工業生產管理模式,推行集約化經營,引導企業走規?;托б婊漠a業發展之路。同時,積極爭取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進企業實力不斷增強。

作者:譚波 單位:陜西省西鄉縣茶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