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研究

時間:2022-11-21 02:32:44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研究

商業銀行發展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的有利因素

政策支持。我國連續十年將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鎖定在農業發展上,充分顯示了中央對“三農發展”的決心,也從宏觀層面上對農業發展提供了最大的動力支持。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及貸款投向也提出了“兩個不低于”的要求,即要求涉農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量不低于去年,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并要求商業銀行從信貸資源配置上給予涉農信貸強力支持。市場潛力巨大。隨著“三農”發展的提速,農業生產、農村建設在向現代化、產業化、科學化發展的方向上取得了顯著效果,農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進而引發了旺盛的農戶個人的消費、生產經營融資需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直指“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村發展活力”,將城鄉一體化作為加快“三農”發展的根本路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等農戶成為重點支持對象,更是為農村個人信貸金融服務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機。收益較高。隨著農村金融體制的逐步完善和規范、農業發展和農民信用意識及收入提高,涉農貸款已逐步擺脫政策性貸款的“特色”。近年來,一些銀行已在部分地區進行個人支農類貸款的試點,盡管推進程度不同,但個人支農貸款收益并不低于、甚至高于其它類個人貸款。數據顯示,2012年某銀行個人支農貸款的收益率達8%,經濟資本回報率達到40%~50%左右??梢钥闯?,個人支農類貸款具有良好的收益性,加之其巨大的市場需求,完全可以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之一。監管要求逐漸明確。隨著我國“三農”發展及農村金融建設的不斷推進,央行、銀監會對個人支農類貸款發展的監管要求更加細化、明確,陸續出臺了《農戶貸款管理辦法》及各項涉農貸款經營管理和統計要求,為涉農貸款的商業化運作、規范化經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的制約因素管理半徑不能有效覆蓋。多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營業網點布局均是以城市為核心,縣域營業網點設置非常少,近年雖將金融服務觸角逐步擴展到部分經濟較發達的縣、鎮,但縣域營業機構的占比仍不足,當前農村金融機構仍以農村信用社為主。沒有營業機構且農戶居住地域又很分散,或營業機構較少、離農戶太遠等,這些管理半徑不能有效覆蓋的問題,是商業銀行發展個人支農類貸款業務面臨的突出問題。個人支農類信貸產品設計較難。商業銀行傳統個人信貸產品設計是以“客戶信用+有效擔?!睘楹诵牡?,人民銀行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個人征信系統,城市居民也可提供足值、可上市交易的押品或提供信用良好、經濟實力較強的第三方保證人,這些都是信貸投放基本的風險緩釋手段。但是,支農類信貸產品卻不具備這些要素,大部分農戶無法提供較詳細的信用記錄或報告;農戶居住用地大多是不能正常流轉的集體用地、居住房屋價值較低,無法提供足值的押品,也無法提供有效擔保。如何設計風險相對可控的個人支農類信貸產品是商業銀行發展支農信貸服務急需解決的問題。風險管理要求相對較高。隨著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日益規范完善,監管部門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必須納入新資本監管體系內,并對商業銀行提出了具體的監管指標體系和標準。但是,個人支農信貸業務與傳統個人信貸產品有很大差異,且業務發展尚處于啟動階段、歷史數據較少,如果按照新資本監管體系中PD、LGD等具體指標的評級管理是否合理、科學,還有待論證。因此,如何有效加強個人支農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如何確保個人支農信貸業務的發展符合先進監管體系要求等也是該業務發展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商業銀行發展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的建議

試點推進,有效發展。當前,商業銀行個人支農信貸業務的發展應堅持試點推進的原則,選擇農業發展優勢地區或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集中區域,結合營業機構布局,確保管理半徑能夠有效覆蓋,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切忌全面鋪開;或者選擇農業資源豐富尚未有效開發、農業科技化發展具有成長性的企業或國家重點扶持的基礎農業、農產品區域,提前布局有利營業機構,主動向有支農信貸融資需求的客戶提供全面優惠的金融服務,積極儲備項目和客戶資源,逐步推進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的發展。專業化經營,差別化管理。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應和傳統個人信貸產品一樣,按照商業銀行已建立的規范完善的個貸業務經營體系運作,由專業從業人員按照專業化模式、專業化標準、流程化操作進行經營;農村金融是具有成長性也是具有挑戰性的特色業務領域,區域差異性較大、市場特色和需求也呈現多樣化、客戶群體行為特征也各有特點,因此,商業銀行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應堅持差別化管理原則,在充分的市場研究分析前提下,把握市場特色和規律,區分區域、信貸服務范圍、農戶特征和融資需求特點等多個維度,細分、細化管理要求,推進差別化管理標準和措施。突出靈活的支農信貸產品創新理念。商業銀行個人支農類信貸產品設計應遵循“小額、短期、適度授信”的零售信貸理念,產品創新應以“風險可控”為前提。在貸款方式上,要改變過去“押品至上”的理念,應根據農戶特點提供抵押、保證、信用、聯保、龍頭企業擔保、專業擔保公司擔保、質押、組合等多種方式;貸款額度應充分考慮農戶農業生產經營成本、資金需求的合理水平、償債能力、擔保方式和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科學合理的核定;貸款期限設計應與農戶種植(養殖)周期、農產品加工銷售周期相匹配等。同時,要積極鼓勵特色產品服務創新,區分不同區域、不同類別農產品、不同農戶,實行“一場一策、一區一策”標準,逐一形成有針對性的、差別化的信貸產品或服務方案。加強風險管理。要以“真實融資需求”把好農戶貸款準入關,認真執行貸款“三查”的規定動作,準確把握風險點和風險要素,落實關鍵環節,實施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實行動態管理,即包括對市場、各類農業行業等動態管理,確保貸款投放及經營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效防范市場風險、系統性風險,也包括對機構、人員等具體經營情況的動態管理,確保業務經營操作規范,有效防范操作風險,杜絕違規操作;逐步建立符合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發展情況的監管指標,科學合理的落實新資本監管要求。把握個人支農類信貸業務的發展原則和方向。商業銀行應緊跟國家城鎮化建設發展步伐,以產業化、企業化經營的農業生產為方向,以“農戶經濟作物種植、標準化養殖、基地化養殖、現代化農產品加工”等生產經營需求作為業務切入點,以面向集中性農戶群體的批量化業務操作為主要模式,采取管理相對具有集中度、聯動效應較強的發展方向。加大對農戶信貸支持力度。堅持從農業產業鏈高端著手,大力扶持集約型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重點行業的集中性農戶群體,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的貸款比重;積極支持具有地域特色的高科技農業、生態農業、創匯農業,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拓展其產業鏈上下游農戶;重點關注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技術開發領域,大力支持配套科技型、服務型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中的農戶;繼續依托農業大省、基礎農作物主要產區,加大對規?;a的農戶信貸支持力度。農業農村市場空間巨大,農村金融潛力無限,商業銀行應充分結合特色優勢,有選擇的探索支農信貸業務的市場領域和方向,不盲目鋪攤子,穩步推進中做到兼顧市場效益、風險可控。

本文作者:李穎工作單位:中國建設銀行住房金融與個人信貸部