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面臨風險論文
時間:2022-04-08 03:47:00
導語:商業銀行面臨風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盡管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但在宏觀經濟調控為核心的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依然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上半年,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結構發生變化,資金成本上升;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加大,致使一些中小銀行出現了流動性問題;銀行的投資業務增長受限;另外,中間業務的成本不斷增長。
資金來源結構發生變化資金成本上升
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8.2萬億元,同比增長15.3%,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9個百分點。居民儲蓄存款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7個百分點,今年4月、5月環比分別減少1813億元和2921億元。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股市的繁榮以及基金的大規模發行,儲蓄存款大幅分流的趨勢還將繼續。儲蓄存款分流到股市和基金市場中的資金又會以企業存款或同業存款的形式流回商業銀行系統內,從而造成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結構發生變化。由于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強,以企業存款形式回流到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必然要比吸收儲蓄存款的成本要高。而通過同業存款的形式回流商業銀行的資金將執行1.62%的同業存款利率而非0.81%的活期存款利率。這種資金來源結構的變化不僅增加了商業銀行資金成本,也相應增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因為成本較高的資產要求收益較高的投資與之相匹配,而風險大小與收益水平高低正相關,為了維持原有的贏利水平,商業銀行必須承擔更大的市場風險。
部分商業銀行可能會出現流動性問題
為了調控我國流動性過剩問題,今年央行已經連續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上調0.5個百分點凍結銀行系統資金1700億元左右。從調整效果來看,對商業銀行的影響不大。但是從政策的累積效應來看,如此高頻率地調節存款準備金勢必造成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下降。為了應付央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要求,商業銀行被迫以減少資金市場的投資比例的方式來補充流動性。而今年上半年我國貸款市場需求旺盛,中小銀行紛紛加大投放力度,存貸比基本上都已經超過75%,極端的已經超過了85%,可供調節流動性的證券投資在中小商業銀行總資產中的占比僅為15%左右。如果下半年繼續出臺緊縮銀根的政策,尤其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部分中小銀行很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流動性問題。
投資業務收入增長受限
隨著各項貨幣政策的出臺,今年債券收益率曲線陡峭程度不斷加劇,并且呈現出明顯的大幅上升趨勢。但是債券收益率的提高并沒有帶來商業銀行債權組合收益率的提高。一是銀行賬戶債券投資按債券購入日實際利率計提利息,利率變化不影響會計核算的計提利息;二是對于交易類賬戶債券投資來說,收益率的上升意味著債券價格的下跌,按公允價值計量,商業銀行交易賬戶債券投資不但不會受益,反而還要面臨一定的市值損失;三是商業銀行債權投資組合的久期一般在兩年以上,新債券在投資組合中占比相對較小,新債券收益率上升對投資組合的貢獻度有限。另外,由于市場利率水平主要受資金供求關系影響,而我國流動性始終比較充裕,貨幣市場利率的平均水平并未因為央行的宏觀調控政策而出現明顯變化。因此,如果下半年流動性過剩問題沒有明顯緩解,商業銀行同業資金業務的收入水平也不會因為存貸款利率的提升而有大幅度的提高。
中間業務成本不斷上升
目前中間業務已經成為我國各家商業銀行業務競爭和創新的重要領域,中間業務收入增幅大都保持在50%以上,收入占比也由5%以下提高到了10%左右,但是這種發展不足以使商業銀行有效地減輕貨幣市場和市場環境對其經營帶來的壓力。因為從業務構成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所開展的中間業務品種較少,而且這些業務大都屬于技術含量較低、對銀行贏利貢獻度不高的業務,如結算、匯兌以及支付等,這就不利于中間業務收入的快速增長。而且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開辦的中間業務中有相當部分的業務都是不收取費用的。因此,隨著商業銀行開辦的中間業務越來越多,所占的場地、網絡、人力、技術資源也日益增加,銀行經營成本也會相應上升。
中金億分析:
基于以上問題,中金億建議銀行出于吸納儲蓄存款的需要,銀行可以加大開發超短期理財產品的力度,以迎合市民對流動性的偏好。嘗試將活期儲蓄存款與貨幣市場、短債等低風險基金聯接,以作高收益率,加大產品競爭力。
在資金來源得到保證的情況下,銀行則可以適當維持信貸額度,但貸款的增長速度應參照資金來源狀況加以控制,保持存貸比處于安全水平線以下。如果資金來源緊缺狀況未得到及時緩解,銀行可以在貸款結構上進行調整,將不同貸款項目的風險收益比進行權衡比較,將資金轉移到風險收益比較低的項目上來。
在中間業務方面,銀行需加大對中間業務的創新力度,增加中間業務的品種,提高中間業務產品的盈利能力。
- 上一篇: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論文
- 下一篇:黨員電化教育科技致富工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