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社交工具中的企業營銷論文

時間:2022-09-28 09:37:28

導語:移動社交工具中的企業營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社交工具中的企業營銷論文

一、移動社交工具的主要特征

1.移動性與即時性

近三十年來,很少有一種人類發明的產品像手機一樣,可以與人形影不離,并如此徹底地改變了人類溝通、交流的方式。那么,微信等附身于智能手機的移動社交軟件,與QQ、MSN等傳統網站社交工具相比,無疑更具機動性。對廠家而言,移動社交工具對商家的吸引力還在于能使得“隨時隨地進行營銷”的理念變為可能。也正是這個原因,移動社交工具又可以表現為即時性。比如,微博可以提供“新消息”推送服務,微信則可以提供消息即時提醒服務,即便在客戶離線的情況下,相關消息也會被推送到相關軟件中,在客戶登錄的第一時間內接收到,做到與手機的真正綁定。而QQ與MSN等傳統網絡社交工具,優勢在于即時通信,但在對方離線狀態時卻無法讓用戶即時接收。也正是具有了移動性、及時性兩個特點,移動社交工具改變了傳統移動通訊的盈利模式,即由按短信功能計費的移動聯絡,轉變為按照流量來計費。

2.“自媒體”特征

曾經有人指出,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總編輯”。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傳統媒體的新聞話語權依舊無可撼動,而移動社交工具的出現真正改變了這一切,這體現在新聞接收和新聞傳播上。移動社交工具,微博和微信真正實現了新聞的個人起點。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就可以整合一個人的不同交友群體,并實現交叉互換。通常情況下,一般使用手機交流的是見過面的親密朋友;使用QQ在線軟件交流的一般是素未謀面的網友;而使用QQ郵箱交流的一般是工作交流的伙伴。但在微信中,可以做到讓用戶手機通訊錄、QQ好友和郵箱聯系人,做到自動匹配。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拓展了朋友的范圍,二是模糊了一個人不同交友圈的界限,其結果是使得人們之間的信息傳遞更為快捷和方便。個人交友范圍的拓展,為自媒體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因為根據“六度空間”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即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也就是說,一個人利用移動社交終端的消息,理論上只需要經過六個人就可以傳至全世界。從實際情況看,在移動社交工具產生后,人們利用微博、微信傳播信息的效率確實提高了。許多突發事件、輿論觀點都通過微信“朋友圈”病毒式的擴散,迅速達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新聞接收上,傳統媒體,特別是紙質媒體的強勢推送優勢不再,因為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訂制”自己關注的頻道,甚至可以選擇性“屏蔽”不感興趣的新聞。而這種選擇性,也有助于尊重客戶隱私。比如,微博在時,可以設置“可見范圍”,而微信則可提供專門的隱私設置,如提供好友驗證、推薦給好友、通過QQ號搜索等,因為在朋友圈中,信息目前僅僅面對有聯系方式的朋友開發,間接起到了保護隱私的作用,而不會像傳統網站或個人主頁那樣被非主動的隨意瀏覽和關注。

3.信息到達率

對于企業真正有商業意義的,是移動社交工具所帶來的信息到達率,而這得益于上文提到的“移動性”和“自媒體”特性。因為微博、微信信息的可“訂制性”,使得這種以人際關系為基礎的信息流動到達率有了保證,閱讀率非常高,這相比于企業在電視、報紙上花費巨資進行的宣傳,效果更理想。

二、微博、微信優劣勢分析

1.微博營銷的優劣勢

(1)優勢

許多中小企業中意微博的原因,并非僅僅注重宣傳效果,微博的低成本優勢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傳統媒體(紙媒、電視等)進行廣告營銷,企業在年初需要進行廣告預算儲備。比如,一份都市報一個版面刊登一次的價格為2萬元,而電視臺、電臺,一個30秒新聞,全年價格就要幾十萬元。再加上廣告制作聘請專業團隊、演藝界明星,廣告中介商等,很多企業僅在一個城市的廣告預算至少在百萬元人民幣以上。但最重要的是這些廣告宣傳效果是被動宣傳,很難具體量化宣傳效果。上述問題恰恰為微博營銷的興起提供了條件:首先,微博的成本低廉,一般來講,一個中小企業的微博運營成本,一年也就在10萬元左右(包含人力);其次,基于自媒體屬性,微博宣傳的廣告內容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在當前紙媒、廣電系統的廣告仍較為死板的情況下,微博可以用文字、視頻和語音,實現立體化宣傳;最后,就是從具體覆蓋人群看,微博營銷快速且精準度高。因為根據微博的規則,消費者在關注企業的微博后,才會看到該企業的一些消息。按正常情況,如果是消費者自己主動關注的,說明他們本身就十分關注企業的營銷信息,不再是企業營銷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在企業的引導下,上述消費者會更多地介入到企業的營銷活動中,并成為營銷的制作者和分享者。應該說,微博營銷也為企業開展口碑營銷提供了陣地。在傳統營銷理論中,口碑營銷應該是在熟人間進行口口相傳,來促進產品銷售。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生態系統的構建,陌生人對一個企業的聲譽影響越來越大。有時,一位名人的愉悅購物體驗評論,帶來的后續購買量常常是驚人的。

(2)劣勢

由于在互聯網時代,粉絲是企業微博的影響目標,沒有粉絲數量,也就沒有了銷售對象。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在企業微博開立的最初階段,常常會通過公關公司增加一些粉絲。也正是因為有需求,“增加粉絲”已經異化形成一個產業鏈,有的公司靠新增粉絲牟利,有人將之貼切地稱為“僵尸粉”。因為對企業來說,這些粉絲的存在僅僅是數字,甚至不像網絡“水軍”能對一個話題推波助瀾,對企業經營不會產生任何積極效果,有時反而會引起消費者反感。更為重要的是,在增加粉絲的過程中,對用戶細分不夠,營銷信息的受眾群不夠精準,也無法起到宣傳的作用。

2.微信營銷的優勢、劣勢

(1)優勢

微信借助智能手機和移動技術的提升在2013年逐漸走進大眾生活。由于集發送語音、圖片、文字消息等功能于一身,微信已經成為國內當前最受關注、活躍使用者數量最多的移動社交工具。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騰訊為了支持商業化運作,推出了微信公眾平臺,使得企業獲得了又一個移動社交營銷平臺。首先,從目前各類企業營銷模式來看,微信營銷有可能提供了有史以來最便捷的一種企業身份認證模式。因為企業在申請公共平臺后,會自動生成一個二維碼,用戶只要一掃描就可以成功獲得該企業的相關促銷信息,并實時在手機客戶端獲得更新。其次,微信營銷實現了真正的“一對一”的營銷模式。微信作為一款即時通訊工具的手機應用,具有移動性和實時性的特點,企業的營銷可以“跟著客戶走”,只要客戶微信處于運行狀態,并且連接著互聯網,企業就可以向客戶推送信息,這種模式也是社會化營銷工具的特征。最后,用戶的參與率大增。這得益于移動通訊工具的驚人的到達率,因此,微信公共平臺相較紙媒或電視更容易引起話題。由于信的公共號、服務號是由客戶自主訂閱,因此避免了用戶產生反感情緒,用戶使用體驗率更高?,F階段,企業在控制好發送頻次、發送內容、發送質量的基礎上,很可能性將客戶轉化成忠誠的客戶。

(2)劣勢

目前,許多企業對于移動社交工具的認知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比如,部分企業認為微信仍是一個即時通訊工具。如果是這樣,那么微信與傳統的QQ和MSN,甚至校內網等社交工具相比,就完全沒有優勢了。騰訊正在探索微信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雖然相比微博,微信營銷信息的“一對一”模式親和度更高,但目前一些商家和個人在朋友圈中用照片推銷商品“刷屏”,已經引起部分用戶的反感。在推廣中,雖然微信內容不受字數的限制是一個優勢,但許多人在朋友圈中大曬“心靈雞湯”,無意中造成了“垃圾短信”的效果。此外,微信被理解為及時通訊軟件,因而大多數客戶都是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客戶端使用微信,但對于微信的網頁版和PC客戶端關注不高。而大多數客戶需要通過PC客戶端完成支付環節,這在當前移動支付安全受到考驗的大背景下,對微信的盈利挖掘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三、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工具營銷

1.使用社交媒體工具營銷的具體策略

(1)消費心理分析

消費社會對于客戶消費心理的研究尤為重要,而在移動社交平臺上,有能力的企業甚至能通過制造話題引領消費潮流。比如,在微博、微信平臺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對某一話題的關注度,都可以成為企業了解消費者態度、愛好和興趣的手段。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能使企業制定出更恰當的營銷策略。與此同時,利用移動社交工具的互動性,企業可以與更廣泛的用戶進行交流,通過微博、微信的互動,了解企業微博粉絲的關注和訴求。

(2)善用輔助工具營銷

移動社交工具在開發之初,并沒有明顯或刻意拓展商業領域,因此也沒有特別清晰的商業盈利模式。但移動社交工具的開發初衷就在于改變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并為此開發了一些附屬功能,這些需要企業善加利用。比如,在微博功能中,可利用微訪談(即企業和部分用戶展開在線論壇,提高粉絲對企業的關注度)、原創征文(鼓勵用戶在微博上寫出消費體驗,以這種方式做企業或產品宣傳)等功能。而在微信中,通過對特定促銷信息進行包裝,通過邀請朋友“集贊”的形式,一方面可以給活動積極參與者優惠,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企業的影響力。

(3)關注信息傳播方式

由于人人參與,移動社交工具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能讓企業信息形成熱點,并持續引起客戶關注,這需要企業對信息傳播、新聞傳播規律有深入的了解。一是對于客戶轉發的企業正面信息,積極回應并對客戶進行鼓勵,并抓緊時機推出相關的商業信息,擴大戰果;二是面對負面信息,企業不能回避,第一時間直面網友的質疑,并積極解決問題;三是企業要善用搜索功能,對于同行對手的微博、微信,時時關注最新動態,并監測與本企業相關的一些信息,第一時間做出答復。

2.在營銷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實踐精準營銷

移動社交工具實現了與手機的真正捆綁,這讓精準營銷成為了可能。關鍵是,商家如何在不與客戶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實現產品的準確定位和客戶群的劃分。目前來看,商家比較愿意采取的方式是折扣券和VIP特別服務。針對微博而言,對于實名認證客戶,給予VIP特別折扣,而針對普通客戶則給予普通折扣,通過差異化的促銷,逐漸將客戶群固定下來。針對微信而言,可以在宣傳頁中加入二維碼,用于便捷支付。

(2)增強服務性

利用移動社交工具,如何對客戶增強服務是個不小的難題?,F在,客戶購買商品更看重附加值。因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若希望實現收益,鞏固用戶群,不得不依附于其服務性。目前、比較初級的方法是在內容中增加人性化服務,比如提供天氣、影視或生活常識服務,而后,再進一步整合酒店、購物和美食信息。最終實現通過服務信息,不斷向客戶灌輸企業價值觀的目標。3.發展電商領域從盈利角度看,移動社交工具向電商領域發展是一個趨勢。淘寶和新浪微博的合作就是一個例子。在淘寶入股新浪微博后,用戶在使用微博時,如果購買或評價了淘寶上的某商品,該評論就會自動轉發到微博。另外,相似或同類產品的宣傳也會推送到客戶新浪微博客戶端,實現雙倍營銷。微信的電商化之路,應該在移動支付的基礎上拓展商業應用。比如,微信嘗試通過與銀行卡綁定,完成網購或者日常生活的小額支付,并通過這種方式逐步找到微信的贏利點。

作者:張兆瑞孫杰單位:天津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