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倒閉的啟發思考

時間:2022-08-19 10:52:00

導語:商行倒閉的啟發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行倒閉的啟發思考

自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商業銀行又經歷的一次倒閉的浪潮,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已有超過280家銀行被迫關門。中國商業銀行雖然在此次危機中并未受到嚴重影響,但是美國同業的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和借鑒。

一、危機中美國倒閉銀行的特點

根據“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網站提供的信息,2009年年初至2010年11月5日共有287家銀行經營失敗。其中,2009年140家,2010年截至11月5日共有147家銀行經營失敗,超過2009年全年總和。在這287家銀行中有8家處于受援助階段得以繼續經營,剩余279家已經以失敗告終。在得到救助的8家銀行中,有5家為全國性銀行。在279家經營失敗的銀行中地方性銀行為275家,占了絕大多數,全國性銀行只有4家,占比1.45%。倒閉銀行共同特點是:業務集中度較高,以本地房地產業為主要業務對象,并購買了大量與房地產相關的復雜金融衍生品,而對此類衍生品的風險控制力又比較薄弱,導致了明顯的順周期效應,一旦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甚至惡化,這些銀行受到的沖擊立刻顯現。

根據FDIC網站的信息,已倒閉銀行存款總額的均值為7.64億美元,資產規模均值為9.25億美元。現有正常經營的銀行存款總額均值為12.35億美元,資產規模均值為17.93億美元,無論是存款規模還是資產規模都遠大于已倒閉的銀行。相比之下,在金融危機中能夠經受住考驗渡過危機的銀行,規模要大于經營失敗的銀行,所以保持一定的規模是抵御風險的重要因素。

二、美國現有銀行的特點分析

根據FDIC網站的信息,美國現有商業銀行被劃分為三類:第一類,資產規模小于1億美元;第二類,資產規模介于1億美元和10億美元之間;第三類,資產規模大于10億美元。本文依次稱之為小型銀行、中型銀行和大型銀行,這三類銀行按照每一個報告期末資產規模的增減重新劃分。2010年6月30日FDIC網站共統計商業銀行6676家,其中小銀行2434家,中型銀行3737家,大型銀行505家。三類銀行資產規模均值分別為:0.56億美元、2.89億美元和212.83億美元,資產規模差異非常大。

本文對現有正常經營的三類銀行2007—2010年業務比重均值變化情況進行了分析。

(一)零售貸款業務分析

如圖1所示,我們分析了2007年3月31日至2010年6月30日,美國商業銀行零售貸款業務占比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美國大型銀行近三年零售貸款業務占比從47%上升到近55%,尤其是2008年6月后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中、小銀行零售貸款占比變化并不明顯。小銀行零售貸款占比穩定在35%左右,略高于中型銀行31%左右的占比。

中國15家上市銀行2010年6月30日零售貸款的均值僅為20.65%,即使占比最高的招商銀行也只有34.47%的比重,零售貸款業務與美國同業差距明顯。圖中的信息表明,美國大型商業銀行在金融危機后期加大了零售貸款業務的發展力度。

(二)零售存款業務分析

圖2反映的是2007—2010年美國商業銀行零售存款業務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型商業銀行的零售存款占比在2007年為65%,低于全部銀行的平均水平,并保持穩定,從2008年9月后,大型銀行零售存款業務占比出現明顯的上升,至2010年6月大銀行零售存款占比已超過71%。圖中信息顯示,盡管美國大型銀行零售存款占比近兩年顯著提高,但明顯低于中、小銀行80%左右的占比。

相比之下,中國15家上市銀行截至2010年6月30日零售存款占比平均值僅為24.71%,即使占比最高的工商銀行也只有47.98%的比例,中國商業銀行零售存款比例遠低于美國同業。

(三)非利息收入分析

因為近三年美國三類銀行非利息凈收入平均值全部為負值,所以本報告以“非利息收入”替代“非利息凈收入”分析美國同業的業務結構。

圖3顯示的是美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營業收入”比值變化的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小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始終保持在15%左右,近三年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大型銀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近三年平均保持在31%左右,遠高于中、小銀行,并且總體呈上升趨勢,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間出現顯著的上升,非利息收入占比從27%上升至35%,之后保持相對穩定。同時,從圖3中還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機后期中型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逐步提高。

近三年“非利息收入/營業收入”指標的變化,體現了美國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的特點。中、小銀行利息收入占據營業收入的絕大部分,這一趨勢相對保持穩定,而大型銀行非息收入占比相對較高,平均在31%左右,這與美國大型銀行多為混業經營有關。利息收入占比的顯著差異從一個方面說明,小銀行業務結構相對單一,抵御風險的能力相對較低,這也是造成金融危機中經營失敗的大多數為小銀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研究啟示

從上述分析看,金融危機中美國經營失敗的主要是地區性銀行,資產規模較小,業務集中于房地產業,風險高度集中,一旦房地產業出問題小銀行無法承受。對于中國商業銀行應強化以下幾方面,提高適應新經濟環境的能力。

(一)堅持業務轉型

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發展迅速,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規模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是業務結構仍不合理,比如零售業務在總業務中的比重與歐美國家同業相比還處于較低水平,業務發展主要以大中型企業客戶為主,不僅降低了商業銀行的獲利能力,也制約了商業銀行的創新動力。

(二)加快非息業務發展

從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美國505家資產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銀行,非息業務收入占比要遠遠高出其余兩類銀行,可以認為非息業務的強大是這些大型銀行抵御危機的重要能力。中國中間業務在總業務中的比重還處于較低水平,導致了中國商業銀行獲利過度依賴存貸利差,這種狀況在中國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亟待改變。

(三)積累穩健經營文化

無論如何調整業務類型應對金融風險的沖擊,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似乎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在中國商業銀行規??焖贁U張、新業務不斷開展的階段,著力積累穩健的經營文化,不斷提高風險控制能力,持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健全“防火墻”制度,切實隔離銀行與非銀行業務不同類型的風險等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