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改革與商行創新
時間:2022-05-28 02:57:00
導語:金融生態改革與商行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金融危機的現實下,金融本身最基本的幾個問題再次被提出:金融作為一個整體性的運行機制,在經濟生活和實業生產中的作用是什么?作為金融的核心概念———貨幣與信用,相互之間的關系如何,運作機制又是怎樣的?如何與企業實業生產發生聯系?銀行在整個金融系統中的地位和根本職能是什么?
中國金融生態系統改革所選擇的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的“漸進式”變遷方式,由“大一統”的中央銀行體制進行專業化改革開始,沿著逐步建立現代金融體系和機構的邏輯推進。在此過程中,由于改革初期階段,政府肩負迅速恢復社會生產、增強經濟實力、解決群眾溫飽的重任,以財政直接投入生產為主,后來又以財政投資國有企業生產的方式迅速集聚國內生產資料,其中金融成為政府籌集社會資金的工具,這種“財政型”金融體現了濃厚的“集體主義”指令式色彩。
集權式的金融系統改革效果顯著,但副作用也十分明顯。目前,中國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大多停留在傳統的存款、貸款和匯款范圍內,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在經營理念和營銷策略方面,大多追求大客戶、大企業、大項目,忽視中小客戶和社區服務,導致“貸款難”和“難貸款”并存。此外,以搶占客戶和市場為出發點的網點延伸、盲目擴張的資產業務、高成本的負債業務,仍然是商業銀行競爭的基本手段。即便是目前普遍看好的中間業務,各家商業銀行往往坐等其他銀行開發新產品,再抄襲推出類似產品和服務,并輔之以低價策略?;谶@些原因,商業銀行主導的投資渠道和資本運作方式難以實現高效率的投資產出。以國內生產總值與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比值衡量一國的投資產出效率,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產出率一直呈下降趨勢。而投資產出率低,企業的利潤空間有限,又導致中國商業銀行對于實體企業的投資收益不高,尤其是將進一步弱化銀行對于中小型出口企業的資金支持與金融服務,形成惡性循環,遠期發展堪憂。
危機中往往蘊藏著生機。從短期來看,金融危機將導致國內外市場需求萎縮,會使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回落,甚至出現負增長。但接下來我國巨大的發展需求將主導長期的持續增長,這種潛在的需求來自于民眾不斷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愿望。趁此時機,中國商業銀行要抓住政府改革社會保障的時機,在養老、教育、醫療、住房等四方面加強市場調研,分析市場需求與消費者預期,以加快立足于中國市場和居民的消費金融服務創新,并實現中國金融生態系統驅動力的轉變,向消費模式主導的金融機制演化。接下來,金融生態的變革將體現在四個方面:
(1)中國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服務將以投資多元化為特點,分散資金流并分解信用,解決長期與短期信貸的時序矛盾,降低金融風險,保障房地產金融業務形成良性的信用循環機制;
(2)商業銀行的國內外競爭需要獨特優勢,以在金融生態系統中占據“最佳位置”以及維持創新的能力,而我國的產業內部重組開發、生產和銷售的眾多可能性中存在著各種的商業銀行獲取優勢的戰略機會;
(3)高新技術企業及其技術金融服務的發展與城市居民增加、農村人口減少、農村居民收入提高密切相關,這為中國商業銀行的城市消費金融與農村金融的自主業務創新創造了新機遇;
(4)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迅速擴張,商業銀行將得以依托國內企業在國際上逐步增長的信用規模和流通系統,建立自主的貨幣流通渠道和信用循環機制,達到分散國內外金融風險,爭取更高資本收益的目的。
為盡快融入以上四個方面的金融生態變革,筆者認為,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要深入發掘國內市場的居民消費潛力,創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的創新行為和產品推廣;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以積極的姿態開發支持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金融產品,以提高對外直接投資的資本回報率水平,亦以此提高自身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競爭與盈利能力。
- 上一篇:民工工資偵查通告
- 下一篇:衛生局富民強市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