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困境以及解決措施
時間:2022-11-15 10:46:00
導語: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困境以及解決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自有資本金不足。
資本金是指自有資金,它是銀行承擔經營風險,銀行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按《商業銀行法》規定:“資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蹦壳拔覈虡I銀行還沒有達到這個要求。我國國有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源于財政部門撥付的信貸基金、專項基金和利潤返還。體制改革前,由于受傳統吃“大鍋飯”的影響,財政撥付捉襟見肘,以前的銀行多強調服務,少經營意識,利潤所剩無幾,返還可想而知,足見自有資金貧乏。
(二)資金自給能力不強,營運周轉困難。
轉軌前,各級行考核的是存款任務、貸款發放指標、收貸收息任務,沒有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多強調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少考慮自身經營效益,出現重貸輕存,存款少,貸款多。有的行長期陷于貸差,造成資金緊張,時而占用匯差,常??坎鸾栀Y金過日子,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營運資金周轉較困難。
(三)盲目追求攬存數量,忽視資金成本。
前幾年各行社(基金會),在執行從緊的貨幣信貸政策的情況下,把組織存款作為拓展業務的“立行之本”,緩解了資金供求矛盾,增加資金周轉循環,這也無可非議。但為了完成存款任務或為了爭取到更多的資金,或明或暗地違反政策抬高存款利率,甚至不擇手段,不惜血本以接近貸款利率或高于貸款基準利率的手段去拉存款,人為地增加了資金來源成本,損害了國家利益。這不僅影響了銀行的經營核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吊高了儲戶或企業財務人員的胃口,若有幾十萬存款,今天可存到A行,明天搬到B行,后天搬到C社。如此地搬,就社會整體來說,存款并沒有增加,而是出現了“游資”的“游資”。有的行(處)、儲蓄所為了完成月度、年度存款任務,及能為儲蓄員帶來一系列的政治榮譽和經濟利益,不惜采取壓票、壓單等不正常的手段,造成月、年末存款名為增長,實為水分滲底。一二級準備金照交,無形中又增加了對儲戶的利息支出,形成經營利差甚微。
(四)非生息資產占用不合理,資金浪費現象多
1.固定資產投資的超比例,擠占了生息資產。前幾年,各行、社(含其它金融機構)為相互間爭地盤,“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紛紛增加機構濫設網點。為樹立自己的形象,只注重外延建設,忽視內涵發展,大搞超標基建,豪華裝修,行政用車、公務用車、運鈔車、摩托車、手機、電話、BP機比比皆是,競相“現代化”,沉重的費用負擔壓得金融企業喘不過氣來,嚴重影響著信貸資金的生息和流動性。
2.備用金、庫存現金、應收利息占用大。(1)有些基層行處不計資金成本,盲目經營。對其儲蓄網點的資金往來,大都采用領取備用金制度,未能通過轄內往來劃帳結算,未能相互計算利息,分灶吃飯。(2)頭寸上解請領計劃不周,庫存現金占用多,損傷券積壓處理不及時,不合理的資金清算不夠,資金占用浪費過大。(3)應收利息掛帳不斷增加。1994年執行新的財務制度,取消了現金收付實現制,實行權責發生制,按權責期限計提應收利息。從理論上講是先進的、科學的,可現實中應收利息逐年增加難以收回,相當部分成為壞帳。
(五)信貸質量偏低,經營風險隱患。
信貸資產質量偏低表現在不良貸款超比例的高攀直升,有些行處高達70%以上,且相當部分成為“兩呆”。造成“兩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體制變動的歷史遺留問題、政策失誤的因素,又有企業經營的管理不善,銀行對項目的評估不足,預測不周,信貸管理失當等問題。
(六)經濟案件不斷增加,嚴重影響經濟效益。
個別行由于經營不善,管理不嚴,內控制度不力,防范措施欠妥,用人失當,執法意識不強,形成經濟案件的時而出現。造成大量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查案辦案、追款,往往是案結了,贓款沒能全部追回,留下“收回小、損失大”的笑話。甚至還陷入“黃瓜打狗、反蝕一段(截)”的窘境,贓款未能收回來,銀行還要白搭一筆辦案費,不僅經濟損失較多,更主要的是信譽下降,形成經營下降的惡性循環。
二、應對策略。
(一)補充自有資本金
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的撥款,資本金的充足,能不斷增強自身經濟基礎,降低銀行風險。目前,依靠國家財政對銀行增撥資本金是不大現實的,但可以從銀行每年上繳的利潤中按一定比例逐年增補。同時銀行可以挖掘潛力,盤活已核銷的呆、壞帳資金。一方面可以按比例提留獎勵盤活資金的經辦人,另一方面可以作補充自有資金,增強銀行經營實力,這是商業銀行實現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強身之路。
(二)努力增加存款,優化負債結構,實現效益興行
大力組織存款,努力增加總量,積極優化負債結構,最大限度地降低資金成本。為此,要不斷增加新的儲蓄品種,推出新的經營方式,吸引客戶。如廉江農行幾年前存款一直徘徊不前,1998年推出“電子匯兌”、“萬事順一卡通”后,一下增加了八千多萬元。可見改善結算環境,加快結算速度,改善服務質量是提高存款市場占有率,改善資金供求矛盾的關鍵。
(三)加強財務管理
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講究經濟效益,努力增收節支。在抓好常規收入的同時積極開展辦理中間業務,做到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創收工作。嚴格控制財務開支,克服大手大腳的不良現象,做到不該花的錢不花。嚴格控制固定資產購建,積極清理壓縮無息資產變為生息資產。加大收息力度,力爭增收、節支,扭虧增盈。
(四)加強風險防范,確保安全增效益
加強風險防范,是確保“安全性”的重要一環。因此,要克服長期以來銀行風險防范觀念淡薄的不良現象。不良貸款比例過高已成為商業銀行經營“效益性”原則的重大障礙,必須加強商業銀行風險防范的運作機制,只有建立相互制約的業務運作機制,才能使風險防范真正落到實處;加強有價單證、重要空白憑證的管理;嚴格廠家生產、運輸、出入庫保管及使用銷號登記;加強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 上一篇:公積金管理執法工作匯報
- 下一篇:醫療護理護士個人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