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風險防范體系構建論文
時間:2022-06-08 03:12:00
導語:立體風險防范體系構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風險文化是商業銀行企業文化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風險文化對商業銀行風險防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模式的指導原則;構建科學而富有效率的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模式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指商業銀行以人為本、商業銀行的風險文化包含四種形態一是物質文化、具有導向、激勵、凝結、規范等方面的功能、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加強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增強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前提、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金融改革和金融監管的需要、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原則、統一性和差別化相統一的原則、以定置管理為重點的物態風險模式、可根據質量管理原則搞好制度文化建設、培養員工的“復雜人”意識等,具體請詳見。
1風險文化是商業銀行企業文化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指商業銀行以人為本,以保護國家、股東和人民財產為目標,通過在員工中培育、灌輸風險意識和在風險防范管理活動中提煉,形成廣大員工認同一致的風險理念、風險價值觀,風險防范的行為規范和風險防范設施為一體的人文文化。
商業銀行的風險文化包含四種形態一是物質文化,它是風險文化的外部表現形式,包括網點的基礎設施、辦公環境、物質技術裝備、技防水平等.二是制度文化,它是風險文化的中堅和橋梁,把風險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包括企業法規、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三是精神文化,它是用以指導銀行開展風險防范活動的各種行為規鉆、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四是行為文化,它是銀行員工在經營管理、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包括銀行在風險防范過程、風險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
由此可見,它既包括保護國家財產和職工安全的物質條件、工作環境和管理制度,也包括工作人員對風險防范的意識、信念、價值觀、道德規范、行為規范和風險防范的激勵精神等。因此,.具有導向、激勵、凝結、規范等方面的功能。
2構建風險文化對商業銀行風險防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加強商業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文化滲透于商業銀行的一切活動之中,是商業銀行的靈魂。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管理的主要形式,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就是風險文化培育、發展和發揮重大作用的過程。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增強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前提。在巴塞爾資本協議規范下的銀行競爭將是風險文化的競爭。一個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風險控制能力。國際先進銀行十分重視風險一收益匹配的原則,把控制風險和創造利潤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口強調風險管理貫穿于銀行業務的整個過程,使風險管理從高深的理論變為風險文化,成為所有從業人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商業銀行是以盈利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為核心的企業,風險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確保業務發展健康和持續。只有構建先進的風險文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金融改革和金融監管的需要。商業銀行將根據各自的業務特點,以盈利為中心進行組織機構和業務流程的再造,這一方面要求風險管理組織模式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另一方面要求在各項改革中體現出“銀行是在經營風險”的特點和“風險優先”的理念。金融監管對商業銀行來說,是合規經營的外在力盆,也是加強風險控制的內在需求口商業銀行只有自覺地建立與金融監管相適應的識別、度量、評價、控制機制,才有機會在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取勝。
3構建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模式的指導原則
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構成企業的共性,內部環境構成企業的個性。商業銀行構建風險文化,必須結合國際銀行先進風險文化經驗和我國監管部門的要求,突出本企業風險管理的特點,把內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的原則。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使風險增值,使風險由成本變為利潤。因此,風險管理體系必然要具備創新的品質口關起門來控制風險,那是最大的風險。
統一性和差別化相統一的原則。一個銀行風險管理的理念、戰略、偏好,應當是統一的。但不同的業務、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風險。商業銀行必須針對不同的風險,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
范性與群眾性相統一的原則。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靠銀行家創立、倡導和培養的,是一個以新的理念及行為戰勝舊的理念及行為的過程。要塑造和維護銀行風險的共同價值觀,領導者本身應成為這種價值觀的化身,并帶動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人人參與風險文化的建設,形成全行共同的風險價值觀。
求實與完善的原則。在廣泛宣傳的同時,要注意緊密結合銀行經營管理的實踐活動,避免使風險文化建設僅僅停留在出理念、喊口號和突擊檢查上,通過吸收集體的智慧,不斷補充、修正,逐步趨向明確和完善。使風險文化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凡是存在風險隱患的行為都會被這只“手”拉回到合規經營的軌道上來。
4構建科學而富有效率的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模式
構建一個科學的_富有效率的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模式的基本內涵是以安全運行持續發展為中心,形成定置管理、國際標準化質量控制、培養風險素質三位一體的立體風險防范體系。
以定置管理為重點的物態風險模式。定置管理是對生產現場中的人物、場所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使之達到最佳結合狀態的一門科學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場所的科學定置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統為媒介,以實現人和物的有效結合為目的,通過對辦公場所、營業環境的整理、整頓,把實際工作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規定位置上,使其隨手可得,形成工作環境和營業環境的整齊規范,表現為員工風險紊質的外化,是物的本質安全的體現,是風險文化建設見效最快的方面,是解決物的不安全狀態的有效途徑。
以國際標準化質且控制體系為基礎的風險文化模式。國際標準化質量體系產生于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標準化控制要求,已成為適用于各種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國際標準化質量體系為基礎建立商業銀行風險文化是現實可行的。
一是可根據質量管理原則搞好制度文化建設。首先,根據質量管理的系統方法建立風險管理的全面原則,就是制定的風險制度或標準化程序要滲透到商業銀行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筱蓋所有的部門和崗位,并由全體人員參與,使所有決策或操作均有案可查。其次,風險制度文化建設符合持續改進原則。風險制度文化的建設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要建立內部控制的評價制度,對內部控制的制度建設、執行情況定期進行回顧和檢討,并根據國家法律規定、銀行組織結構、經營狀況、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修訂和完善。第三,運用持續改進的理論漸進式和突破式地對風險管理技術進行引進。目前國外先進銀行采用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RAROC(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技術手段。它是將風險帶來的未來可預計的損失量化為當期成本,直接對當期盈利進行調整,衡量經風險調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慮為可能的最大風險做出資本儲備,進而衡量資本的使用效益,使銀行的收益與所承擔的風險直接掛鉤,與銀行最終的盈利目標相統一。這表明銀行不應以遠期的風險換取一時的、當期的繁榮,其盈利必須能夠始終筱蓋所承擔的風險.惟此才可以實現持續的發展。
二是根據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構建行為文化。質量管理的過程方法、系統方法、事實方法,對風險行為文化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應用管理的過程方法將經營活動和相關的資源進行管理,注重對業務流程的行為控制,特別是對操作風險的控制要做到過程控制;其次,根據管理的系統方法將互相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使各個業務流程的風險控制行為形成閉合管理,是相互聯系、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整體,而不是自成體系;第三,根據基干事實的決策方法建立以真實的信息、數據為基礎的風險識別、評估、處置行為。對風險控制的有效決策是建立在真實的數據和科學的信息分析基礎之上,所以要利用數學、統計學的工具建立風險管理模型,使風險行為根據科學的決策進行。
以培養風險素質為主要內容的精神風險文化模式。一是建立“學習型”組織,改善心智模式。類似博弈論,囚徒困境的兩難選擇,員工的行為取向卻常常印證美國安全學者海因里需反映意外的定理結論,即危害產生意外,意外導致傷害的概率僅為幾百分之一。特別是風險隱患屢屢出現,案件卻并沒有發生,更容易使人產生僥幸、冒險的動機和逆向操作的心態,因此而產生的“有章不循,違章操作”和逆向操作是案件產生的原因。為此,我們有必要借鑒彼得·圣吉的《第五次修煉》,建立學習型組織改善員工的心智模式,培養其對風險的積極態度。態度表現于行動,如果員工和各級管理人員都能在本職崗位上具備良好的風險習憤,就形成了風險防范的關鍵因素。
二是培養員工的“復雜人”意識。復雜人”假設認為人是復雜的、多變的。獨立高效的風險組織機構,健全的規章制度可以解決大部分風險防范的問題,但風險管理的對象主要還是人,人是既有行為又有思想的,而且人的思想和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加上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在實際的風險防范過程中還存在規章制度無法完全規范員工全部行為、命令和計劃無法調控員工的一切行為,以及監督自身的缺陷等方面的問題。所以培養員工的“復雜人”意識,利用風險文化的力量改造員工的思想,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企業成員自覺調控他的行為,使之符合規章制度。
三是運用“木桶原理’開展風險預知訓練。“木桶原理”即整桶盛水量,取決于最短最差木條的高度和質量。開展風險預知訓練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操作人員的風險紊養,使其認識到風險與銀行相伴相生,與自己息息相關,自己的一個微小失誤就可能帶來巨大風險。
四是滿足員工需要,培植新型人際關系。按照馬斯洛人類需要層次論,尊重職工對安全和尊重的褥要,合理利用霍桑實驗‘理論,從員工的社會、心理和自我實現需求方面尋找突破,著力于從文化的心理層次營造出員工的士氣處于最佳的安全文化氛圍。
- 上一篇:保險學課教學課程分析論文
- 下一篇:保險學教學重要性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